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大明第一首辅(1916)+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老师笑说着:“至少史料证明很难是真的。”

“我就说江芸也不该这么厉害啊。说不定就是吹牛的。”小男孩冷哼一声。

“不可能,我妈妈说江芸就是很厉害的,她是博士!!”小姑娘嘟囔着。

“后面这把弓箭就是后期正德皇帝朱厚照改良过的弓箭,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大家仔细看一下,大小形制都改过了。”老师岔开话题。

江芸芸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刚才的话刺激了,低着头不说话,只是盯着脚下的影子看。

“好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兰州的水稻,目前有研究表示,兰州是最开始研究水稻改良措施的地方,有文章可以证明,就是江其归写的水稻赋,里面还提及一个女人,名叫徐选,人称选娘,在兰州不少记载中都听说过她的名字,她的继承人名叫江浩,后来改名周浩。”

“是江芸的妹妹吗?”

“有人说是的,因为她的妹妹都是从水,但具体的史料却不好找,所以至今没有定论。”

“这篇文章是什么啊?”有人好奇问道。

“是江芸写给当年牺牲在炮台的锦衣卫的悼念赋,因为写的非常真挚感人,加之家国大义,人情伦理,已经被收录在课本中,你们上初二之后,这片也是要背的课文之一。”

“怎么又是她啊,她可真能写啊。”

“我姐姐说等我长大了,要背好多她的东西呢。”

“哇,那我不喜欢她了。”

老师听得直笑:“好了,我们继续看,这里是兰州人口分布的沙盘图。”

“最开始的兰州有天涯望哭地风俗,因为明朝前期这里因为战乱十室九空,所以朱元璋就让很多江浙的百姓内迁,这是一个人口增多的一个高发期,但后来随着战乱不断,人口逐渐往下走了,然后这里的一个大起,是江芸重新恢复了和周边国家的贸易,有不少人举家搬了过来,此后人口一直往上涨,直到边贸正式开始,蒙古和汉人的关系逐渐融洽,不少蒙古人来到兰州,兰州维持扩建三次,人口也达到了大明的巅峰。”

“哇,这些人在干嘛啊?”

“是兰州传统的社火的游行,这里面正中的那一尊女神据说就是根据江芸幻化而来。”

“好漂亮啊!!”

“据说见了江芸的人无不为她的美貌所倾倒,而且史书上写了两行记录她的美貌,可见她应该确实貌美,只可惜并没有画像流传下来。”老师笑说着。

江芸芸盯着那个女神像看,好一会儿这才突然笑了起来。

“好了,这个博物馆最重要的是第四楼的东西,第四楼写满了江芸的政绩,走吧,同学们。”

从四楼走到五楼,是一个巨大的弧形的台阶,一步步走上去,整个博物馆被尽收眼底,两侧星辰璀璨,人走上去,好似踏着祥云攀登到最高处,不少穿着汉服的人站在台阶上拍照。

江芸芸走到一半,突然鬼使神差扭头往下看去,正好可以看到一楼大厅那幅画的背影,头顶的空调吹出细密的风,画中的小少年虽看不出面容,却在微动的风中,那双被遮挡的眼睛好似透过雨伞往上看去。

江芸芸盯着那幅画出神。

“怎么了?”老师担忧问道。

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她在看我。”

老师笑容一僵,半晌之后才说道:“好了,上去吧。”

江芸芸哦了一声,乖乖跟着她走了。

五楼的布局又被分为三个展厅。

一个是江芸初到京城,在内阁行走时。

一个是江芸进了内阁,当上阁老时。

一个是江芸当上首辅后,治理帝国时。

“好了,我们先从第一个‘少年初入京城搅风云’这一展览开始。”老师站在门口,看着这群祖国未来的花朵,面露微笑。

“江芸是个毁誉参半的人,但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今日的博物馆参观,亲自去了解她,从而感受她的一生。”

第五百五十八章 番外五

五楼的人流量是最大的, 川流不息的人群把小朋友们淹没,孩子们站在快乐的大人中间,仰着头看着明亮宽阔的大堂。齐齐发出惊叹。

“要我说, 江芸未必有多清白,不过是四代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罢了。”

“那也是她有本事,有本事的人就不可能是善良无辜的,但她从未借着手中的权力害过人。”

“这话说得, 她就是害了,那些敬畏权力的人, 说不定也把那人当成坏人了呢,正功年间,贞吉帝不就是为了巩固自己女子登基的权力, 大肆吹捧江芸,杀了多少人,这些人难道不是因为江芸死的吗?”

“那个时候江芸骨头都成灰了。”

“而且江芸的很多政策在后续也都有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啊。”

“那个时候江芸骨头都成灰了。”

“你就说周渝的两个孩子为了捧贞吉上位,是不是借着她江芸的名义招揽他人, 大明杀阁老,杀御史是不是从他们开始的,导致后续阁老基本上都没好下场。”

“那个时候江芸骨头都成灰了。”

“那江芸在位期间, 她的哥哥是不是一直被压着,他哥哥后面做官不是也不错嘛。”

“江芸那个时候是首辅,忙死了, 谁有空管一个远在苏州, 毫无联系的哥哥啊。”

“难道下面的人不会如此看菜下碟嘛?又或者是她默认的,毕竟都说她小时候在曹家过得不好。”

“那江芸脾气真好, 怪不得李东阳夸她‘胸中可吞百川流, 不受流俗侵扰’, 要是有人这么对我,还不给我吃饭,我发达了,我把他骨灰都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