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灾逃荒,极品农门老妇有空间(181)

作者:堰晗 阅读记录

赵春花开口解释道。

考虑到目前怀着身孕的情况比较特殊,出于谨慎态度,赵春花并不愿意与怀有孕身的舒眠儿共同分享一张双人大床,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张大床上柔软舒适的感觉,并担忧万一翻身不小心碰到了她该如何是好。

即使夜晚来临后的气温开始降低,但因为被褥质地厚实保暖,所以即便是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也能让他们感觉温暖。

以至于到最后,为了适应室内的温度,沈嘉泽干脆只给自己身上搭了一条薄毯而已,他觉得自己盖得太厚反而会过于热了。

入睡前,赵春花特意泡了一些黄豆,打算第二天自制豆腐。

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新鲜美味,还可以顺便让沈嘉择带一些回家,给家人尝一尝她的手艺。

怀孕在家的舒眠儿实际上无法承担多少家务,毕竟孕妇的身体情况特殊,不适合过度劳累。

家里的每个人都非常理解这一点,对她宽容了许多,不希望她过于辛苦。

故此她在娘家停留了几天,旁人也没有什么非议。

对于这种情况,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予以理解和支持。

然而沈嘉择是家中主要劳动力之一,家里需要他来照顾许多事情,尤其是照管不少家畜,所以他确实不能离开太久。

沈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的,多一个人手干活就意味着能少几分压力。

所以计划是由舒眠儿留在这里住几天,而沈嘉择需尽快返回继续劳作。

早睡也是为了第二天能够更早起床开始新的劳动。

等赵春花醒来时,发现沈嘉择已经开始忙碌于磨豆工序了。

在乡下长大的他对家里的这台石磨十分熟悉,几乎是手到擒来的操作,动作娴熟而流畅。

赵春花并没有阻止他的这种热情与积极性,反而感到很高兴,因为她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也能得到丈夫的认可。

她先是为小石头调制了一份香甜可口的米粉粥,小心地喂给了还在咿呀学语的孩子,然后又走到后院照料起了那群活泼好动的小鸡。

一切都安顿好了之后,赵春花才开始着手准备早餐。

既然家里要自己制作豆腐,那么早晨的第一餐自然要在等待豆制品完成后才会享用,因此大家也都充满了期待之情。

大铁锅中放入了一半左右的清水,先将其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加入提前研磨好的新鲜豆浆,再次将它煮沸。

等到热腾腾的液体翻滚开来后,下一步就是要用干净的布袋或细筛网过滤掉那些残渣,这样能让后续做成的食物更加嫩滑。

接下来,则是把滤过后澄清的豆浆重新倒回到锅内,继续慢慢升温直到再度达到沸腾的状态,在这时候就需要停止加柴添火了,仅依靠炉灶里面剩余的热量保持温热状态。

这时就可以开始最关键的部分——点卤成形。

赵春花拿起旁边早已调配好的食盐水制成的卤汁,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小勺,轻轻地倒入正在加热着的豆浆里,并初步快速地搅拌了

几下,让两者初步融合。

随着白色的固状物体渐渐与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分离出来,整个过程必须谨慎小心地控制速度,均匀而又少量地持续加入卤液。

这样才能最终确保凝固程度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松散也无法太硬实,真正实现传统手工艺带来的美好体验。

第163章 发酵酵母

一旦发现勺子从豆浆表层只能舀出水分而无其他物质附着,则可以停止加卤的过程。

此时,说明豆浆中的蛋白质已经充分凝结,达到了豆腐形成的条件。

稍等片刻,等待豆腐凝固成型,借助细筛网将上方浮起的清水去除干净。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因为豆腐质地较软,过急的操作可能会破坏其结构。

等到水分被彻底沥干,豆腐的质地会变得更加紧实。

当锅内豆腐形状稳固下来,使用切割工具将其分割成适中的大小块状。

这一步需要注意手法轻柔且均匀,使每一块豆腐都具备同样的厚度和宽度,便于后续的烹饪或者直接食用。

与此同时,小火炉上面也正在进行另一项工作——下层炖蛋,上层蒸馍。

小小的火苗在燃烧中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为简陋的厨房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暖意。

鸡蛋慢慢地在温和的水温里转变形态,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而白面做的馍则随着蒸汽上升变得蓬松柔软。

早餐桌上并没有肉类出现,但是鸡蛋和馒头已经足够充饥,加之刚出锅的新鲜豆腐佐以辛辣调味品食用,让人吃饱的同时心情也为之一振。

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也唤醒了味蕾的享受,使得整个早晨充满了活力。

在用餐前赵春花特意将锅中部分豆腐移至细网筐中沥水,饭后她便收集了几片荷叶,用来盛装沥干的豆腐放入背篮之中。

这样一来,即便在外行走也能随时享用到这道家常美味,并且荷叶包裹下的豆腐更加清香可口。

早上她一共煮了八个鸡蛋,自己食用了一个半,小石头享用了蛋黄部分。

由于小石头年纪尚幼,还不太适合吃全蛋,所以母亲选择了给他喂食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佳的蛋黄。

为舒眠儿留了两枚,剩下的四个则归沈嘉择所有。

并非她偏爱后者胜过前者。

主要是因为过多食用水煮蛋容易造成胀肚不适,反正现在舒眠儿还住在家里,有机会慢慢补身子。

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这样的分配方式既合情合理又充满了关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