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穿越时拿错了剧本(220)+番外

作者:圆不溜啾 阅读记录

向逢自是不用说,她像个一颗太阳,像村民心中孩子本应成长后的模样,看着便忍不住去爱;

而魏宁,是被战火折断的小树,若他们的孩子从战场活着回来,也该如他这般让人心疼,看着便忍不住去怜惜。

他们点燃了这些本心如死灰的村民对孩子的爱怜与希冀——用粗俗些的话讲,便是生活有了想头,有了奔头。

小九做不到这些,因为他和这里村民一样,自己本身就是一堆灰烬。

但魏宁不同,他心中的火种还没有熄灭。他还在渴望,渴望亲情、爱情、友情,渴望与这红尘世间同榻同眠。

春耕结束后,来的兵士竟中有七个人选择留在了雪松屯。

他们抚慰着彼此空缺的心,于现在再次生根发芽,慢慢长出未来的形状。

而小九离开了雪松屯。

他漫无目的地四处游历。去看曾经尸横遍野的土地开出鲜花,去看曾经血水涌动的河流蛙鸣鱼跃,去看荒废的田野垂着金黄的麦穗,去看空荡的小镇再次人声鼎沸……

小九走了十年,走过了无数的地方,仇恨似乎沿着他的脚步散落了一地。

它们没有飘散,没有被遗忘,它们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而不压在谁的心头,让人无法喘息。

若有一日有人点起了战火,这些恨意便会随着烈火沸腾。

但现在,小九的心从未如此安宁。

小九又回到了雪松屯。

刚到村口,就有几个孩子举着小风车笑嘻嘻地跑了过来,见到他也不怕,仰着头问道:“大叔,你找谁?”

田边卧着偷闲的黄牛,水车在河中慢慢旋转着,当初的泥屋如今都换成了石料,袅袅炊烟连绵到远处,熟悉的小调响起,只是比上一次听见时,欢快了许多。

“李老头在吗?”小九问道。

“李老头?”小孩子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年纪大些的小孩望向拿着拨浪鼓的孩子,道,“村里就你爷爷姓李吧,是不是找你爷爷的?”

拿拨浪鼓的孩子道:“阿爷两年前死了,我爹我娘去镇上买年货了,大叔你要不来我家坐着等等?”

“啊,要过年了。”小九恍然,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递给小孩道,“这是给你阿爷买的烟草和茶叶,既然他不在了,你就转交给你爹吧。”

“就说,谢谢你阿爷曾经的照顾。”

小孩接过东西,再次确认道:“你真不来我家坐会吗?爹娘可能很快就回来了。”

小九摇了摇头,道:“我也要赶回家过年。”

“那好吧。”小孩冲着走远的小九摆了摆手,忽然喊道,“大叔,你叫啥啊?”

小九没回他,脚下的步子越来越匆忙,像所有急着赶回家的异乡人那样匆忙。

小九终于在年三十赶到了北安城。

十年过去,眼前的城镇陌生又熟悉。他沿路寻找着那个在心底默念过许多遍的名字。

谢明峥与顾棠新开的酒楼,叫永安。

酒楼门口躺着一只慵懒的大白猫。小九走近时,它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舒舒服服地晒着冬日的暖阳。

小九踏地屋内。

一个背对着他的男人听到动静,一边嚷着“过年了,今天闭铺不接待”一边回过身看了过来,随即发出了一声咋咋呼呼地叫声。

小九皱着眉头,用手指堵住了耳朵!

小五激动地直接抱了上去,又急吼吼地拉着他往后院走去。

“你们看,谁回来了!”

院子里乌泱泱地挤着一堆人,闻声皆回头看了过来。

小九有些紧张。

他们虽一直有联系,却也十年没见了。

院中有片刻的寂静。

顾棠端着一碗酒走了过来,递给小九,道:“都不许多嘴,小九,你尝尝这酒怎么样?”

小九下意识接过喝了一口,微微蹙眉道:“寡淡了些。”

顾棠立刻得意地翘起尾巴,冲着谢明峥道:“我就说他们哄你,这酒就是没酿好。”

“是是是,你说的对。”谢明峥好笑地看着顾棠,“听你的,改方子。”

他说着走到小九身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累了吧,你屋子是右边的第三间,先去歇着,饭好了叫你。”

语气温和平淡,像他从未离开过这个家。

“嗯。”小九脸上浮起淡淡的笑,道,“我回来了。”

第127章 番外——安仃篇

安仃甚至不知道自己作为宁王的女儿时, 叫的是什么名字。

从她记事起,就只有一个宁姐的小名。

因着时局动荡,许多父母都是“安”“宁”之类的字眼给孩子取名, 盼着他们一辈子能平平安安。这是一个过于常见的名字, 常见到没人会把它和宁王扯上关系。

安仃是个早熟聪颖的女孩。

她五岁时就开始怀疑自己不是现在爹娘的亲生女儿。

他们家只是普通的农户, 有个几亩良田。按说一年的收成也就满足一家人的吃喝,像村里其他几家人似的,饿不死但也绝对攒不了几个钱。

就在这种情况下,她爹娘居然给她请了个教书先生。

当然, 她爹娘的说辞是在这位先生危难时曾经帮过他,为了报恩, 所以来免费教孩子识字读书。

安仃的爹娘的确没给过先生银钱, 反倒是先生不仅对她客客气气的, 还时不时带些鸡鸭鱼肉来,给家里添几个荤菜。

搞得周围的邻居艳羡不已,感叹好人有好报。

安仃抬头看了眼正值壮年的先生,心道:若他找我报恩, 我定是让他下田里多种几亩地, 而不是教孩子读书。

毕竟她是个女儿,读再多书, 读得再好,也不能考功名, 当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