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她计划做的事情是制作一批新的红薯淀粉。
首先,她仔细地清洗每个红薯,确保彻底去除表面所有的泥土,然后使用一把削皮刀细心地除去红薯外层的皮。
只有这样完成了准备步骤之后,她才能开始下一个环节。
这个削皮工具非常简单,仅仅是一块较长的木片,其一端装有一个薄薄的铁片制成的刃口,异常锋利。
整整一桶满满当当的红薯,光是完成清洁和去皮这两项初步工作就已经耗费了不少时间。
中途赵春花还需要停下来喂饱家里饥饿的孩子们,同时也趁着这个机会随便给自己塞了两个包子吃,勉强对付了一下肚子。
检查过晾在院子里铺开稻谷专用垫子上的情况之后,确认一切都正常,没有被鸟儿偷食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发生后,赵春花才终于开始了更加繁重的部分:研磨红薯成浆。
考虑到安全性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她选择了最传统的研磨方式:利用一块事先精心打磨出细密条纹的大石头板来实现。
有人建议使用带有金属边界的现代化研磨机可能更加节省力气,但想到那样操作稍有不慎便极容易造成手部受伤,因此赵春花还是决定采用更原始的手动办法。
随后,她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用力地将那些已经去皮的红薯放在石板上碾碎。
这种重复性强、枯燥乏味的任务,如果不是手臂处传来的阵阵酸痛感不断提醒着她应该适当休息一下,其实还能坚持做得更久一些。
等所有红薯都变成了细腻的糊状物之后,她还得花上一些时间用水冲洗掉大石头板子上的残留物。
下一个步骤则是过滤浆液。
这一步对于制作出高质量的淀粉尤为重要,因此赵春花非常认真对待。
先是在磨出的红薯汁里加水充分搅拌均匀,让汁水和水融合得更加彻底。
然后经过多次细密地滤洗,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将红薯中的淀粉与杂质、残渣分离开来,目的是要留下质地较为纯净且细腻的部分作为最终产品。
全部滤完之后还需要再多冲几次水。
每次用水冲洗时,赵春花都会特别仔细,她希望确保能够尽可能清理干净所有的可利用淀粉颗粒,让它们完全脱离原先混杂的状态而被收集起来。
接着便是将处理好的液体装进大桶中盖好盖子,开始静静地等待沉淀的过程发生。
时间缓缓流逝,在这等待的过程中,那些珍贵的淀粉慢慢下沉到底部形成厚厚的一层沉淀物。
即便如此,剩下的红薯残渣也不会随意丢弃浪费掉。
在过去可能就直接扔掉了,但现在每当赵春花看着自己辛勤劳动后的成果时,才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份资源其实都非常珍贵。
听起来似乎几百斤听起来好像不算少,但是实际上从一大片田地收割来的作物加工后却只能产出三袋子口粮这么点量而已。
因此这次赵春花决定好好利用起剩余下来的这些薯泥。
她把剩下的红薯渣同适量的面粉混合在一起,并撒入一些盐巴提味,接着在已经热好油的平底锅中稍微一煎便能制成香脆可口的简易版红薯煎饼了。
尽管因为前期大部分的淀粉已经被分离出来了,不过由于额外添加了一些油脂以及调味料等成分,整体上口感依旧不错。
考虑到还有不少材料剩余未使用完,于是赵春花干脆一口气做了整整一大盆这样的美味食物。
除了当前立即享用外,剩下的一部分则计划稍后再用来做蒸食。
首先仍然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材料,只不过这一次需要的用量明显比刚才制作煎饼时用到的要多出许多。
再接着放入发酵所需的酵母粉末进行搅拌直到面团变得柔滑细腻为止。
为了使食物吃起来层次感更强更有嚼劲,赵春花又特意向其中加入了一些事先切成细碎颗粒的新鲜红枣肉,随后便将整个面团切割成小份,分别放进底部铺设有清洁棉布防粘连功能的大蒸锅里让它静置一段时间开始自然发酵起来。
待到锅内水开蒸汽充足时,继续维持大约二十分钟左右的持续加热烹饪。
随着温度上升蒸汽弥漫开来,整个房间里都充满了诱人的甜香味。
等到馒头全部出锅以后,试吃一块果然味道很不错。
第129章 充分利用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以后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连续忙活了好几个小时,此时此刻赵春花感到自己的双臂都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于是她急忙出门找寻到了一位居住在其附近的老乡,请托他帮忙给舒宴犹捎个信告知他可以来拿准备好的晚饭了。
既然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赵春花就觉得可以让儿子自行前来取用这些精心烹制的食物,而无需再劳烦她亲自送去。
趁着等待过程中这段难得休息时间,她重新打开了之前存放着大量地瓜淀粉液的那个巨大容器。
小心翼翼地倒出了上面漂浮着一层深色浑浊液体,直至只剩下底部堆积而成纯白色如雪一般的细腻粉末为止。
随后又小心翼翼地加入了适量的清水,用一根结实的木棍仔细而充分地搅拌起来,使得水与物料充分混合后,便让其静静地放置在一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这第二次更为彻底的洗涤过程。
夜幕降临之际,当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后,舒宴犹与舒以贤兄弟俩准时敲响了院子的大门,清脆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见到两人进门后,赵春花微微一笑,轻轻地指了指已经准备好的、摆在桌上散发着阵阵香味的两篮子精心制作的食物:“这是特地为你们准备的一些新鲜出炉的地瓜皮饼和软糯可口的枣味馒头,请带回去尝一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