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首辅(1915)+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小朋友绕着石碑走来走去,交头接耳,啧啧称奇。

“这个人叫张小花呢,好简单的名字。”

“这个人没有名字吧,就叫二大娘……”

老师一脸温柔的看着小朋友好奇的目光,笑说着:“在此之前女子能留下来的姓名很少,在此之后,不少传记都又能留下女子姓名,而且随着后来女官和女子科举的发展,读书的科普率越来得越高,这才让后期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会留下姓名。”

“哇。”小朋友又齐刷刷地哇了一声。

“这个是女学吗?”有个小朋友指着其中一块问道。

老师哇了一声:“水琴好棒哦,来,一朵小红花。”

洛水琴高兴坏了,骄傲挺胸:“妈妈教过我的。”

“不错,这块碑文虽然损害严重,但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这是记载,当年官学开设女子学校,招了十六位女学生,课堂内容为教授简单的四书五经,要求是识字明理,学期三年,十到十八岁的女子都可以入学。”

“那这个呢?”

“是告诫全县的一封信,要求女子十五岁以上,男子十八岁以上才能成婚,严令禁止十三岁以下的婚姻,违反的两家都需要罚款并且要打二十板子。”

“那这个呢?”

“这个破损严重,但专家分析应该是开海贸的事情。”

“那这个呢?”

“这个头和尾都没了,但是看内容,他们分析应该是规定商贸市场上的规矩。”

小朋友大都充满好奇,却没有太大的惊讶,毕竟这些对当今社会而言实在是太过稀疏平常了。

江芸芸站在人群后面,歪着脑袋看着博物馆里的只言片语,残瓦片砖,一切都显得支离破碎,甚至没有完整的东西流传下来,甚至就连那把鼎鼎大名的万民伞也是一片布料。

“据说这个就是当年救了江芸一命的万民伞。”最后,他们来到那顶后人制作的大伞面前。

那是一把漂亮的大伞,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布块被人缝了起来,伞柄是用巨大的木头削制的,高高伫立在出口的位置。

大家看了这个开心起来。

“好漂亮啊。”大家惊叹,伸手想要去够伞布,却怎么也够不到。

“别去碰哦,我们看着就好。”老师笑说着。

“这个伞真好看啊。”小姑娘羡慕说道,“那两条红红的布,跟仙女的飘带一样。”

“可不止是好看,古代一块布的用处很大的,好的时候当衣服,坏了也要做抹布,做垫脚,他们每人都舍得拿出这么一块布,可见当年确实对江芸很是敬重。”老师说。

小孩子们听不懂,只是绕着万民伞打转,笑得格外开心。

小小的江芸芸仰着头,她看着对于她而言过分高耸的伞柄,任由头顶的微光落在脸上,过分漂亮精致的面容在此刻被镀上一层玉膜,空调风吹起那条大红色的布条,温柔的影子拂过每一个小孩开心的脸颊。

“好了,我们去三楼啦。”老师们把小孩一个个拉住,笑说着,“下面的是她当年去兰州的事情后,你们不是最喜欢这个故事了吗?”

“啊,打坏人!”

“是说她能在千里之外射中大旗呢。”

“这个我很喜欢的,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这个电视呢,可好看了。”

三楼的布置明显古朴苍凉起来,一副巨大的地图率先出现在眼前,还有一片片红点在逐渐推进。

“这就是大明逐渐同化蒙古的进度,花了足足八十年的时间,这才推到现在贝加尔湖畔边上。”老师说道。

小孩子们发出惊呼,肩并肩站在一起,眼睛随着红点的动作一点点往上看去。

“兰州的东西就多了。”老师把人带去最中心的位置,“她的亲妹妹在兰州多年,所以留存了很多她的东西。”

“我记得她是不是还有个妹妹也在这里。”有个小姑娘问道。

老师赞许点头:“若是按照古代的说话,那也是她的妹妹,但当时江芸和曹家关系已经很紧张,所以这个出生在曹家膝下的女孩据说和江芸关系一般,目前关于她的史料只有兰州第一批女衙役的记载,其他的不得而知。”

“那江芸会不会给她小鞋穿啊。”

“那应该不会,江芸可是很好的。”

“才不是呢,我爸爸说江芸就是笑面虎,他有个哥哥是四十虽才开始做官的,就是他打压的。”

老师连忙把小朋友安抚着:“博物馆保持安静哦。”

小孩子们吵了一架,立马分成了好几派,只剩下一个江芸芸不合群的孤零零被凸显出来。

老师连忙拉着江芸芸的手,笑问道:“芸芸听说过江芸的事情吗?”

江芸芸摇头。

“你没听说过?”

“你没看过电视?”

“你爸妈不会因为她吵起来吗?”

小孩子的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立马好奇围过来问道。

江芸芸还是摇头。

“哦,你没有妈妈爸爸的……呜呜呜……”

江芸芸不高兴了,板着个小脸,扭了个身子背对着他。

老师沉下脸来:“怎么能这么说同学。”

小朋友不好意思说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江芸芸还是没理他。

“好了,芸芸别生气,来,我们开始看文物吧。”老师牵着江芸芸的手小心哄道。

“这把五把弓箭分别是明朝弓箭的变化,中间这把就是当年江芸守城时的弓箭,大家普遍以为这样的弓箭力道是射不穿古代打战的大旗。”

“那就是假的?”有人惊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