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就这样轻飘飘的放过海瑞,嘉靖也不甘心。】
【他干脆将海瑞关押在大牢里,这一关就是10个月。】
【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四日,嘉靖皇帝驾崩前,留下遗言说海瑞骂自己骂得没错,下诏释放了海瑞。】
此时,还在牢里的海瑞已经是泪流满面,心中大恸,悲痛欲绝。
《治安疏》中虽然都是他呕心沥血的真言,但对于陛下来说无疑是锥心之言。
本以为会因此身死,没想到陛下临终之前还是放出了自己。
思及此处,海瑞嚎啕痛哭,把刚吃下的酒菜全部吐了出来,昏倒在地。
前来迎接海瑞出狱的狱卒,来到牢门前看见他已经昏过去了,急忙喊人来救人。
【海瑞得知嘉靖去世的消息后,在牢狱中失声痛哭直至昏迷。】
【隆庆帝登基后,又重新启用了海瑞为官。】
嘉靖表情复杂,似悲似叹,默了一会儿,无力的摆摆手。
“算了,叫人辞官回乡吧。”
“待朕百年之后,去留与否皆交予裕王定夺。”
嘉靖静静的看着下方,严嵩和徐阶都老了,朕也老了,老了啊!
修道数载,终究是镜花水月的幻梦一场,生死有命,哪里是能奢求的呢?
“都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海瑞在地方治理上确实有些作为,但是他的性格固执,在官场上并不吃香。】
【特别是在原本的首辅徐阶,在党争中落败于次辅高拱,被迫辞官还乡。】
【高拱对于海瑞的观感不好,海瑞在隆庆三年就告病辞乡了。】
【而大明最需要的不是一个清正廉洁的清官,而是一个能够实行改革的人。】
徐阶蓦然抬头,不是海瑞,也不是他。
天幕说的那个文臣,他原以为会是海刚峰,或者自己,结果都不是。
会是高拱吗?
徐阶摇摇头,高拱虽然支持改革,可他的性子太冒进了些。
自己走后,太岳作为自己的学生必定会受到打压,他能够打败高拱吗?
【此时的大明,隆庆虽然性子软弱了些,但却是支持改革的帝王。】
【下面掌权的内阁首辅高拱,以及张居正等人都是改革的支持者。】
【也是在隆庆执政的期间,推动了隆庆开关,一定程度上解开了海禁的严苛束缚。】
【明朝与蒙古俺答汗也达成和议,双方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边疆获得了暂时的和平。】
【然而在欣欣向荣的朝堂之下,也隐藏着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
隆庆年间,高拱目光如炬,直直看向身后的张居正,冷哼了一声。
他就知道,张居正作为徐阶那老东西的学生,定然不会真心站在他这边!
张居正暗叹一声,却并不害怕。
改革也是他心中所愿,只是高拱的步子迈得太快太大了,有些激进了。
如果改革失败,想要再次进行变革,受到的阻力就会更大。
昔日宋朝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就是因为无休无止的党争,权力不够集中,皇帝的决心不够大,三次改革才会次次失败!
如今陛下相对于他,更加信任高拱,可真叫自己按照高拱那套去改革,他又不赞同。
张居正眼神坚定,必须要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才能完成这场改革!
【高拱虽然赶走了徐阶,但留下来的张居正和他存在着观念上的分歧。】
【但高拱并没有太过在意,比起张居正,隆庆更加信任自己。】
【对于高拱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司礼监的权力收归内阁。】
【只有这样,他才能高度集权,把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更好的推进自己的改革政策。】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隆庆帝长期压抑下,一朝解放就开始放纵自我,最终上演了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
高拱(痛心疾首):......我就知道!!!
都让陛下注意了,还是中招了!
隆庆:???
第150章 张居正:高端的权力斗争,往往只需要一点小操作。
【对于大臣们来说,隆庆算是个好伺候的主子。】
【《明史》称赞朱载坖为“端拱寡营,躬行俭约”,这表明他在个人生活上较为节俭,不算铺张浪费。】
【比起每年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的嘉靖来说,隆庆至少对于钱财的搜刮没有那么过度。】
【而且他性格宽厚,善于任用大臣,一般不会过分苛责臣子。】
【大臣们也有比较大的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叶楚眨了眨眼:【大家懂这个意思吧?】
嘉靖年间,朱厚熜讽刺的哼了一声。
较大的空间,说得好听!
不就是掌控不了下面的臣子们吗?
皇帝管不了太多,那给臣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不就大了起来嘛!
【皇帝“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下面的臣子为了权力斗得死去活来,隆庆也没有办法阻止。】
【万幸的是,张居正和高拱虽然争斗,但总体上要改革强国的目标是一致的。】
【因此,在隆庆执政的几年中,整体上社会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史称“隆庆新政”。】
【如果,隆庆没有死的这么早,也许内阁首辅的权力之争不会这么快就分出结果。】
【毕竟,高拱可是在裕王府时就陪伴在隆庆身边的老师。】
话说到此处,高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自己是陛下的老师,他张居正亦是太子殿下的老师。
更何况还有冯保那个深得贵妃娘娘和太子信任的宦官,他们二人如果联手,自己不敌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