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指导我修文物(224)+番外

作者:知樾休休 阅读记录

【在个人生活上,朱聿键也十分俭朴,不修宫殿,不选秀女,也不好奢侈享受。】

【除了皇后曾氏之外,并无姬妾。】

【国库一切开支均以军饷支出为先,一心抗清复国。】

【如果在和平时期,应该会是个不错的君主。】

【可惜在这样的乱世,朱聿键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起艰难的重担。】

朱聿键无奈苦笑一声,他何尝不知道?

自己自小没有接受过什么正儿八经的教育,如今山河飘零,他也是赶鸭子上架。

可总归坐到这个位置上,就要为大明做些什么。

福建此地兵力几乎依赖于郑芝龙,自己虽然是皇帝,却使唤不动这些人。

【在实际执政过程中,朱聿键受到以郑芝龙为首的地方军阀势力严重制约。】

【郑芝龙手握重兵,却出于个人保存实力和争取地位的需求,对朱聿键的命令阳奉阴违。】

【而朱聿键也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始终受制于郑芝龙,导致政权内部矛盾重重。】

【对外的抗清战役中也缺乏军事战略眼光和指挥协调能力,各个战场上都难以形成有效的攻势,在与清军的对抗中屡屡失利。】

朱聿键:努力了,但没什么效果呜呜呜!

洪武年间,朱元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偏偏有资质的多灾多难,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导,又没有能够一战的将领。

大明势弱,大清可不会给明朝留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1646年,清军稳定了北方局势后,开始集中兵力进攻隆武政权。】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郑芝龙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还暗中与清军勾结,准备投降。】

【不仅拒绝出兵抵抗,还撤掉了仙霞关等重要关隘的守军,为清军进入福建打开了大门。】

【就这样,清军在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的情况下,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福建。】

【在史料中关于他的死因记载,多为在战斗中被清军杀死,以及被俘后绝食自尽两种说法。】

唐朝,杜甫感叹一声:“身如劲柏经霜立,心似寒梅傲雪安。”

隆武帝确有中兴之相,可惜王朝末路,已经是救之不及了。

李白点点头,举起桌上的酒杯遥遥对着天幕敬了一杯。

“有爱国爱民之心,在大明的末年已是难得。”

【我们很难说朱聿键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皇帝,抗清有一腔热血却没有实际的成果。】

【在位短短一年,没有摆脱郑芝龙的挟制,也没能守住福建之地。】

【然而在这个皇室子弟不是投降就是逃跑的王朝末年,他接过了遍地疮痍的江山。】

【为朱家的江山,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朱聿键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嘴唇微微颤抖着。

他终究还是没能挽救大明的江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他无力的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间不断涌出,滴落在他的衣服上。

皇后曾氏也是眼眶通红,轻轻揽住他,安慰道:“陛下已经尽力了。”

朱聿键蓦然抬起头,眼神愤恨,有些咬牙切齿:“郑芝龙为明臣,却不战而降,实在可恨!”

“为今之计,需要尽快想个计谋除掉他才是!”

曾氏微微迟疑,问道:“陛下是说,扶持忠孝伯?”

“可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真的会站在我们这边吗?”

其实朱聿键也不确定,只是以他对郑成功的了解,知道他是个有少年意气的人。

如果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做了叛明降清的举动,会怎么做呢?

【不过朱聿键还是为大明留下了一丝希望的火苗。】

【郑芝龙投降大清,他的儿子郑成功却不愿意做一个叛国之人。】

【在知道自己父亲决意降清的时候,郑成功曾苦苦劝阻,力陈抗清的必要性和大义所在。】

【但郑芝龙表示:不听,不听,我不听。】

【一边是自己的生父,一边是自己效忠的大明,郑成功究竟会怎么做呢?】

第175章 郑成功(骄傲):哼哼,算你有品!

【要知道郑成功不算是完全的大明人,因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混血儿童。】

【父亲郑芝龙是华国人,母亲田川松则是东瀛人。】

【不过郑成功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老爹在投降前也一直是明朝的官员,大明就是他的故国。】

朱元璋眉头一皱,有倭人血统?

这样的人,能够真的一心效忠大明吗?

刘彻:?有什么不能的?

金日磾还是匈奴王子呢,不还是成为了朕的心腹,效忠于大汉吗?

【而隆武帝执政的时候,对于郑成功十分的欣赏。】

【不仅将明朝国姓“朱”赐给郑成功,还封他为忠孝伯,使郑成功从此被尊称为“国姓爷”,这在封建时代可是极高的荣誉。】

【又亲自授予郑成功总统使、招讨大将军等重要官职,让他有了指挥军队、参与军政事务的权力。】

【对郑成功来说,朱聿键对他是有着知遇之恩的。】

三国,诸葛亮微微一笑,知遇之恩可不好报啊。

这不为了主公的家业着想,再熊的孩子也得教吗?

可天平的另一边,是郑成功的亲生父亲,这个选择可不好做。

一边是忠,一边是孝,如何两全呢?

【郑芝龙出身海盗世家,后来才被明朝招安当了官员,骨子里奉行的可不是儒家忠君爱国那一套。】

【再加上隆武帝在朝堂之中看似依赖于他,实际上也想削弱他的权势,两人早就是互相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