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把乡下当垃圾站了吗?什么垃圾都往乡下扔!”
厂长于好光看的面红耳赤,就好像徐会计此时就站在他面前,正指着鼻子骂他。
老江一来,于好光就把报纸和信都给了他,“好好看看。”
老江来之前,已经看过报纸了,这会再看到信,更加羞愧的无地自容。
“是我没教好孩子。厂长,现在该怎么办?”
“怎么办?我怎么知道怎么办?人家也没提要求,就是专门写信来骂我们的。还有这份报纸,你仔细看看,人家也没想复婚,也没想跟你闺女要抚养费,就是要彻底断绝关系。和她老死不相往来。要通过这件事提醒其他人,小心这些知青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徐家屯的人,还挺有牺牲精神。把自己家的丑事外扬,就为了让别人吃经验,还挺大公无私。”
老江:“……”
沉默了一会,于好光说:“人家不提要求,咱们不能不表示。国棉六厂也不能替你们老江家背这个黑锅。”
“是,厂长,您说,该怎么办?我都听您的。”
他还没退休,他小儿子还在这儿上班,他们一家人都还在这里住着,他必须得把这事处理好了,不能让厂长从此以后看不上他,给他穿小鞋。
“厂里赔给人家2000块钱,算是厂里给的慰问金,但是,这钱,要从你工资里慢慢扣。每年扣200,一共扣10年。”
于好光大概算了算,这2000块,可以作为孩子成年之前的抚养费,够她上学和生活了,就算差点,那就让她爹出。
但是,人家要和江明华断绝关系,肯定不想收什么抚养费了,不够膈应人的。那他这笔钱就不能以抚养费的名义给,换个慰问金的名头好听点。
江父咬了咬牙,“行,按您说的办。”
于晓光接着说:“厂里要对你们进行批评教育,主要是为了警告还没回来的那些人,回来之前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别让厂里给他们擦屁股。谁要是影响到了国棉六厂的声誉,我就把人开除。”
江父:“……好。”
“你回去吧。”
江父出了厂长办公室,抹了抹额头的汗,长长的叹了口气,这都是什么事啊!
这一个上午,江家所有人都看到了报纸,受到了冲击。
之前他们有多为这个妹妹/姐姐考上大学而自豪,吹嘘的有多热烈,今天的反噬就有多深刻。
中午,国棉六厂的广播响起。
广播员播报了厂里下发的文件,要求所有有孩子下乡的家庭,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务必不要做出什么有违道德伦理的事情,更不能违法犯罪,一旦发现,绝不姑息。
江明华听着广播,内心一片空白。
事情脱离了她的掌控。
之前她一直以为,徐佑军和徐宁安什么都不会做,徐家屯也什么都不会做,她会顺顺利利的回城,顺顺利利的上大学,此后余生都顺顺利利的。
事情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她的名声彻底坏了!
现在,她在别人心里,就是一个道德沦丧的坏人!
家里人也不会再对她感到内疚想要补偿她了,他们只会觉得她带累了他们的名声。
江明华心想,接下来,她就不出门了,老老实实在家里苟着,等到开学了,直接去学校,不再回来了。
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她已经没法去上学了。
第207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2)
就在江明华收到信的第二天早上,湖东大学招生办也收到了徐家屯寄来的信:是一封道歉信,和一份盖有徐家屯大队公章的政审不合格文件。
周秀云建议徐会计给校长写信,把江明华抛夫弃女的事记入档案,这当然很有见地,但是宁安觉得,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做法。
众所周知,第一届高考是需要政审的。而基层政审机关,就是各个大队。
大队盖章说你政审合格,你才能被大学录取,大队不盖这个章,你就上不了大学。
这一年,有很多人,因为政治表现、家庭出身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政审不合格,被无情地刷掉。其中有一个人,为了躲避上山下乡,谎称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姨妈,这件事在政审的时候被查出来,他1977年的政审就没过。
之前江明华政审的时候,她还没离婚,大队也没有严格审查她,直接就给她政审合格了。但是,如果依照她现在这个表现来政审,大队就不会给她盖章,她就不会被录取。
现在距离正式开学,还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还有操作空间。
当天,宁安正琢磨该怎么引导一下徐会计呢,小桔子就告诉她,徐会计已经买了橘子糖,要来给她送糖了。
她当即就跟奶奶要了根水萝卜。
周秀云问她:“要吃萝卜?”
“不吃。玩。”
周秀云表示不理解,萝卜吃起来还行,闻起来并不好闻,拿着玩更没什么好玩的。但她还是让宁安自己挑了根细长的萝卜,按照她的要求切成了两半。
所以,那天中午,当徐会计去给宁安送糖的时候,就发现这小孩拿着半根水萝卜在那里咔咔戳。
徐会计问她:“你这是干嘛呢?”
“盖红圈。”
“你这也不红啊。”
“假装的。”
她说一句,就戳一下。
“盖红圈干嘛啊?”
宁安露出个看笨蛋的表情:“盖红圈,不让走。”
徐会计脑子转了转,问她:“不让谁走?”
“江明华。”
“你还想她?!”
“不想。让她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