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拥立朱由校登基的杨涟等人,属于东林党一派,自然对这些话持反对态度。】
【但朝中的官员并不都是东林党人,御史贾继春等朝臣听信流言,指责东林诸臣违背先皇遗愿,逼逐朱由校庶母,居心不良。】
【作为东林党人一手推上皇位的天启帝朱由校,当然也不能立马过河拆桥。】
【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并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止住流言。】
叶楚摇摇头,接着说道:【之所以讲移宫案呢,是因为它几乎成为了明末时期的党争标志之一。】
【处于不同党派的朝中实力,以此为攻讦点互相拉踩,双方争论不休。】
【直到天启四年,宦官魏忠贤掌握了朝政的内外大权,以此案为由对东林党人进行了镇压和杀害。】
朱元璋佛了,好嘛,又来个宦官!
我大明朝是在宦官里扎了根了,一个接着一个的!
不过,从先前天幕的讲述中,不难看出,这个什么东林党的势力已经太大了。
皇权无法节制,势必要推出新的势力来打擂台。
朱元璋眼睛眯了眯,就是不知道他这个后世子孙朱由校,在其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是昏庸无知,亲小人远贤臣的无知君主,还是坐在背后,遥控一切的掌控者呢?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明白了,这天启一朝最大的纷争就是这党争。】
【一边是以文臣清流自居的东林党,一边则是名列明朝四大宦官之一的阉党魏忠贤。】
【嘶,那皇帝朱由校是干嘛的?】
【朝中的吉祥物,没啥作用的摆设吗?】
魏忠贤急忙出声谴责:“主子爷,这天幕未免说话太过放肆了!”
朱由校摆摆手,不怎么在意:“无妨,也让朕听听这后世究竟是如何看朕的。”
【提起明熹宗朱由校,观众们会想到什么?】
【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传统木工手艺人?】
【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亦或者是重用阉党奸佞的昏庸君主?】
秦朝,嬴政:?刚刚是朕听错了吗?
扶苏也有点恍惚,对上身边人同样迷茫的眼光,他不由得喃喃出声。
“文盲?!”
不是,这,这,这,不识字要怎么当皇帝啊!
汉朝,刘彻吸了一口冷气,嘶。
文盲当皇帝,怎么当啊?!
这未免有点太离谱了吧?
明朝,朱棣胸膛不住的起伏,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木匠皇帝?
文盲?
每一个称呼都是在往他的心上插刀子啊!
朱高炽扶着自家老父亲坐到软榻之上休息,安抚了几句。
“父亲不必担忧,我大明再荒唐,也不会叫一个文盲当皇帝的。”
“想来应该是后世的误传,楚楚姑娘应当会解释的。”
朱棣静下心来想想也是,就算真是个文盲,继位之后那些大臣总该也是要教导的。
先听听楚楚姑娘怎么说吧!
朱由校(恍恍惚惚):有想过会很炸裂,但没有想到这么炸裂!
这些该死的,到底是怎么编排朕的啊!
你才是文盲!你全家都是文盲!
【首先,作为一国天子的朱由校到底是不是文盲?】
【回顾一下朱由校的童年,确实是凄惨小可怜。】
【母亲出身卑微不受宠爱,常常被欺凌不说。】
【自己虽然后来被养在了宠妃李选侍的宫中,但自己老爹并不喜欢自己。】
【自家老爹朱常洛二十岁都还没有出阁读书,自己这个便宜皇孙就更别说了。】
【所以,天启帝年幼的时候文化水平不高应该是真的。】
【但文化水平不高,不代表一点不学习啊?!】
朱由校这个木工活也做不下去了,自己都要被说成文盲了,谁能忍?
这些人都不思考吗?
他要是大字不识一个怎么能当皇帝?
就算是他小时候没能读书,当上皇帝了,那些文臣能容忍他这个文盲一直文盲吗?
【事实上,根据明末宫中的太监刘若愚的记载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在他的记载中,天启帝在年幼的时候,是他父亲当年的伴读吴进忠,临时充当了老师。】
【虽然这样的教育不能说是多么精英式的,但至少可以证明,天启帝绝不是一无所知的文盲。】
【那么朱由校不识字的传言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161章 朱由校:CPU干烧了,不好意思,我可能拿错剧本了!
【当然是出自清朝所编纂的《明史》啦!】
【经过不断地演变和艺术加工,故事就流传成了朱由校这个小文盲不识字。】
【说的是天启四年,杨涟是上奏弹劾魏忠贤,一共列举了24条大罪,要求立即处死奸臣。】
【当时的魏忠贤在朝中势力堪称一手遮天,杨涟也怕这奏折还没交到皇帝手里就夭折了。】
【那要怎么办,才能让这封奏折不会被暗地里压下呢?】
清朝,身着长衫的康有为笑着说:“那自然是要把动静闹得越大越好!”
只有这声势浩大了,才能够积蓄起力量。
如今的大清朝,也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为了这次上书,他已经准备得够久了!
【杨涟在上书之时大造声势,使得朝野内外人尽皆知,议论纷纷。】
【搞出这么大动静,就算是魏忠贤想要瞒下来,也没这个胆子。】
【最后成功的把奏折送到了朱由校的手中,上达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