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寒照走进去,先拱手行礼:“参见六皇子。”
“无需多礼,坐吧,小侯爷。”他抬头看他,斟满茶水放到了他对面的桌边。
他仍旧是态度端的疏离:“殿下有话不妨直说。”
李羡栩眉尾轻挑起,开门见山:“你的人找错地方了,她根本没去宁邑。”
第63章 再亲自去一趟柏年县
谢寒照眸色冷寂,神色依然淡漠。
他直接问:“殿下想要什么?”
李羡栩唇角扬起:“她确实是经过了宁邑,但没有在宁邑停留,至于现在在哪里,小侯爷可以好好考虑考虑我的话。”
“我反正不着急。”
他设了防备,没有告诉他祝妙清根本就没去宁邑。
万一他不愿意帮他,他再回柏年县寻她,那岂不是很轻松便能寻到?
这些皇子的斗争谢寒照已经秉持着中立态度。
虽然他自小便是太子伴读,可也不曾与太子搅和到过一起。
太子对他也始终是有戒心的。
如今,李羡栩这是在拿一个女人逼他。
谢寒照凝眸,一字一句:“殿下需要我做什么?”
“帮我。”
“小侯爷,我用一个女人来拉拢你,这笔生意,你若是觉得亏,可以不做。”
-
安定侯府。
“让人去柏年县调来江知年的户籍名册,谁也不能惊动,告诉柏年县知县,这事若是让旁人知道,他的知县也不必做了。”
谢寒照阴沉着脸回了府,对着若影吩咐道。
前些时日若影已经从锦官城回来了。
毫无疑问,锦官城的祝府,如今早就人去楼空。
祝家在祝叙入京前,就将家中的丫鬟小厮全部遣散了。
也没人知道祝老爷和祝叙到底去了哪里。
似乎一夜之间,祝家便从锦官城消失了。
“是。”
窗外飘起了雪花。
冬雪落下,似乎才有了凛冬来临的真实感。
第二日便是放眼望去,一片雪白。
寿安院里烧着地龙,屋里暖烘烘的,屋外天寒地冻的凉气一丝也钻不进来。
大夫人手里抱着汤婆子,一脸忧愁:“母亲,妙清走之前曾跟我说不再回京了,如今我瞧着,她确实是不会回来了,只是寒照……”
她那儿子听说祝妙清没了踪迹后,骑着马便跑了。
在外面待了半个多月才回来。
如今回到上京城后,也是日日忙得不可开交,可还没忘了祝妙清,整日派人出去搜寻。
她心里对这个儿子已经是没了期望,可做母亲的也不能看着他为了一个女人这么消磨下去。
老夫人道:“妙清不回来了倒也好,他如今还新鲜,兴许一段时间找不到,自己就断了心思。”
“可儿媳就怕他自己断不了……”
“他如今已经二十了,再不娶亲实在是说不过去了。依我看,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他把亲事定了。”
大夫人面色为难:“他现在满心满眼都是妙清,哪里能愿意定亲?”
老夫人白她一眼:“婚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哪有权利说愿不愿意?”
大夫人没敢再反驳。
她又问:“那母亲看哪家的姑娘合适?”
“中书令的女儿,临安郡主,我瞧着就不错,前些日子她还来看过我,话里话外打听了几句寒照的事情。”
大夫人在脑中回想着临安郡主。
倒是相貌和才情都兼具。
“事不宜迟,趁着寒照最近在京,不如就这两天,寻个机会,让他们见一面。”
大夫人点头:“好,都听母亲的,儿媳这就去安排。”
-
大夫人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却又怕谢寒照不乐意,便没有提前跟他打招呼。
隔了两日,她将临安郡主裴书慧请到家中做客。
又将谢寒照叫了过来。
他一进前厅,瞧见厅中坐了个年轻女子,便猜到了大夫人的心思。
“寒照,这是中书令府的临安郡主,你应当见过吧?”
谢寒照连眼皮也懒得抬起:“没见过。”
裴书慧脸上滑过尴尬,却还是维持着笑容:“小侯爷兴许是对我没有印象了,去年的中秋宫宴上,我还与小侯爷说过话。”
谢寒照没搭理她,只是默默的听着。
大夫人脸上闪过怒色:“寒照,你没长耳朵?”
他竟直接站起了身:“母亲,我还有公务在身,先行一步。”
大夫人和裴书慧眼睁睁的看着谢寒照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书慧,他这人就这样,你别介意。”大夫人马上赔笑。
裴书慧脸上瞧不出一丝的不高兴,“伯母,我没介意。小侯爷这性格洒脱,我羡慕还来不及。”
大夫人能瞧得出来裴书慧是对谢寒照有些意思的。
好在祝妙清与谢寒照的事情并没有传出侯府。
若是真传了出去,就算是祝妙清再也不回京城,谢寒照也难再说亲。
她说起了好话:“他和侯爷一样,性子淡。成婚后会变的。”
听到“成婚”两个字,裴书慧耳尖发热的低了下头。
大夫人心里知道有戏。
当晚又留了她在家中吃饭。
心里想着,过几日就将这婚事定下来,也好早些断了谢寒照的念想。
-
“小侯爷,江知年的户籍名册调来了。”
若影眼看着又有一场大雪要降下来,他一刻也不敢歇,伴着风雪一路快马加鞭,用了六日的时间将江知年的户籍名册拿来了。
谢寒照接了过来,拆开一边看一边问:“可有惊动了其他人?”
“没有,知县那边听说是您要江知年的名册,便亲取来了,没有经别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