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侍借机一直坐镇乾清宫,想要借朱由校来把控朝政。】
【朝里的大臣哪个不是人精?立马猜到了李选侍的打算。】
【作为顾命大臣的杨涟联合几位重臣直接闯进了后宫,要求面见皇长子朱由校。】
武则天缓缓坐下:好蠢!
宋朝,苏轼目露不赞同,微微叹了一口气。
这虽然是为了匡扶正统的权宜之计,可外臣强闯内宫意味着什么?
朱家的皇权,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威严和不可侵犯了!
与其说是为了天子,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
朱瞻基捏紧了拳头,目光凌冽,冷哼了一声。
天子无能,皇权竟然衰落至此!
若是放在大明开国初期的时候,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强闯后宫!
想到这里他也是无奈,由校估计也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
在这么至关重要的局势中,竟然只能做一个被推着走的棋子?!
【李选侍十动然拒,不给他们面见朱由校的机会,甚至将朱由校禁闭在乾清宫。】
【朝臣也不肯轻易的放弃,所幸乾清宫中的老太监王安想方设法骗过李选侍,成功把朱由校带了出来。】
【朝臣们也是抓住机会,直接就是一个叩拜的大动作,齐呼万岁。】
【把朱由校小朋友吓了一跳,随即就被群臣奏请前往文华殿商议登基之事。】
【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来抬轿子的轿夫迟迟没有到。】
【时间就是金钱啊,耽搁久了难保不会横生变故,到时候就麻烦了!】
想起这个事,朱由校手中的木工活就是一顿,神情有点无语。
那时他年纪小,但也是个15岁的少年了,体重也不轻。
难为他们几个,一把老骨头愣是健步如飞的带他离开了乾清宫。
朱由校摇摇头,管他呢,什么事都没有手中的木工活来的有趣!
【杨涟,张维贤,周嘉谟和刘一璟四个朝廷重臣,四五十岁的老年人。】
【愣是硬生生的抬起了轿子,护送着朱由校离开了乾清宫。】
【就算是小轿,对于这些身体羸弱的文人,还是中老年人来说,也不是件容易事。】
【也算是史上最豪华的高级轿夫团队了。】
【不知道,年少的朱由校坐在其中的感受如何?】
朱由校:......吓得他都坐不安稳好吗?
一个是兵部右给事中,一个是英国公,另外两个是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
也是难为他们了!
杨涟则是有些汗颜,微微有点尴尬。
这个,情急之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洪武年间,朱元璋和朱标几人对视一眼,感觉哭笑不得。
这算什么?
他倒是不知道这些养尊处优的文人,还有这一面呢?
朱标轻笑一声,打趣道:“果然还是这权力动人心,竟让这些人重焕青壮年的生机。”
小朱棣嘿嘿笑着说:“只怕当时,那杨涟等人是恨不得脚上安个风火轮!”
【为了摆脱李选侍等后宫之人的挟制,朝臣把朱由校安排到了太子宫慈庆宫。】
【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谋划失败,但她并没有放弃。】
【毕竟论理,她是朱由校的母亲,无论如何都是他的长辈,先天就占了礼法的优势。】
【但她忘记了,大明的文官是什么人?】
【能跟她轻易妥协嘛?】
第160章 朱由校:你才是文盲!你全家都是文盲!
【一计不成,李选侍又提出所有大臣的章奏必须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给朱由校。】
【杨涟等人自然不可能同意,不仅不同意,他们还要求李选侍立即移出乾清宫,搬到仁寿宫内的哕鸾宫去。】
【李选侍也拒绝了,她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再让朱由校即位。】
【杨涟等人表示:驳回,驳回,通通驳回!】
【直到朱由校登基的前一天,下令让李选侍迁居仁寿宫,但她仍然不愿移宫。】
李选侍眼神阴翳,她就知道朱由校是个白眼狼!
他一直记着自己欺负他生母王才人的事情吧?
如今一朝得势了,就想把她这个养母一脚踢开,门都没有!
【面对无赖怎么办?那你只能比他更无赖!】
【论逼人就范这一套,大明的文臣那是熟练精通的不行。】
【你李选侍不愿意搬是吧?那我们就来帮你主动搬!】
【最终,内阁诸大臣聚众站在乾清宫门外高声迫促李选侍移出,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驱赶。】
【李选侍不得不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哕鸾宫。】
【九月初六,朱由校终于顺利登基,次年改元天启。】
魏忠贤看着在宫内发火的李选侍,微微垂着头,心中的思绪却是十分的活跃。
娘娘如今是靠不住了,自己在移宫之事中又得罪了陛下。
不,准确来说,不是陛下,是朝里那帮东林党人。
必须要想办法从这个泥潭中脱身才行,自己得好好谋划一下了。
朱由校手中雕刻的动作不停,脸上全是专注,仿佛天幕中说的那个人不是他一样。
他面无表情,只觉得无趣。
与其说是他的登基,不如说是东林党的胜利好了。
在这场所谓的登基之战中,他不过是两方势力角逐的一个筹码罢了,他个人的想法无关紧要。
不过总还是有些改变的,朱由校把手中的木雕交给了一边侍候的魏忠贤。
这朝中,总不能只让一家独大吧?
【移宫数日后,哕鸾宫却意外失火,由此引发谣言,说陛下朱由校苛待养母,违背孝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