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114)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顾小鱼很喜欢这一口,喝了足有两碗,还吃了不少豆渣饼,顾欢喜做的豆渣饼,里面加了鸡蛋和白面,调味上也更丰富些,煎的时候,更舍得放荤油,那香味,引的阿鲤都不停的耸鼻子。

可惜,她只能干看着瞪眼,委屈巴巴的撇着嘴,要哭不哭的样子,可把亲爹许怀义给心疼坏了,拿起个饼,就塞闺女嘴里了,等她舔够了,他再吃掉。

顾欢喜看的眼疼,想骂一顿吧,周围人太多,实在不好搓他的面子,只能撇开脸,来个眼不见为净。

倒是顾小鱼觉得自己又学了一招,原来还可以这么哄妹妹呀。

吃完饭,许怀义就带着村民们上山了,当然不是全去,得留下一拨人看家,万一有意外,这里只剩下些女人老人实在太危险。

上山之前,许怀义就用望远镜观察过了,哪里有啥,他门清儿,所以,他打头带队,效率奇高,压根不用走冤枉路,都是直奔目的地。

柿子、核桃已经摘了不少,村民们都不咋稀罕了,更多还是奔着栗子去的,那东西好吃还抗饿,比起其他东西要受欢迎,但这片山里,栗子树却不太多,倒是跟栗子模样有些相似的橡子泛滥成灾,几乎有片小山头都是橡子树,树上结的密密匝匝,树下也掉落了不少,一个个跟小陀螺似的。

许怀义一脸激动。

村民们却拧着眉头,失落不已。

徐村长神情纠结的道,“这要是栗子就好了,这么多,家家户户分一分,能保管吃到京城都不用再担心饿肚子,可这橡子,不光麻,涩口,难以下咽,吃了肚子还不得劲儿,连猪都不屑的吃……”

闻言,许怀义道,“那是你们不会吃,这橡子处理好了,味道不比栗子差多少,磨成橡子粉,做橡子豆腐,好吃也抗饿。”

前世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已经很少人再吃橡子粉了,但五六十年代闹饥荒时,橡子绝对是救命粮,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哪个没吃过呢?到了秋上,整个村里的人都要出动去山里打橡子,哪家不背个几百斤回去?

徐村长听了这话,眼睛放光了,“真的?真能好吃?不,咱不求好吃,只要不苦到难以下咽就行。”

许怀义点头,“放心吧,让大家伙儿敞开了打,可劲的捡,有了这东西,咱们不光能撑到京城,就是熬过整个冬天都没问题。”

毕竟,有这么一大片呐。

第100章 丰收的喜悦一更

许怀义那句‘能熬过整个冬天’的话,实在太有煽动性了,村民们个个听的热血沸腾,浑身都是干劲儿,看着泛滥的橡子树,两眼冒光,这漫山遍野都是粮食啊,还是白捡的,谁能不激动?

有年纪大些的,已经喜极而泣。

还有人痴痴喃喃,“天无绝人之路啊……”

徐村长也是心潮澎湃,喊出来的声音都激荡的劈叉了,“大家伙儿都别愣着了,还等啥呢?赶紧打橡子,往家里使劲划拉啊!”

这一声令下,村民们立刻狂热的奔向一棵棵橡子树,举着杆子用力的拍打起来,那劲头,既有看着情人的火辣热情,又像对待仇家的猛烈凶狠,总之,情绪十分复杂,难以描述。

许怀义看的眼角抽了抽,也跟随大流,领着儿子忙活起来。

橡子树生的高大繁茂,数量又多,所以村民们谁也不用争、不用抢,只忙活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就分不开身了。

一阵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打击后,橡子噼里啪啦的如下雹子似的落了地,孩子们飞快的冲过去,手脚麻利的往篮子里捡,捡满后,再倒进麻袋里,然后不停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直到一个个麻袋都塞的再也装不下。

徐村长扯子嗓子喊,“留下年纪大的、体弱的,负责打橡子,孩子们帮着捡,年轻力壮的往回背,别嫌累,别怕麻烦,这都是救命的粮食,背回家里才是咱自己的,实在撑不住的,也别硬撑,累垮了身子,可就本末倒置了,该歇也得歇,实在舍不得,就跟家里的兄弟们互相倒把手、轮着喘口气……”

村民们高声应着,腿脚却跑的照旧飞快。

“一个个的都眼睛放亮点,注意着点脚底下啊,谁要是摔了伤了,那可就不值当了,届时帮不上家里的忙,还得成为拖累!”

这话说的实在,听进去的人,不免多加了几分小心,不敢再心急火燎、毛毛躁躁,只贪图速度了。

“都不用急啊,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还能长腿跑了?贪多嚼不烂,各家也掂量一下各家的情况,能吃多少,能背多少,不然,瞎忙活受了累,最后你们也带不走!咱们够吃就行,怀义说了,这橡子粉就是处理好了,不麻不涩口,也只能暂时替代下粮食,不适宜长期吃,还是麦子豆子养人,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个数啊……”

众人闻言,热情度并没消减多少,依旧忙的热火朝天。

他们眼下顾不上想以后的事儿,也看不了那么长远,先把面前的难关熬过去再说,只有屯满粮食,心里才能踏实。

所以,村民们一趟趟的往山下背,哪怕累的腰酸腿疼,也乐此不彼。

许怀义也往家里扛了两趟,不过,他都是避开众人,投机取巧,省下中间的沉重过程,只在两头出了点力气。

饶是做做样子,他也给累的不行,尤其是肩膀,扛着上百斤的麻袋,压的都红肿了,毕竟,他能借助房车省点扛包的力气,可来回上山下山,却还是得用腿脚走啊,那是无论如何也省不了的。

顾欢喜看的心疼,便劝道,“别再往回扛了,咱家就这几口人,弄太多回来也吃不了,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