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她换个身份,明摆着打了人家的脸,在这武方县也不好过。
再者她之前就被强调过去医治战场上受伤的兵士。
到时候就算对方知道她是女的,也躲不过被征收成军医,那可就更危险了。
被时萋说动,牛大婶心里也是愿意的。
两人便悄悄清点家当,买了马车。
收拾好行囊后离开了武方县。
至于医馆这时候能不能兑出去两说,动作太大也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时萋只趁着牛大婶先上了马车整理带走的行囊时,把医馆里所有能带的全收进了储物格。
锁上门后两人一大早出了城。
城门处的守卫见过牛大婶经常出城采药,也没当回事。
他们在这里久了,有的人还被时萋医治过,知道小牛大夫是和寡母生活在一起。
也没想过这母子俩会跑。
一路上两人都没走官道,也没进城修整,直到出了郑家军的地界。
才进了城。
在客栈住了月余后,郑家军占领的城池传出来的消息慢慢印证的时萋的猜想。
郑明德想要民心是真,想夺大位更是真。
在成功面前,维护名声之类都是小事。
不值得他权衡就能做出决定。
牛大婶庆幸俩人走的快。
不然时萋被抓进前线去还能得好?
一个多月后,外面局势逐渐稳定。
时萋也联系了一队同行之人,跟着他们一起出城。
这队人是要去乌孙行商的商队。
去的一路经常会接一些散活,比如护送,捎物等。
带人的情况较少,除了知根知底的,几乎不会接这种活,毕竟去的时候带的货物对中原来说虽并不是多值钱的东西,也会怕歹人混迹其中。
类似于以后出现的镖局。
只不过这时候还没有镖局这种运输业出现。
商队此行是要去乌孙。
时萋两人的目的地与其方向一致。
只是到达贵兹城后便要分开,不过从贵兹城去妄岁并不太远。
这样路上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商队的领头人姓苗,接时萋这单要价不低。
若是收的少了,他们也懒得费这个心神。
与时萋交涉后,看只是母子二人,老的老小的小。
几乎没什么威胁。
左右对方自己有车,吃住也不用他们管太多。
苗队长看了时萋和牛大娘两人的路照,得知时萋是大夫,对此嗤之以鼻,看着面前这个稚嫩的少年很是不屑。
这么个小岁数,能看好什么病?
他们队里也有自己的大夫随行,每一趟来回都要半年以上,路上免不得有些头疼脑热的事。
也用不上这个小大夫。
先别管这毛头小子医术如何吧,总之看身板是个强健的,带着俩人吃喝不在一起,住也有值夜的,捎着就是了。
确定好出发时间。
时萋开始做一路上的准备,采购在城中采购了不少用的上的东西。
米粮之类的也预备了一些。
商队通常会在路上生火做饭,并不是顿顿都去客栈休息的。
她们也得预备一些。
除了明面上的物品,她又购置了不少熟食之类的存进储物格中。
第54章 乱世流民24
商队这一趟出发的有三十多人。
八辆马车是运送货物的,另外三辆则是商队休息和存放生活用品的。
除了赶马车和坐在车厢里的几人外,剩下的皆骑着马走在车队前后和两侧。
时萋的马车被安排走在的倒数第二的位置。
跟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发。
他们这个位置接触不到前面的货物,又都被商队人围着,安全有保障的同时,也有提防的意思。
车队行进的速度不算慢。
时萋为了一路上坐的舒服,给马车里添了不少减震设施。
四外都有厚厚的包边,底层也铺的软硬适中。
相比之前平稳舒适了许多。
不过坐的久了也是有些无聊。
他们的马车是由商队的人帮忙赶,无所事事时,她就钻出车去,和赶车的赵二闲聊。
赵二是个嘴巴严的,若是打听商队的事,他一概闭口不答。
时萋无意中问了一下晚上的安排,发现对方不回之后便识趣的不再询问这类的话题。
中午商队停下来后只是随便吃了些干粮便继续启程。
一直赶路到天色渐暗,前头两个开路的人快马加鞭去探露营的位置。
等天色大黑后,众人才停到商队探好的地段。
一行人分工有的去扎帐篷,有的开始生火做饭。
这时候也有帐篷,只不过是匈奴人在用的。
商队的这个帐篷应该属于简易版,没有匈奴人的安装复杂。
当然实用性也一般。
时萋和牛大婶也开始做饭。
从对方那边取了火儿后,牛大婶煮了一锅咸肉粥。
牛大婶想要给赵二盛些,被赵二拒绝了。
他们不会吃外来的食物。
待到吃完饭后,赵二和时萋打了声招呼便进帐篷里睡觉。
白日里坐在马车里的人则开始值夜。
时萋看着商队这些人不用多言就各自忙碌,心下很是满意。
对方有组织有纪律,对她们的安全来说是好事。
连续行进五日之后,商队便开始停靠客栈了。
住客栈前,有三五人店里店外的巡视一圈后才住下。
马车和马匹也没有直接放到客栈后院。
有几个人时刻守在马车和马匹边,一是为了防止有人抢货物,二也防着马匹被歹人下药。
赵二时而会为时萋解惑:“前面路段安全,路宿能提高行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