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需要的是一个手段思想都成熟的帝王,而不是一个好儒仁善的读书人。】
刘病己叹了口气,看着面前脸色苍白的孩子,也说不出什么重话。
“汉家自有制度,为王施行礼教,却也要注重法令制度的作用。”
“怎么能单纯地依靠道德教化,采用以前周朝的那种治理方式呢?”
刘奭嗫嚅着有些不敢说话,心中惴惴不安。
父皇,会因此废掉我这个太子吗?
刘病己看出他心中的忐忑,更是头疼,最终深深的叹了口气。
【为此刘病己一度非常苦恼,甚至曾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这样的重话。】
【而且当时同为皇子的淮阳王刘钦,相比之下则是“明察好法”、“聪明有才”。】
【刘病己心中也曾有过动摇,但最终出于种种考虑还是没有换太子。】
【论身份,刘奭是许平君唯一的孩子,又是嫡长子,他不忍心废黜。】
【论表现,刘奭也没有什么大过错,只是治国理念和他有所不同。】
【而且培养太子多年,刘奭在朝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如果强行废太子,会引发不必要的朝廷动荡。】
汉朝,卫子夫在自己宫殿里冷哼了一声。
病己这孩子有情义,不像他曾祖父这样!
她是不敢表现出什么,但在未来的时空里她的据儿是真切的死了啊!
那还是陛下一手培养多年的孩子啊!
至于她这个皇后,儿女情长在陛下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她也是这样的人,彼此彼此,所有也没什么好怪的。
【当然最重要的刘奭虽然仁弱了些,但也不是什么荒淫无道的性子。】
【要是像胡亥那样的,谁的感情也不好使。】
【不过事实证明,刘病己的判断是对的,刘奭在位期间大量任用儒生治国,践行儒家思想。】
【总的来说,虽然有一些积极的举措,但由于他性格柔弱,缺乏决策能力的原因。】
【始终在政治上无法有效遏制宦官和外戚势力的膨胀,没能解决大汉土地兼并膨胀的问题。】
【大汉王朝在他统治的后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不复昔日强盛。】
【不过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在匈奴之事上却打出了几十年和平的结局。】
刘病己:?
天幕是不是说错了,不是他看不起自己儿子,主要是这听起来很像痴人说梦。
他儿子,刘奭,解决匈奴?!
刘奭:emmm,我吗?
第221章 刘奭:人在家中坐,大功天上来啊!
刘彻更是怀疑人生,匈奴是这么好打的吗?
更何况天幕说的人还是刘奭,肯定有诈!
【那大家可能就有点疑惑了,怎么没看出来刘奭有这种过人英姿呢?】
【那是因为打匈奴这个事情,他事先根本不知情!】
【甚至是收到捷报之后,朝廷才恍恍惚惚发现,呃,北匈奴被灭了?!】
刘病己(黑人问号):大袜子,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打匈奴啊,是什么吃饭喝水的小事情吗?
这是要调动大军出征的啊!
结果你现在说,皇帝和朝廷不知道???
总不能是匈奴送上门来找死的吧!
【事情还要从西域都护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校尉陈汤说起。】
【陈汤收到朝廷把他调去西域的命令后,就直接出发了。】
【当时匈奴的领导人郅支单于总是囚禁、侮辱甚至杀害汉朝使者,十分嚣张。】
【陈汤觉得这老小子是不怀好意,说不定哪天就要成为大汉的心腹大患!】
【与其等他发展壮大,还不如直接主动出击干死他。】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西域都护甘延寿,劝说他出兵讨伐匈奴。】
【老甘觉得陈汤说的很有道理,就打算上奏朝廷请求出兵。】
【陈汤非常不看好,他觉得朝里那些个公卿大臣唧唧歪歪地商议半天,肯定还是不支持。】
汉元帝时期,朝中的某些公卿大臣就像是被踩了脚的猫,一下子就炸了。
“嘿!这陈汤怎么说话呢?”
“这不是怀疑我等都是那种贪生怕死的误国之辈吗?”
作为朝廷话语权中心的宰相匡衡翻了个白眼,对陈汤更是不满。
我才是大汉王朝的superstar,哪里来的莽撞小子,还在背后议论我等社稷之臣!
【正好这个时候吧,甘延寿一下子就生病了哈哈。】
【陈汤就直接来了一手偷天换日,假托朝廷调令,征调西域城郭诸国军队与屯田将士。】
【圣旨在手,军队我有,最后拢共调集兵力四万余人,奇袭了北匈奴牙帐。】
【兵分六路,千里征伐,还打了敌人一个出其不意,最后居然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斩杀了包括单于、太子等在内的匈奴1000多人,直接把名噪一时的北匈奴给灭国了!】
汉武帝时期,刘彻惊呆了,这是科学的吗?
这讨伐匈奴的大军都这么被组织起来了,这匈奴就这么容易被灭了?
这陈汤哪里是个小干部啊,这是沧海遗珠啊我去!
霍去病眼睛亮亮的,全是欣赏之意。
他打仗也是讲求一个兵贵神速,虽然假传圣旨什么的有点胆大了。
但看得出这陈汤是个不错的将领,大汉还有救!
【虽然有矫诏之罪,但这可是实打实的大功啊!】
【最后经过一番扯皮,还是免去了陈汤等人的罪责,加封关内侯。】
【不过由于宰相匡衡等人从中作梗,陈汤的食邑仅仅只有三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