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郑重的说:“朕的迷信竟然成为了别人拿捏利用的软肋,朕向你保证,绝不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卫子夫一脸感动的望着刘彻,连忙道谢,只是内心仍然平静无波。
帝王的承诺,就像是水中花镜中月,听听就行了。
【要知道在刘彻连年征伐不断的重压下,虽然取得了斐然的战绩,但随之而来的是消失殆尽的国力,流离失所的百姓。】
【到了刘彻执政后期,国家已经隐隐有秦末的动乱迹象。】
【偏偏还掀起了一场巫蛊之祸,让大汉朝失去了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一个不慎,王朝将倾。】
刘邦不自觉的放轻了呼吸,此等局面与秦朝何其相似,若是彻儿一意孤行,只怕天下要乱啊!
【然而刘彻之所以名列千古一帝,不仅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打出了汉族的尊严,还因为他“有始皇之失,却无始皇之过”。】
嬴政:禁止拉踩哈!!
【公元前89年,刘彻封禅泰山后颁布了《轮台诏》,公开追悔自己的过失。】
【他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从此停止了自己求仙问道的浪费之举,将政策重心转向了安定生产,休养生息。】
此时嬴政倒有些对这个汉武帝刮目相看了。
从先前楚楚姑娘的讲述中不难听出这个刘彻是个唯我独尊,极其高傲的性子。
能够在暮年以帝王之身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扭转王朝发展的方向,确是个雄才大略,值得称道的皇帝!
李世民也是慨叹一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孝武皇帝虽有穷兵黩武的过失,但也知错能改,及时挽回了面临危机的大汉。千古一帝之名,实至名归。”
【尽管这份悔意来得迟了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彻是一位好帝王,醒悟后及时纠正了大汉帝国前进的方向,挽回了大厦将倾的局势。】
刘启喟叹一声,拉起了小刘彻的手,温柔的摸了摸他的头。
彻儿自小要强他这个做父亲的是最清楚的。尽管犯了许多错,能有勇气承认并纠正,做得好!
【可是刘彻年事已高,大限将至,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后继无人。】
【太子已死,又有谁能承担起这个延续大汉的使命呢?】
第41章 刘弗陵:不知道哇!反正登基了!
【此时,除了早死的老二刘闳和刚死的老大刘据,汉武帝还有四个儿子。】
【老三刘旦,在大哥和二哥都死了之后,本来安分的心就开始躁动了。】
【由于汉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死了,没有了嫡子,大家就都是庶子了。】
【而刘旦认为自己作为目前的长子,继位的可能性很大。】
老三?刘彻眉头一皱,能力不大,想的倒还挺多!
叶楚也有些无语:【主要是你再想当太子也不能在刘彻病重的时候上书自荐啊!这不是上赶着咒人家早死吗?】
啊?
群臣面面相觑,燕王这么鲁莽的吗?陛下本就多疑多思,这不是扎陛下的心嘛?
刘彻冷哼一声,想要做太子连最基本的时局都看不清楚,痴心妄想!
【果不其然触怒了刘彻,封地被连削三个县,惹了刘彻厌恶,刘旦彻底失去了争储的资格。】
刘旦:......懂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至于老四刘胥,和老三是同胞兄弟,说好听点是鲁莽粗狂,说难听点就是没什么脑子。】
【汉朝要是交到他手上估计要不了多久就得完蛋。】
【老五刘髆(bó)则是败在了自家舅舅身上,他的舅舅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
【为了让自家外甥顺利上位,李广利在太子被废一案中可是出了大力。】
【本就惹得刘彻不喜,然后还在对战匈奴的时候贪功冒进,葬送了数万战士的生命。】
刘彻一脸肉痛,数万将士那都是我大汉的心血啊!
【最后怕遭到责罚,李广利还直接投降了匈奴,刘彻一怒之下诛杀了李氏家族。】
【而且老五在刘彻去世的前一年就去世了,也是无缘皇位。】
投降?!
霍去病本就年少,听到他们大汉将领竟然投降匈奴,一脸愤愤之色:“男儿宁死不可降!”
刘彻眼中厉色一闪,就算他李广利立了战功活着回来,他也绝不会允许老五登基的!
自己年幼登基就多受外戚掣肘,自然不会允许大权在握的李广利顺利扶持老五继位!
不过是徒劳之功罢了!
【插一句题外话,可能是卫青和霍去病的实力拉高了刘彻对于武将的期待,猪猪晚年继续征战匈奴。】
【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
【卫霍去世的13年里,汉匈之间发生过4次大规模战役,汉朝未尝一胜。】
想来我执政晚期国力虚耗也有这个缘故吧,屡战不胜,以自己的性子定然不会放弃。
主播说的对,像卫青和去病这样的神将难求,自己也应该放缓步伐,徐徐图之。
刘彻沉痛的看向卫青,郑重的说:“爱卿和去病定要好好保重自身啊!”
卫青还没说什么,旁边的大臣都是一脸关切的附和。
夭寿啦!一次都没赢!
以陛下的性子我们都不敢想着13年里过的是个什么提心吊胆的日子!
卫大将军和小霍将军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
【所以看来看去,只剩下了八岁的幼子刘弗陵还算有点样子,年纪尚幼可以好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