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月撇了撇嘴,不过碍于初来乍到的。
心里不愿意嘴上也没多说什么。
往时萋那边拽了一截后,闷不吭声的躺进了被窝。
时萋心里叹气。
上一世住了多年的大通铺,这一世又是如此。
她是真不愿意和别人住一块。
之前还想着自己不是个挑剔的,这会儿就挑上了。
农家肥的活计还没干完。
新来的四人在知青院出来进去的都摸了个大概,也算适应了农村的生活。
只是除了时萋以外的三人都没有大老远背粮食过来。
他们想从大队买一些。
只是现在还不到分粮的日子,大队长推脱着让几人先找老知青借。
等分完粮后再说。
老知青没一个愿意借的,只有韩国栋吐口让几人拿钱换。
借是不可能借的。
刘志向蹙着眉头:“私下买卖粮食属于投机倒把。”
“这是换,不是卖。你们爱换不换,我在强调一次啊,是你们没有饭吃,才想换粮食的,别人都不换给你们,只有我好心换你们,不换就算了。”韩国栋摇头晃脑,反正在他嘴里咬死了就是换粮食。
时萋在旁边看热闹,她发觉韩国栋真是个人才。
以后改革开放了,适合去做买卖。
她其实也想卖,啊呸,不是。
她其实也想换些钱,只是她的粮食与近代的粮食略微不同。
自己吃也就罢了,别人必定能吃出差别来。
所以储存的就算够吃,也就想想罢了。
三人在韩国栋手里“换”好了粮食。
便开始商议怎么搭伙吃饭的事。
老知青程家旺一直是自己开火,坚决不与他人掺和。
两个做老师的她们是在老乡家吃饭。
韩国栋和另一个老知青曹振东倒是不在意其他人加入两人的搭伙中。
新来的几人也都有意向和两人一起吃。
毕竟他们在村里住的久,知道怎么安排伙食能不挨饿。
时萋摇头表示要单开火。
江淑月有些不满,觉得两人是一块来的,又都是女知青,应该在同一战线才是。
眼神示意了几次,看时萋不为所动就扭头和四个男知青一同搭伙了。
第二天韩国栋为了让四人能够尽早完成囤柴火任务,便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他们上了凤凰山。
如时萋预计的一样,单单是走到山脚下就用了一个多小时。
上山的路上还遇到不少村民。
这个方向上山的人大部分都是从西代村过来。
其他村上山的路与他们这个方向不同。
但相同的是,山脚这一段路上的野菜、野果几乎被撸的绝了迹。
小型的猎物,野鸡野兔这种,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
就连干树枝也得更往上走一些,才能捡到。
“看见了吧,不早点来捡,等再过些日子都得进深山。”韩国栋朝密林深处比划了一下。
深山可不是好去的地方,因往里去的人少,几乎没有路可走。
树林灌木又密又杂,影响视线不说行动也受阻。
隐藏在植物中的蛇虫鼠蚁繁多,要是被毒虫咬上一口,不要命也难受的很。
捡柴火这活没什么技术含量,难点在于背下去,扛回家。
一人捆上一大捆后,又是拖又是拽的往上下走。
江淑月长得较小,还没到山下就要哭了。
“歇一会吧,绳子磨的我手心都红了。”
韩国栋无奈的放下柴火:“这才多大会,后头还有一个小时的路呢。”
“就不能在近处捡点吗?这也太远了……”
众人坐到半路边,耳朵里全是江淑月的碎碎念。
“大壮,你坚持住啊,先别睡知道吗?”
时萋顺着声音往后看过去。
一个中年男人从山上往下走。
因走的急,时而踩到凸起踉跄着勉强稳住了身形。
离的近了些,看清楚他身上背着个人。
韩国栋看到人率先迎了上去:“杨叔,这是怎么了?”
“韩知青啊,太好了,你帮我背一会你牛壮叔,我这会卸劲儿了。”
第63章 七十年代知青6
韩国栋伸手帮着他把身后的牛壮放下来。
时萋与其他几人连忙上前帮忙。
“牛壮叔这是出什么事了?”韩国栋边接人边询问道。
杨大山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他整个手掌都在抖,也不知道是脱了力还是吓的:“俺俩想找点肉吃,就跑的远了点。牛壮没留意脚底下,出溜下去了,韩知青你帮忙背一下。”
韩知青点了头,喊张宝辉和刘志向帮他把人扶到自己背上。
“先别忙。”
时萋撸开牛壮的裤管,一条腿明显折了错位的地方现在肿胀异常。
“哎,哎。小知青你干啥?可不敢乱动。”杨大山连忙制止。
时萋摸了摸折成两节的腿骨,折断端已经旋转了角度。
“给他固定一下腿再走,不然这么晃荡下去,到了村里腿也废了。”
江淑月惊讶:“方时期你还懂这个呢?”
“家里亲戚有在医院工作的。”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谁知道她家亲戚都是干嘛的,她说有,就是有。
这话一出,周围人的目光瞬间不同了。
崇拜、信任交织在一起。
仿佛家里有一个医生亲戚,这人就会治病。
这种理论莫名其妙又理所当然。
杨大山一听,瞬间觉得时萋无比可靠:“小知青有文化,你说咋弄就咋弄。”
时萋扯了扯嘴角,从兜里掏出一张手绢,叠了叠塞进牛壮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