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是。”
刑部。
周济琛坐在桌前将看完的信件放在烛火上点燃丢在一旁的盆中,又提笔在面前的文书上落下几个字。
屋外忽然传来一道声音:“大人,宋大人过来了。”
周济琛淡淡地嗯了一声:“请宋大人进来。”
宋明擎推门进来,周济琛并未着急起身,而是慢慢将字写完才起来,对宋明擎行李,“宋大人叫人传唤我一声便可,怎劳您亲自过来。”
宋明擎抬手虚扶他的胳膊,笑道:“想着你这边还有事未处理完,就过来了,也没几步路。”
说着,宋明擎的眼神被周济琛桌面上的食盒给吸引了,问道:“这是?”
周济琛笑笑,无奈道:“祖母担忧我太忙忘记吃饭,就让表妹送了点心过来。”
“哦,原是如此,”宋明擎又看向裴熙川,忽而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早已到成婚的年纪,老夫人是该着急了。”
周济琛:“……宋大人莫要拿下官打趣。”
第二日早朝时分,一则消息惊动整个朝野。
送信的司使跪在大殿中,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天威。
原本吵闹的朝堂此刻十分安静,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响,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
宣宁帝攥紧手中佛珠,忽略脑中不断响起的嗡嗡声以及心间的刺痛,难以置信地开口询问:“你方才说什么?”
司使跪在地上的身子忍不住发颤,闭上眼一脸绝望的重复道:“安王殿下在象山剿匪过程中,死于匪寇的箭下。”
第72章 安王之死周济琛:“明哲保身,这可是……
宣宁帝费了好长时间才消化了这个消息,他艰难地开口:“怎么回事,详细说来。”
谁人不知,安王是宣宁帝最宠爱的儿子,这一次让他去象山剿匪就是为了让他立下军功,为他在朝中积累声望,可谁曾想,竟然会死在象山。
送信的司使回答问题时也是颤颤巍巍的,若不是没得选,他又怎会来此触霉头,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道:“象山的山匪狡猾,故作佯败,安王殿下不愿意错过时机,带兵追击途中不小心中了埋伏,被山匪一箭穿心,当场死亡,殿下的遗体正在回黎安的途中。”
司使这话说的很委婉,但朝中大多人还是听了出来,安王就是自己贪功冒进,这才中计。
安王的死讯传出来,有人欢喜有人愁。
安王一党的人如今都开始为自己的以后担忧。
安王是周洪杰的外甥,比之伤心,他更多的其实也是忧虑。
他之前为安王在朝中笼络朝臣,自结党派,给其他几位使了不少绊子,如今安王一死,以后若是新君登基,那这朝堂,可还有他的容身之地?
这些都是次要的,如果他借用职位之便,在安王出征之余,超出规制多给了他兵器和火药一事被人查出来,只怕他这条命也得搭进去。
周洪杰想到那日周老夫人寿诞上周济琛所说的话,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安王会有此一劫。
陆太师率先跪下,身后的人紧随其后,齐声道:“陛下节哀。”
宣宁帝现在心里后悔极了,明明早就知道安王年年轻气盛,做事激进,这一次不该让他去的。
风吹的宣宁帝的眼眶有些发涩,他是君王,此时就算再难受,也不可喜形于色,他不顾掌心被佛珠硌着传来的疼,沉声道:“孙副将无法规劝安王,及时作出应对,押回黎安斩立决,安王随行护卫护主不当,全部处死,象山匪寇作恶多端,如若不除,当地百姓永无宁日,武安侯从军多年屡立战功,朕令你即日点兵出征,务必要将象山匪寇全部歼灭,一个不留。”
罚得如此严重,足以证明宣宁帝此刻有多生气。
武安侯往旁边跪了一步,拱手应下:“臣领旨,定不负陛下信任。”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宁帝离开后,周济琛从地上站起身,跟着大家一起往外走,周洪杰快步走
上去拦住他,“周侍郎,借一步说话。”
周济琛想了想,还是跟着周洪杰走到了一旁安静的地方,“周尚书有何事?”
周洪杰没有与他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的问:“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
“不......”
周济琛话刚到嘴边,周洪杰便已说了下一句:“安王怎么说也算是你的堂弟,你竟真的下得了手吗?”
“......”周济琛忽而笑出声,“周尚书怕不是忘了,五年前,可是您亲自把我的名字从周家族谱中除名的。”
周洪杰语噎:“你心中有怨我能理解,但你姑母儿时这般疼你,你可知此举会让她有多伤心?”
周济琛烦躁的皱眉:“周尚书就算是要问罪,那你也找错人了,这件事与我没关系。”
“那你当日为何会说那般话?”
周济琛:“夺嫡之争,本就是你死我活,以陛下对安王的宠爱程度,其他几位怎么可能不眼红,安王在黎安还好,他们多少会有些顾虑,可若是出了黎安,谁会想他活着回来?我那日不是也提醒过周尚书了吗,是您自己不做防备,怪的了谁?”
周洪杰:“......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何不明说?”
周济琛看着他,似乎是没有想到周洪杰会问出这话来,惊讶片刻后又笑出声来,“我为何要明说,想要安王命的人那么多,且都位高权重,我如果说了,他们将仇恨记在我身上怎么办,这招明哲保身,不是当年周尚书教我的吗,亲兄弟都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与我并不相熟的......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