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指导我修文物(223)+番外

作者:知樾休休 阅读记录

郑成功对陛下还是十分欣赏的,至少比起前面几个荒唐的皇帝,陛下是真有明主之相。

并没有因为坐上皇位而耽于享乐,一心想要北伐复国。

这才是作为一朝天子应该要有的胸襟。

【朱聿键上疏自请勤王,结果被崇祯给拒绝了。】

【他就亲率护军千余人从南阳出发北上,但在行军至裕州时被上奏告发。】

【崇祯勒令朱聿键返回南阳,返程途中却遭遇数支农民起义军武装。】

【朱聿键带领自己的护军,和这些起义军交战互有胜负后,才班师回了南阳。】

唐朝,李世民认可的点了点头。

虽不说有什么天纵之资,可也是个明辨是非,心有大义的性子。

幼时困顿也不忘学习,面对敌人也有一战之心,做个不错的君主还是没问题的。

李世民目光惋惜,只是可惜生不逢时,如今也已经晚了。

【但无论如何,朱聿键私自起兵勤王严重违背明朝“藩王不掌兵”的规定,招致崇祯震怒。】

【同年十一月,朱聿键被废为庶人,关押在凤阳的高墙中,其弟朱聿鏼被改封为唐王。】

【在监禁期间,朱聿键拒绝了凤阳守陵太监石应诏的索贿,结果遭到了报复。】

【石应诏恼羞成怒,用“墩锁之法”折磨他,差点把朱聿键的小命弄死。】

【墩锁之法就是把人塞进一个只有20厘米高的窄木箱。】

【箱上有四个洞,分别用来锁住受刑者的手脚,使其身体蜷缩在箱子里不能动弹。】

隆武帝朱聿键听着天幕讲他过去所遭受的折磨,表情淡淡。

只有听到墩锁之刑的时候,才不由得望向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妻子曾氏。

妻子多次受他牵连,明明贵为王妃却处处受难。

那时他受刑几乎被折磨致死,差一点就活不了。

若不是曾氏不惜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做药给他治病,焉能有他今日?

曾氏则是温柔的笑着,眼中全是心疼,两人相互依偎着。

洪武年间,朱元璋震怒无比。

再怎么罚,那也是我皇室子孙,怎容一介阉人羞辱折磨?

小朱棣则是暗暗心疼了一下这个便宜后辈,这小子未免也太惨了吧?

给他点一首《小白菜》默哀。

【要不是中都巡抚路振飞巡视路过,发现朱聿键惨状才上疏揭发了石应诏恶行,救出了朱聿键。】

【直到弘光帝即位后实行大赦,朱聿键获释,才被改封南阳王。】

【礼部曾奏请恢复其唐王封爵,被弘光帝拒绝,既不允许他返回南阳,也不允许他留在应天府,而是令他迁到广西平乐府。】

宋朝,苏轼也不由得佩服这隆武帝朱聿键了。

这一路走来,哪里是坎坷二字就可以轻轻带过的呢?

小的时候没过上好日子,年轻的时候更是磨难不断。

经历这么多的苦难,仍然不改心性,光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令人钦佩了。

朱聿键:当上王爷的时候,说好不让我受一点点委屈,果然不止一点点......

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活一天是一天!

【他历经如此多的磨难,在大明将倾的时候,坐上了这个烫屁股的皇位。】

【又能否为大明力挽狂澜,走出新的局面呢?】

第174章 朱聿键:努力了,但没什么效果呜呜呜!

【朱聿键仓促继位后,面临的就是一堆烂摊子。】

【弘光政权遗留下来的不仅是混乱的朝政,更是萎靡不振的抗清局势。】

【朱聿键力图整顿吏治,选拔有才能的官员,来恢复明朝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同时也没有忘记要光复大明的志向,积极组织抗清,试图整合各方势力,形成统一的战线。】

武周,武则天来了点兴趣,这个听着靠谱些。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朱聿键也算是从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心性上比起那几个废物强多了。

若是有能够领兵打仗的良将,好好发展谋划,说不定有反攻的机会。

叶楚颇为赞赏:【论个人品行来说,朱聿键在老朱家也算得上是封建社会好青年了。】

【继位后在自己的登基诏书中,坦然承认了是皇家的错误害苦了百姓。】

【“国家三十年久不见恤民之实政矣”,“致我百姓,苦极无告”。】

【作为君主没有一味的把责任推给造反的天下百姓,而是愿意直面真相。】

汉朝,说起这个刘彻可就不困了,毕竟他也是下过罪己诏的男人。

自古皇帝认错难,就算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意承认。

作为天下的君父,错了就要改,就要认,这是他刘彻的傲气!

凭这点,就已经胜过他那些掩耳盗铃的先辈许多了。

【面对抗清的危机局势,朱聿键推翻了荒唐的“联虏平寇”政策,不再针对农民起义军。】

【对于愿意投效大明共同抗清的势力采取积极接纳的态度,一视同仁的加以封赏。】

【要知道朱聿键的亲弟弟就死于李自成之手,南阳之战中许多人也曾经是他的敌人。】

【但他仍然亲自册封了李自成的遗孀和侄子,以及那些昔日和他为敌的起义军首领。】

【为自己的抗清联盟,拉拢了不少的势力加入其中。】

唐朝,李世民不自觉地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赞赏的神色。

把国家的存亡安危,放在自己的私仇之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此一遭,多少能收揽一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