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月摇了摇头:“那我不干。”
时萋也补充问题道:“施完肥还有什么活吗?”
“有啊,耕地,种麦种,活多着呢。”程家旺倒是有问必答。
只是别人不问,他也不会主动说。
江淑月四处打量了一圈,又问:“咱们知青院里就你自己吗?”
时萋瞥了她一眼,也不知道这姑娘怎么想的。
刚刚在屋里,上了锁的柜子,方桌上的茶缸子,处处都是生活细节。
明显能看出来还有其他人居住。
程家旺把瓦罐从炉子上端了下来,放到一边晾着。
“那咋可能呢,早几批,家里能给弄走的都走了,走不了的也有人在这头扎了根。目前住在知青点里的除了我还有两男两女,有关系有能耐的找了更轻松的活儿,还有俩上山砍柴去了。”
至于都是谁,谁有能耐,程家旺也没细说。
看那样子是关系处的都不怎么样。
时萋道了谢,转身出了院子。
她在知青点附近转悠了一圈,一直走到地头,看了看以后要上工的田。
程家旺所说的山她也往那个方向探了探路,瞅着很近。
只是走了一段路程,还是看不到山脚便回了头,望山跑死马,走过去大概也得一两个小时。
时萋再次回到女知青屋子里时,江淑月神神秘秘的拉过她。
给她讲刚刚从程家旺嘴里打听到的事。
原来是今年初上头下了政策要求村村建学校,村村要扫盲。
她们屋里另外两个女知青,姜亚琴和钱丽影不知道是送了多少钱给村里的大队长,
两人便得到了两个名额当老师的,除了夏收、秋收,学校停课后她们也要跟着一起干农活。
平时只需要给学生上上课就行。
白天给孩子上课再加晚上的扫盲班,一天能给七个工分。
这工作可比上工轻松多了,七个工分对于独身一人,应够吃饱的。
“你说我们也去找大队长说说,能不能行?”江淑月明显心动了。
时萋笑了笑:“你可以去试试,要是咱们俩一块去问,估计不能行,一次性收不了这么多人吧。”
那两个老知青属于刚有苗头,就使了钱的。
村里收了两个知青,另外也得给本村留几个名额吧!
关系户到什么时候也不缺。
她们这个时候再去问,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让江淑月,她已经心动了。自己也没必要去拦着,她们俩只是刚认识的人,关系还没到位,可别自以为是的交浅言深了。
江淑月本来是想两个人一起有个伴,看时萋这么说,心里琢磨着也是这么回事。
她干笑了下说:“那我去打听打听大队长家在哪儿。”
有些后悔嘴快的告诉了方时期,可不是这个道理。一个村才多少孩子上学,她俩一起万一人家只收一个人呢?凭白给自己增加了个竞争对手嘛。
转念一想,方时期应该也没打算和她争。
她还是赶紧趁着一起来的两个男知青补觉的时间,把这事给办了。
时萋看她一溜烟跑了出去也没管,把屋门一插。
趁着屋里没人迅速给自己加了一餐。
之前在车上只能吃自家烙的饼子,喝点水。
还有方母给她揣了煮鸡蛋。
刚刚看了眼厨房的情况,往后的饭还不知道怎么吃呢。
她得先给自己来顿好的、热乎的。
说是好的,也只不过是个盆炖肉。
上个世界可没那么多调味品,不过她吃的也很满足。
这个身体距离上一次吃肉,已经大半年了。
估计就算是只抹了盐的,她现在吃起来也一样香。
她的思想和人类不同,从徒弟成群的知名女大夫到如今的下乡知青。
也并没有心理落差。
种地干活应该是挺辛苦的事,可再辛苦也没有生命危险。
在这个时代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
第62章 七十年代知青5
等江淑月回来时,时萋一眼就看出这趟没走出个结果来,她垂头丧气的模样不要太明显。
砍柴回来的韩国栋正在给时萋几人介绍知青院里生活用水去哪里打,自留地里的菜归属问题,每个人要在入冬前囤积多少柴火,一年得赚多少工分发的粮食才够吃……
韩国栋是个很热情的人,似乎要传授给新知青们,农村生活小技巧一百条……
“这自留地是我们几个人种的,今年可没你们几个的份。等明年重新划分出来,自个管自个的一块。”
“你们这个时候来的,分得的粮食肯定是吃不到明年,最好趁着分量时找大队长买点粮食,村里买粮不要粮票这点最好,价格也照外头便宜。”他就经常买,比拼命挣工分划算,这也就是不让私下买卖,不然赚些差价就能挣不少钱。
“再就是上山砍柴啊,这两月抽空赶紧去,不然冬天就得挨冻。砍柴的时候也可以采点野菜回来吃,不过村里人也有好多人家吃不饱,山上的野菜都不知道被人捋过多少遍了,顶多能薅几把,聊胜于无了。”
韩国栋很高兴,现在屋子里又来了俩人。
到了冬天屋里人多也更暖和些,再就是今年的柴火量五个人砍,他也能轻松点。
说不定今年能烧的更暖和。
他老家那边就从来没下过雪,实在受不了西代村的冬天。
天色渐黑后,同屋当老师的两个女知青才回来。
见到屋里多了两人并没有太吃惊。
态度不冷不热的与她们打了招呼,便忙着洗漱、铺被。
钱丽影铺被子的动作顿了顿:“你这个褥子往那边拽拽,这位置是我平时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