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中局势诡谲,他这个浙直总督也不知道还能做多久。
可他不放心啊,若是换上一个蠹虫,他这么多年沿海清倭的布防都会毁于一旦,百姓的安稳生活也难以保障!
就算要离开,他也必须要为东南沿海找一根定海神针!
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人。
【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从浙江到福建,戚继光的脚步没有停止过。】
【在他和俞大猷等人的不断努力下,明军连连获胜,两地的倭患渐渐平息。】
【倭人不敢再在浙江和福建作乱,想着打不过总能跑吧?】
【就跑去了广东作乱,避开戚继光。】
【既然都已经打到这个程度了,必然是要乘胜追击的。】
【戚继光和俞大猷会兵之后共同南征倭寇,历经一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彻底平息了东南倭祸。】
【昔日年少时许下“但愿海波平”的心愿,也终于实现了。】
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都松了一口气。
十几年了,倭人作乱东南沿海,搅得整个大明都不得安宁。
还好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平定了这些倭寇。
戚继光还好说,那个俞大猷却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唉。
【很多人只知道戚继光是个出色的抗倭将领,却不知道他在北边的战斗中也曾立下过大功。】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嘉靖的年代了。】
【坐镇天下四十余年的嘉靖也已经崩逝,留下的是满目疮痍,急需拯救的大明。】
【多年的党争搞得朝野不宁,严嵩倒台后终究还是以徐阶为首的清流一派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坐上皇位的也是在他们影响下,所成长起来裕王殿下,后来的隆庆帝朱载坖。】
此时的裕王府中,除了欣喜之外还夹杂着不为人所察觉的暗流涌动。
徐阶看向自己的学生张居正,笑了笑。
一旁的同为内阁次辅的高拱,心情却有些复杂了。
裕王殿下能顺利登基是好事,但恕他直言,徐阶的一些观点他却并不是很认同。
如果徐阶坐上首辅之位,我大明能不能变得更好,可不好说。
【隆庆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嘉靖的遗诏放出了海瑞。】
【嘉靖这个糟老头子在生命的最后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要说海瑞是谁?】
【emmm,算是嘉靖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心腹大患他还放出来?!
第148章 海瑞:调整角度,向着嘉靖,开炮!!
【历史上以直言进谏闻名的大臣很多,唐有魏徵,宋有包拯。】
【面对君王的过失,他们会直接谏言来规劝君王,可没有一个人像海瑞一样不留后路。】
【当然,也没海瑞骂得狠,几乎是指着嘉靖的鼻子骂。】
唐朝,李世民:?
骂得比魏徵还狠吗?
自己已经算是好脾气的君王了,也常常被魏徵的谏言气得暴跳如雷,狠狠破防。
这海瑞,得骂了些啥啊?
宋朝,宋仁宗赵祯苦笑扶额,一些不妙的回忆涌上心头了。
上次不让自家爱妃伤心,就答应了她把她的伯父封作宣徽使,结果呢?
朕的话音刚落,包拯就黑着脸慷慨激昂地陈述了一大堆反对理由。
从个人能力喷到影响社会风气,朕都没能插上嘴。
那家伙,由于包拯情绪过于激动,唾沫星子都溅到了朕的脸上了!
偏偏朕还不能发作,包卿也是一片爱国之心,就是朕的面子有点挂不住罢了。
比这还骂的狠,emmm,浅浅同情一下嘉靖吧。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一向以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洁著称。】
【这样的人对于百姓来说,那是最好的父母官。】
【对于同僚来说,就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了。】
【大明官场最奉行的准则就是要“与光同尘”,大家都贪,就你不贪,还要举报我们。】
【不排挤你,排挤谁?】
嘉靖年间,与海瑞坐在一起的谭纶闻言失笑,点了点海瑞。
“海刚峰啊海刚峰,你就是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海瑞一脸正色:“寸心惟为主,百计只安民,此乃海瑞毕生所愿也。”
谭纶虽对他的固执恨铁不成钢,但也敬佩他的坚持守正。
只是,陛下可不是昔日唐太宗,刚峰他说话太直,恐怕会得罪陛下,难以脱身!
【可想而知,海瑞在官场上屡屡遭受排挤和打压。】
【但对于百姓来说,海瑞关心民生,积极整顿吏治,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是大名鼎鼎的“海青天”!】
【也因为海瑞曾在基层担任过县令,对于百姓所遭受的苦难是深有体会。】
【对于嘉靖一心修道,荒废朝政,放任严嵩等人祸乱朝堂,海瑞更是痛心疾首。】
【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嘉靖一直从未停止过搜刮民财还不问百姓疾苦的作为。】
【终于,嘉靖四十四年十月的这一天,海瑞上奏了一篇名流千古的《治安疏》。】
洪武年间,朱元璋已经期待很久了。
按他说,就是得来个人狠狠骂骂那个龟孙子,干的都是什么事!
最好是喷他个狗血淋头,怎么狠怎么骂!
【上疏之前,海瑞把自己的一家老小托付给了一个知心朋友,还将家中的仆人分给银两,一一遣散了。】
【知道自己的奏疏一旦交上去,很有可能引起嘉靖的震怒,海瑞事先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
【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决然的把奏疏呈给了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