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被骂成翔了,白白送给刘邦一份把柄!】
秦朝,嬴政怒气翻腾,一下子就抽出了自己的佩剑砍断了面前的桌案。
“项羽竖子!竟敢如此作为?!”
嬴政:我本来在吃瓜,远远看见冒烟了,结果走近一看,是我家的房子着火了!
是真的着火了!
该死!这可是我大秦的王都咸阳,竟然被如此糟践!
嬴政郁气难平,下面的臣子谁不是满腔怒火?
【暴力镇压之下,短时间内清朝快速抹平了民间的抗争,能够开始推行剃发易服之策。】
【作为满族人,清朝和中原的习俗有所不同。】
【昔日北京城破的时候,清朝就曾经试图推行过这个政策,遭到反抗后就暂缓了。】
【今时不同往日,江南地区也落入了大清手中,他们开始强硬要求所有汉人剃发易服。】
叶楚在虚空中点了一下,一副清朝满族人的装扮出现在了天幕中。
明朝初期的人们接受上还比较良好,毕竟元朝的时候,更奇怪的发型都有。
南宋也是和辽金、西夏都打过交道的,知道他们外族的习惯和中原不同。
emmm,虽然不理解,但是尊重。
比起来的话,这都算小巫见大巫。
其他王朝的各个时空就不太行了,纷纷懵逼。
唐朝,太平公主嫌弃的“咦”了一声,什么奇怪的造型。
带入一下自己府上那些面首,太平公主狠狠摇了摇头。
不行,不行,换成这造型也太丑了!
男子就应该束发带簪,才显得清俊爽利些嘛。
太平公主促狭的笑起来:“陛下,若是我大周男子也是这个造型,恐怕影响本宫取乐的兴致。”
武则天也有些忍俊不禁,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
【满族男子传统发式是将头发剃去前半部,后半部梳成辫子垂于脑后。】
【服饰上也和汉族传统的宽袍大袖服饰有很大区别,袖子较窄,常穿马褂和旗袍。】
【清朝要求全国汉族男子在十天内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违抗者将被处死。】
【也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制推行。】
【此举自然引发了汉人极大的不满和抵抗,但是在清朝的血腥镇压下,也不得不屈服。】
洪武年间,朱元璋生气自然是不用说,更多的还是担忧。
元朝的历史教训在前,这大清也学聪明了。
元朝虽然统一了中原,却并没有要求过汉人按照他们的习俗生活。
此举固然会引起反抗,但从长远来说,如果能顺利推行,大清的统治才会更加的稳当!
想想都糟心,一边是八百个心眼子还众志成城要一统天下的大清。
另一边,则是目光短浅还内斗不断地南明,一群完蛋玩意儿!
【清朝忙着在刚打下的地盘上,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相关的政策。】
【大明也还没到山穷水尽之时,正忙着东山再起。】
【应天府被占后不久,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黄道周等拥立为帝,改元隆武。】
【明面上隆武政权名义上拥有军队20万驻扎于福建北部,湖广拥护隆武的兵力更是多达30万。】
【更别说浙江、安徽、江西的义军也纷纷响应,大顺军残余势力以及大西也主动加入抗清的联合。】
汉朝,刘彻疑惑,还有20万军队?
加上湖广的30万兵力,都有50多万大军了啊!
那怎么先前对上左良玉和清军的时候,这么力不从心?
而且,刘彻笑了下,王朝复兴可不是靠着军队就行的。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要是再来个朱由崧那样的货色,这什么劳子隆武也命不长!
【而且比起不靠谱的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显得靠谱多了。】
【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祖父是唐端王。】
【不过朱聿键从小也是个悲惨儿童,经历坎坷的不行。】
【话说,老朱家不幸儿童的出现频率是不是太高了?】
朱元璋也想说,这都第几个了?
被囚禁的,被打压的,不被重视的,我们皇家这么不好混吗?
朱祁钰(幽怨):好不好混,太祖您还不知道吗?
【朱聿键的祖父唐端王朱硕熿宠爱妾室,想立妾室之子为继承人。】
【因此便将朱聿键的父亲朱器墭和朱聿键二人囚禁于承奉司内。】
【朱聿键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但他始终坚持日夜苦读,不断地学习,没有成长为一个不学无术的少年。】
【堪称身残志坚的典范,根正苗红的少年一枚。】
老朱家别的不说,大部分皇帝对自家正妻都是十分敬重的。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这成何体统?!”
“都怪那几个当皇帝的兔崽子,宠妾灭妻开了坏头!”
马皇后平日里温和的双眸此刻却燃起了愤怒的火苗,重重冷哼了一声。
虎毒尚且不食子,人有偏爱之心本无可厚非,却不应该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
更何况囚禁起来?
【然而在朱聿键20多岁的时候,自家老爹朱器墭被叔叔毒杀了。】
【祖父唐端王非但没有追究,反而想立妾室之子朱器塽为世子。】
【后来还是河南右参政陈奇瑜警告之后,他才改立朱聿键为世孙。】
【同年祖父去世,朱聿键继承了唐王之位,杖杀了毒死自己父亲的叔叔,报了杀父之仇。】
【谁知道还没有当几年闲散王爷,清朝屡屡侵犯大明,威胁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