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祈一直在打量着他的表情。见他这样说话,她也知晓他的态度有所松动,便又稍微转了转身子,试探着道:“那个……我现在可以下来了吧?”
话音落下,宋怀砚这才发现,方才因一时情绪激动,他竟使了这般大的力气,恨不得将她牢牢攥在掌中。
他徐徐垂眸,只见少女腰肢柔软,肌肤雪腻,除却遍身的灵动之气,竟也没来由地有些袅娜动人。
覆在她腰间的手,指节修长,苍白却不显得无力,堪堪能拢住她的细腰。
若是能将她锁在掌中……
宋怀砚心神一凛,也不知自己为何会联想到这些。他喉间哽了一下,嗓音哑了几分,不自然地应了一声“嗯”。
语毕,他环在宁祈腰间的手,终于卸下力道。
宁祈忙从他的怀中抽身,安安稳稳地坐在一旁的座榻上,不住地揉着自己酸痛的腰背。
今日宋怀砚的反应的确是有些激烈。宁祈想到他方才的阴鸷神情,仿佛恨不得将她冻住一般,还是有些心生后怕,又悄无声息地往旁侧挪了挪。
她所有细小的动作,面上的躲闪之意,尽数落入宋怀砚的余光之中。
他冷笑两声,未曾理会她。
她再去躲,左右也逃不出这辆正在前行的马车。
逃不出他的目光。
宋怀砚心神略定,不再看她,而是伸手再次掀起纱帘,向周遭远眺。
这个时候,马车恰好出了城门,朝着雾蔼蔼的远方而去。
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城门。城墙高耸,巍巍恢弘,投射下的阴影如同一片宽阔的渔网,将尘世中无数人织入天地之间。
日晖朗照,琉璃瓦金光煌煌。
他看着在城门前来往的百姓,看着沉肃整齐的士兵,再抬头,朝庄严繁复的城楼上看过去,忽而一顿。
——黄罗盖伞下,一袭暗纹龙袍正端立在城楼之上,面容平静,目送着他们离去。
正是宋昭。
隔着远不可触的距离,二人遥遥对视。
在目光相碰的一刹那,一股不可名状的微妙感觉,在宋怀砚心中缓缓漾开。
两辈子了,他从未见宋昭有过这样的眼神。
上辈子,宋昭对他毫不关心,放任他在冷宫之中受尽欺辱,甚至在他有生命之忧时,宋昭也只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随后淡声道:“死了,便死了吧。”
如同即将死去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一只无足轻重的蝼蚁。
这辈子,宋昭的态度较前世有所转变。他似乎也会关怀一下他这个儿子,目光平和许多,却仍旧有淡淡的疏离。
然而此时此刻。
宋昭的眼底仿佛正酝酿着一场风雪——不是暴烈的,而是哀婉凄怆的,好似要将四季生机都尽数吞损,留下的只有孤寂与苍茫。
是悲伤,是痛楚。
是一种宋怀砚无法理解的情感,厚重而隽永。
他是在为谁悲伤,为了宋君则吗?
宋怀砚不明白,也不欲多想。毕竟,对于这个所谓的父皇,他早已不再抱有一丝幻想。
他轻叹一声,收回目光,将纱帘徐徐放下,任由马车驶离城门,去往飘渺的远方。
*
离开京城,马车又历经整日的倍道而行,众人皆是困惫不堪。驶入朝阳道时,行伍决定在一处溪水畔驻扎,暂作休整。
夕阳渐垂,收回了最后一丝浅淡暮光。草林之间继而亮起了许多火把,勉强可供视物。
下车之时,宋怀砚交代道:“夜深不便,周遭情形难测。郡主务必留在帐内,由侍卫护着,莫要走远。”
宁祈心中暖了些,乖巧了应了两声。
可交代完之后,他却不去自己的帐篷,反而掉了身子,朝另一边的漆沉夜色走了过去。
宁祈:“……”
行吧,小黑莲不愧是小黑莲,做什么都无所畏惧的。
望着宋怀砚的那身玄衣,在浓重夜幕之中渐渐隐没,宁祈无奈地喟叹两声,掀帘进入帐内。
帐内铺了柔软的被褥,宁祈瘫在上面,顿觉浑身舒展,奔波一日的疲惫冲淡了不少。
她也不急着歇下。方才侍从送来了些热腾腾的羊奶,她小口啜饮着,又将糕点拿出许多,细细品尝,美味极了。
野外风清气爽,时不时传来虫鸟的低声蛩语。微凉的晚风轻拂过帘帐,窸窣作响,却也让人有种静谧的安心。
半晌后。
宁祈堪堪饮完羊奶,食饱靥足,正美滋滋地将瓷盏放下,一个抬头,却猛地看见帐内伸入一只苍白的手!
那手瘦骨嶙峋,在昏暗烛火的映照下,竟还隐隐泛着一层淡青色的光……
!
老天爷,大半夜的,该不会见鬼了吧?!
宁祈大惊失色,因为骇惧过度,她喉间仿佛灌了一盅哑药,一时说不出话来。
她随手抄起手边的物件,鼓起勇气瞄准方向,决绝地朝那手砸去。坚硬的物什跌碰在地,骨碌碌地滚出好远。
视野中,那只手明显地顿了一下,旋即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是我。”
音落,那人徐徐将帐帘掀起,露出一双极为淡漠的凤眸。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被误伤的缘故,他眼角微垂,目光微含了一层愠意。
竟是宋怀砚。
第36章 坠崖
见来人是他, 宁祈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旋即又想到什么,看向他的目光多了几分警觉。
“你……你来做什么?”她小声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