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115)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许怀义估摸着骡车的载重量,灌了几口水,又站起来,“我再去背一趟吧,最起码得把之前路上消耗的那点份量给补回来,不然,唬弄不住外人。”

顾欢喜还要出口的话就咽了回去。

许怀义走时,也心疼她,“你随便对付着干一点就是,等我回来,我再慢慢收拾,你陪着咱闺女去车里玩吧。”

顾欢喜敷衍的点了点头,他带着男人们上山累死累活打橡子,女人们守在家里也忙的跟陀螺似的不停一停,她就是心再大,也不好意思进车里躲清闲。

她教着女人们如何处理橡子不发苦,从井里打了水,一遍遍的浸泡,再晾晒,去外壳,直到磨成粉,过筛后,就是橡子面,能直接蒸窝头、擀面条,或是跟其他粮食混着吃,再精细点,还可以做成橡子豆腐,拌上调味料,既能当菜,又能当主食,味道也更好。

从早上,忙到下午,这些事儿,不算太费力气,却很繁琐,一样样的少了哪个步骤都不行,尤其考验耐性细心,处理不好,做出来的橡子面不光发苦,还粗糙,难以下咽。

口感受影响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那样吃下去,会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过敏等症状。

要是那样,可就违背了许怀义的初衷,好心办成坏事了。

所以顾欢喜反复叮嘱了好几遍,一定要浸泡的时间足够长,不能贪图速度,不然得不偿失。

女人们基本上都是听话的,有少数不以为然的声音,也很快被家里的人给强制按下去,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片子,莫不是忘了人家一言不合就摔杯子的胆气了?

天色渐晚,许怀义再回来时,没扛着麻袋,而是用个简易的小拖车,用麻绳拽着走的,这样操作,倒是解放了肩膀。

顾小鱼跟在后头,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满是汗,眼睛倒还清亮有神,一只手拎着只鸡,另一只手拎着个篮子,篮子里装的是去了毛刺的栗子。

顾欢喜早就准备好了吃的喝的,先递上温热的豆浆,再往俩人嘴里,各塞了块栗子糕,等爷俩垫了垫肚子,缓过气来后,才催着他们去洗澡。

洗澡也有地方,他们一家四口,分了个房间,当然,是那种没房顶的石头屋子,但有遮挡就足够了。

顾欢喜就坐在外头,边把守着门口,边处理带回来的鸡,打算晚上就做个栗子炖鸡,好吃还能补身子。

爷俩清爽出来时,鸡已经搁在砂锅里炖上了,火苗舔着锅底,鸡汤咕嘟咕嘟的冒着泡,香味勾着肚子里的馋虫,却抚慰着一身的疲惫。

许怀义舒坦的靠在躺椅里,逗着醒来的闺女玩儿。

顾小鱼挨着顾欢喜,坐在马扎上,跟她说着在山上发生的琐碎小事儿,手上,还不忘添着柴火。

顾欢喜耐心听着,偶尔还要问一句,便是再无聊的事儿,娘俩这般挨着头细细说着,竟也觉得有趣起来。

天色越来越暗,村民们也陆续赶了回来,看到这一幕的,都难免心生几分羡慕,说不出来是羡慕啥,就是怪眼热的。

第101章 想并入许家村二更

这一晚,村里尽是丰收的喜悦。

家家户户都堆满了橡子,再不济的,也得有个两三百斤,人口多的,能有五六百斤了,当然,等处理好了,又去皮又去渣的,顶多能落个一半,饶是如此,村民们也非常知足,这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白捡还能不乐意?

晚上这顿饭,都敢敞开了吃了,用橡子面蒸的窝头,口感肯定是不及其他粮食,但比起之前他们尝过的那种难以下咽、猪都不吃的苦涩,眼下这样的味道,已经是惊喜了,更别说,还有一道橡子豆腐,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美味。

吃饱喝足,众人再累也不能歇着,连听西游记都顾不上,趁着月色好、火堆明亮,一个个的都忙着剥橡子壳,几百斤的橡子,剥壳绝对是个大工程,这活儿还急躁不来,其后的碾磨也是个麻烦事儿,他们逃荒,又没带出石磨来,只能用石臼一点点的捣碎,效率很慢,却也没其他的好办法。

倒是有人瞧出了那个小拖车的妙处,去跟许怀义学着做。

有这种小拖车,等离开的时候,他们就能多带些东西上路了。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凑过来看。

许怀义在这种事情上,向来不会藏私,所以很大方的教着村民们如何做才能耐磨还结实,最重要的是能省力气。

村民们学的认真,回去后就迫不及待的找材料,这一晚,就没几个人早睡的,都是忙到实在熬不住才躺下。

夜里的呼噜声,都比往常要响亮。

许怀义睡不踏实,照旧起来转了一圈,村民们都住在院子里,四面都有石头墙挡着,按说安全多了,可他总无法全然放心。

尤其是想到藏在房车里的那两样东西,想到这里曾沾满了血腥和杀戮,哪怕过去了几年,他还是平常心对待,可这些事,又不能告诉村民们,不然肯定要引起恐慌,所以,只能他一个人担着了。

翌日,天不亮,就有村民等不及的上山了,那劲头跟打了鸡血似的,也有累的实在抬不起腿的,想歇个半天,奈何家里催的狠,又有勤快的人做榜样,最后也只能苦着脸,精神萎靡的继续去打橡子。

不过明显的,今天家家户户都不像昨天那么焦灼急切了。

这就是有了粮食心不慌啊。

许怀义干脆没去,给自己放假了,不过也不是啥都不干,昨天泡了一宿的橡子,晾晒好后,还要剥壳磨粉呢,这些细碎的活儿,极是耗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