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初年,朱元璋算是听明白了。合着老四能够这么快的积攒兵力,离不开这个李景隆的鼎力支持啊,五十万大军愣是一战未胜!
曹国公李文忠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自己和夫人都是聪明人,怎么自家儿子如此无能!
小朱棣嘿嘿一笑,你别说,自己确实得感谢这个李景隆送来的数十万大军和粮草辎重。
贞观年间,李世民一想到如果自己派去的将军不仅没有打赢敌人,还几乎把人赔了个干净,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开始急促了。
此时的朱允炆也确实开始头晕了,被气得!自己拼死拼活凑出来的大军都便宜了燕王!啊啊啊啊,李景隆,孤要杀了你!
【所幸这次朱允炆终于挑选到了合格的统帅,在右参政铁铉和盛庸的带领下,朝廷一举夺回了德州与济南,并且接连大败燕军。】
【尤其是在东昌之战中,朱棣中计陷入了盛庸的重重包围圈中,数次拼杀都未能逃脱,燕军被火器所伤损失惨重。】
【朱棣的爱将张玉为救援朱棣战死沙场,最终在朱能的掩护下才逃离了战场。】
永乐年,朱棣面露沉痛,世美离世已经数十年了,当日东昌为了救我闯入阵中,力竭战死,就算是再多再好的追封嘉赏,他也回不来了。
【此次大战,朱棣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北平。其实在东昌之战中朱棣多次濒临险境,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的旨意,大军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才给了朱棣逃出生天的机会。】
洪武末年,虽然已经对朱允炆的秉性有所了解,但听到此处还是不由怒上心头,指着朱允炆喝斥:“愚蠢!妇人之仁!”
朱允炆惶恐不堪,伏地解释:“孙儿也是顾念到叔侄之情,不想让四叔丢了性命!”
“哼!先前削藩之时没想起维护自己的名声,柏儿死后又在意起自己的声名了?实在是优柔寡断,不堪重任!”
朱棣混不吝的笑着,实则眼中没有一丝温度:“要不是太孙殿下逼的太紧,你四叔我也不会谋反啊?”
朱允炆一滞,朱棣他分明就是早有不满,包藏祸心!
朱元璋狠狠一瞪朱棣:“闭嘴!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东昌之败朱棣深以为耻,在与姚广孝商议对策后,于建文三年二月再次祭拜阵亡将士后领兵出征。但盛庸也并非李景隆这样的无能之辈,几次交锋朱棣均未能取得战果。】
叶楚一笑:【不过,盛庸也没想到朱棣这个所谓的“风系魔法师”竟然真有呼风之能!】
盛庸:勿cue,风太大,迷眼了。
第15章 朱棣: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
【三月中旬,燕军进攻夹河,朱棣利用建文帝严禁伤害燕王之旨,亲自率领骑兵营掠地侦查,盛庸却因为朱允炆的旨意畏手畏脚不敢用火器伤害朱棣。】
【双方在数日内交战多次,互有胜负,然而就当战争进入僵持之时,一次会战的紧要关头,凭空刮起了强烈的东北风,尘沙漫天。】
【不巧的是,朝廷的军队正是迎风的那方,顶着满天的风沙,根本无法作战。与之相反的是燕军顺风而动,朱棣从左右翼攻破了敌军的方阵,盛庸大败。】
叶楚感叹一声:【这场大风就像是特地来帮助朱棣的一样,重新确立了燕军的优势地位。】
众人:哇,原来风系魔法师是这个意思。
秦朝,听了天幕所言嬴政十分好奇,难不成这朱棣真有控风的能力?上次白沟河也得旋风相助,从而安然脱身了。
没想到叶楚接着说:【但偏偏这还不是一次偶然事件,之后朱棣进军真定,两军交战时,又突然刮起了猛烈的狂风。】
明朝众人:???
朱允炆:不是吧!还有?
【直接把朝廷的军队吹得四分五裂,不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被朱棣率军围攻,斩首六万多人,大败朝廷军队。】
【也正是这次的大战致使朝廷主力军损失惨重,从正面战斗转为了较为缓和的间接作战,比如谈判啦,反间啦之类的方式。】
洪武末年,朱元璋看着朱棣,心中也在思索,老四莫不是真是天命在身?
“老四,你认为自己为何次次皆有大风相助?”
朱棣微微一拱手,挺直了背:“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为!”
朱允炆破防了,指着朱棣说:“胡言乱语!这不过只是偶然罢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照你这个说法,朕是该改立太子不成?”
朱允炆急了:“皇爷爷!”
朱棣一笑:“爹,儿子可没这么说,一切由您决定。”
说罢垂下眼眸,若是能由正统的身份继承大宝自然最好。朱允炆不过黄口小儿,也值得老爷子费心尽力的帮他登上皇位,可笑!
【但明显朱允炆的手段比起他四叔来说,太过稚嫩了。朝廷这边打着拖延时间的算盘,朱棣又何尝不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
【六月,燕军瞒过朝廷到达沛县,焚烧了大量粮船,损失粮食数百万石,京师震动。借此,燕军接连攻下重镇。】
【眼见战事不利,建文帝的老师方孝孺想利用朱高炽与朱高煦兄弟二人的世子之争上演一出反间计,可惜朱高炽连信都没有拆就直接送给了朱棣。】
叶楚促狭的笑:【其实方孝孺也没想错,朱高煦后来确实谋反了。不过现在嘛,皇位都还没有到手呢,当然是一致对外了。】
永乐年间,朱高煦麻溜的就跪下了。
朱棣横眉一竖:“老二!你胆子倒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