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首辅(993)+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江芸芸神色沉静地听着。

若是相处久了就会发现,这位总是笑眯眯的小少年其实是不爱说话,他总是安安静静听着人说话,若你不主动问,他很少发表意见。

“太子殿下之前提剑去养心殿的事情,殿下自己去请罪了,不知他们说了什么,但后来皇后强撑着病体来了,陛下一向仁爱,定是不会计较太子殿下情急之下的行为,而且殿下不过七岁,所以第二天陛下就赐了太子殿下一匹小马和一把小剑。”

江芸芸脸上露出笑来。

“那些结交李广的官员,本打算去寿宁侯府希望国舅爷们帮忙的,但谁也没见到人。”李东阳露出几分笑意,“因着皇庄的事情,陛下本打算把他们打发去南京的,但也是他们运气好,看在皇后和小公主的面上,只是禁足在家了,皇庄的管辖,还有身上的一些差事全都没了,安安分分做个国舅爷也没什么不好的。”

江芸芸也跟着笑了笑。

“皇庄的事情也都让士廉和宪清督办了,他们做事你也是放心的,都是公正不阿的人,土地清丈和重编黄册定是能都做好的。”李东阳说道,“这件事情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士廉做事仔细,宪清看问题深刻,两人合作最是合适。”江芸芸说。

李东阳点头:“他们做事确实有几分默契,宪清很有规划,想来五个皇庄的事情,很快就能做好。”

江芸芸点头。

“这些事情都说好了,也就该说说你的事情了。”李东阳温和地看向面前的师弟,“你对你自己可有什么打算?”

“打算?”江芸芸不解问道,“是说我这次的去处。”

李东阳摇了摇头:“不,是你一辈子的打算,你是打算永远只做一个在边缘徘徊的小官,但是按照你的才智,走到布政司肯定是可以的,我并不怀疑,若是寻常人,这算是高位了。”

江芸芸脸上笑意微微敛下,盯着面前的冰盆出神。

“另外一种那就是我这个位置,甚至是徐首辅的位置。”李东阳的声音倏地变低。

江芸芸错愕地看着李东阳。

这些话现在听来甚至觉得离谱,面前被寄予厚望的人不过是刚从七品小县令回来的五品小官,在遍地权贵的京城跟个小蚂蚁一样,谁都能动手捏一下她,所以来到京城之后,她一直都很被动。

“江芸,你和他们都不一样。”李东阳笃定说道,“老师当年收了你,便是这么觉得的,我第一眼见你,也是这么觉得,你要去做更厉害的事情才是,不是为了这一两个人,要为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县令只能救一县的人,但首辅能救一国的人。”

江芸芸哑然,只觉得喉咙发紧,肩头好似压下千斤重担。

许久之后,她才喃喃说道:“我,我只是想做有些事情。”

李东阳笑了笑,看着她迷茫的样子,心都软了:“我知道的,其归。”

“你做的一切,我们都知道的。”他强调着,“可现在你走错路了。”

江芸芸抬眸看了过来。

“我很早就发现你的想法有点与众不同。”李东阳指了指自己的脑子,“惊世骇俗的人是难成功的,你们就像一根木头,小时候挡在小溪口堵住了水,便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但你们又是注定要走到大海的,可你只是一根木头啊,怎么堵得住海口呢,颠沛流离,被海浪拍打是你必经的命运。”

李东阳沉声说道:“太苦了,其归,时间越来越久,这样的痛苦只会越来越多,到最后你甚至很难面对这个世道,你甚至会死。”

江芸芸倏地沉默了,大拇指无意识地掐着虎口,没一会儿就露出鲜红的痕迹。

“在大海中平安快乐的度过这一生,唯一途径就是随波逐流。”李东阳温和说道。

江芸芸震惊,她看着李东阳笃定的样子,忍不住摇了摇头:“不,不要这样。”

她才不要随波逐流。

她才不要被这个糟烂的世界同化。

她才不要成为自己厌恶痛恨的人。

她回不去她心心念念的地方,但也不要去做违背自己心愿的事。

李东阳看着她逐渐坚定的神色,脸上却是露出笑来:“我就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学会藏锋吧,去做一个能让更多人看向你的人。”

江芸芸看了过来。

“他们叫我劝你也跟陛下低头。”李东阳无奈说道,“国舅爷的台阶肯定要有人给,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我说你肯定不愿意,你江其归什么毛病啊,你还在读书的时候就敢写信组团来骂我,我就知道你这人的脾气其实坏得很。”

江芸芸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唇。

“所以你肯定是不能呆在京城了,但漳州你去了风险也太大了,我直接替你拒绝了,我倒有更好的几个人选,但沿海的府县按照你现在的威望也最好都不要去,免得节上生枝,亦无用处。”

李东阳低声说道:“这些道理想来你自己也早早就想明白了。”

江芸芸点头。

“不知内阁这次打算送我去那里?”她直接问道。

李东阳想了想:“你怕死人吗?”

江芸芸神色微微僵硬,不可抑制地想起那一张张惨白狰狞的面容。

“总归是见过了。”她低下头,小声说道。

李东阳叹气:“此事你不必记在心里,成功之路不可能毫无损伤,越是往上走,越要付出血泪的代价,你若是安安稳稳做官自然可以目无波澜地度过这一生,可你偏不愿意。”

江芸芸抿了抿唇。

“弘治八年,鞑靼北部酋长亦卜剌入侵河套,小王子及火筛则盘踞贺兰山,逐渐于亦卜剌相倚,两人势力日强,这几人西扰甘肃、宁夏,东犯宣大以至辽东,如今边患日盛,更令人齿寒则是便是朝廷廷议后设总制官,朝臣先后举荐七人,七人皆不称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