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指导我修文物(187)+番外

作者:知樾休休 阅读记录

【幸好此时,岑港被顺利攻破,戚继光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是有目共睹的。】

【很明显不会通倭,这才得以官复原职,继续镇守台州地区。】

唐朝,李世民无语了。

李隆基也是临阵杀将,赵构也是非要杀掉岳飞,还好明朝没有成功。

不是,你搞政斗也得看时候吧?

那都要国破家亡了,非得在这个时候杀掉大将吗?!

过河拆桥,你也得过了河再拆吧。

走到河中间,你就把桥砸了,不是纯纯脑子有病吗?

【也是在不断争斗的过程中,戚继光发现了士兵中存在的问题。】

【这毕竟不是戚继光亲自挑选的士兵,其中很多人都是出身市井的油滑之徒,根本靠不住。】

【平日里败坏军风军纪不说,还光拿钱不干活,战场上居然还有临阵脱逃的!】

【对于戚继光来说,这远远达不到他心中的标准。】

【恰好此时,义乌百姓因为争夺矿权发生了大规模械斗,这不是旱苗得甘霖,及时雨来了吗?】

义乌县令赵大河真是阿弥陀佛,望眼欲穿,每天都盼着戚将军过来啊!

主要这群人,勇猛彪悍,放在县里实在容易生事。

这一次是械斗,下一次指不定干出什么事,还不如加入军营里去呢!

一听到戚将军有来募兵的想法,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积极上书给胡部堂,希望他同意!

【得到上级允许后,戚继光直接来到了义乌募兵。】

【得益于上一批士兵的表现,除了基本的综合素质之外,戚继光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人胆大与否。】

【听说戚继光要来义乌募兵,除了械斗的矿夫,许多人都闻讯赶来,想要加入。】

【明朝每次招兵百姓那都是东躲西藏的场面,可谓是对比惨烈啊!】

【同样是去打仗,为什么人家就愿意跟着戚继光呢?】

第147章 戚继光:抗倭多年以后,我悟了!

叶楚笑着说:【因为跟着戚继光有肉吃,跟着朝廷只能去喝西北风!】

【想练精兵营,你的待遇必须要跟上啊,不然谁乐意来卖命啊?】

【戚家军的待遇那是出了名的好,大家自然是踊跃报名。】

【比起卫所军0.4两的月银,戚家军每个士兵被招募时就发3两安家费,每月1.36两白银,还从不拖欠。】

洪武年间,朱元璋轻轻地碎了。

怎么还越混越差了,怪不得蒙古打不过,倭寇也打不过。

老子刚打完天下,国库穷的都能跑老鼠了,士兵的待遇也没那么差!

每人每月薪俸三两银,还包吃喝住宿,每位士兵朕还派发三斤猪油,一斤盐,二十斤大米,五斤布匹日用物资,保障他们的个人生活。

这被称为精兵的戚家军待遇都这样,大明迟早要完!

【除此之外,在战场上士兵砍一个真倭人的脑袋,就赏三十两银子,言出必行。】

【作为主帅的戚继光对士兵也较为关心,十分注重军队的凝聚力,经常慰问士兵的生活。】

【并且戚继光通过思想教育和训练,让士兵们有了较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士气比较高昂。】

【一边是没钱的卖命,一边是有钱的卖命,选择一目了然!】

【加上县令赵大河的积极配合,戚继光耗费了很短的时间就顺利募集到了四千精心挑选的士兵。】

【其中不乏人才,有位矿夫首领王如龙,后来成为了戚家军的中坚虎将,屡屡立下战功。】

清朝,多尔衮对于岳飞和戚继光都是十分欣赏的。

出色的军事实力固然重要,如果不能统帅军队,也只能做个前锋罢了!

军队最重要的就是军纪和士气,如此才能在遇到敌人的时候愈战愈勇!

他多尔衮战争多年,17岁就出征打仗,是他指挥部队入关,才使大清得以入主中原,并定都北京,建立了一番伟业!

如今想要把我一脚踢开,也要看本王愿不愿意!

【除了训练士兵,戚继光还发明了多种战斗队法,用于抵抗倭寇。】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鸳鸯阵和三才阵。】

【倭寇使用的主要武器是锋利且长的倭刀,明军此前的武器装备不使用战术是难以抵挡的。】

【但是在鸳鸯阵中,长牌手和藤牌手位于阵前,通过高大厚重的长牌和轻便灵活的藤牌,可以有效阻挡倭寇的攻击,还能伺机反击。】

【加上倭寇擅长以小队伍分散作战,逐个击破明军。】

【鸳鸯阵就以小队为作战单元,每个小队十二人,相互配合协作,有效对抗倭寇的分散战术。】

【三才阵算是鸳鸯阵变形中的一种,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换不同的阵型应对倭寇。】

汉朝,刘彻寻宝的双眼“噌”的一下就亮了。

虽然大汉目前没有强大的海上敌人,但他还惦记着东瀛的大银山呢!

以后如果出征海外,也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作为保障,好想要!

再说了,还有卫卿和去病,如果拿到这本书,他们定能从中获益。

【戚继光一直用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精神要求自己的士兵,十分注重军纪。】

【本人也一直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严明的赏罚,绝不偏私袒护,得到了士兵们的认可。】

【也因此,他成功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驱逐倭寇,戚继光还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出来,大大增强了明朝的海防力量。】

胡宗宪非常的欣慰,总算是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