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位大臣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声音微微颤抖。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敢开口,剩下的人也陆陆续续开口了。
“臣觉得不妥,要是按照他们的要求来,那万一以后有事就闹,成何体统?”
另一位大臣皱着眉头反驳道。
“那依陈大人的意思是不管他们?”又有人质问道。
“我何时说了不管他们!”
被质问的大臣连忙辩解。
“那陈大人的意思是?”
“当然是从长计议。”
“臣附议,文人向来体弱,跪一天可以,两天三天呢?时间一长他们自然会放弃。”
“这样不妥……”
眼看几人吵了起来,萧凛珩沉声喝道:“噤声!”
两个字如同洪钟般响亮,所有人都自觉地闭上了嘴巴。
萧珣虑舟看着底下的大臣如此听萧凛珩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满。
第165章 所有人出去,你留下
除开一些大事,他向来喜欢与萧凛珩唱反调。
“皇叔怎么看这件事?”
萧珣看向萧凛珩,脸上带着一丝挑衅。
见萧珣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萧凛珩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一切听皇上安排。”
这句话让萧珣摸不清他的想法,一时迟疑起来……
“皇上,大理寺卿求见。”
正当气氛又冷了下来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德忠的通报声。
大理寺卿的到来让大臣们松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救星。
行过礼后,萧珣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情况:“此案办得如何了?”
“臣有负皇上厚望,此案到眼下——臣无能为力。”
大理寺卿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无奈。
听到这句话,萧珣怒极反笑:“好好好,你们当真是朕的肱骨大臣!这点事情都办不好,朕要你们有何用!”
说完,他用力一甩,将桌上的东西全部扫在了地上。
“皇上,臣在查案过程中发现,此案的涉及人员已经不仅仅是程疏琅一人了,故请求彻查此案。”
大理寺卿面对萧珣的怒火毫无畏惧,他挺直腰杆,将自己发现的一些线索一一道来。
“臣查过,这次春闱一共九十六人参与,发现有七十六人所作文章一致,分毫不差。”
“臣怀疑有人恶意泄露考题!”
“至于程疏琅,他是因为在食盒中夹带经文,自己揭发自己,此事过于矛盾,疑点太多,臣请求重审程疏琅!”
大理寺卿的话犹如平地一声雷,无论是萧珣还是大臣们,皆是一惊。
大周自建朝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恶劣的舞弊案。
萧珣沉默了很久,其他官员更是头也不敢抬……
许久之后。
“此案交由内行厂提督燕九处理,凡是涉案者一律处斩,主谋者五马分尸,家眷发配充军。”
萧珣脸色阴沉,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他没想到本来很小的舞弊案居然牵扯如此之大,此事居然还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实在是嚣张至极。
此事他势必要彻查到底!
奈何他能用的只有内行厂,内行厂行事果断决绝,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是内行厂要查的、抓的,从未失手。
只有让他们去调查此案,他才能在叔父面前保留下那么几分身为帝王的尊严……
“至于宫门外闹事者,全部驱逐,手段不论,若是你还处理不好,提头来见。”
萧珣冷冷地看着大理寺卿。
“皇叔,这样处理没问题吧?”
萧珣望向萧凛珩,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
“皇上英明。”
萧凛珩随口敷衍了一句。
他心里清楚,这次的案子无论自己什么反应,萧珣为了屁股底下的那张龙椅,都会彻查,这可是关系到一国兴亡的关键!
此案交由内行厂查办的消息传到宫外请愿的学子耳里,他们当即就决定离开。
虽然平时没少写文作诗讽刺内行厂行事狠辣,但也不得不承认内行厂办事效率高。
且那是小皇帝最得用的机构,他们也不敢惹。
……
宫外。
大理寺卿与萧云曦见了短暂的一面。
“皇上已经决定重审程疏琅了,下官已经给郡主找好了机会,接下来就靠郡主自己了。”
收到消息的萧云曦立马在萧凛珩的暗中帮助下换上狱卒的衣服混进了天牢。
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布满了青苔,昏暗的烛光摇曳不定,将影子拉得细长而扭曲。
血腥味、霉味各种臭味交织在一起,刺鼻的气味充斥着整个天牢。
老鼠在角落里窜来窜去,发出吱吱的叫声。
萧云曦在狱吏的带领下,沿着狭窄的通道,找到了程疏琅所在的牢房。
“郡主,时间紧迫,小的在外把风。”
狱吏小声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
“好,多谢。”
萧云曦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往程疏琅方向走去。
程疏琅的牢房还算比较干净,除了一张破旧的床榻,还有一张缺了角的桌子,上面放着一盏蜡烛,微弱的烛光在风中摇曳。
程疏琅的身影在烛光下晃晃悠悠,显得有几分孤寂。
“表哥!”
他听到脚步声,抬起头循声望去,苍白的脸上露出几分惊讶:“云曦?”
萧云曦隔着牢门仔细打量程疏琅,只见他面容憔悴,眼神却依旧坚定,“表哥,时间紧急,我们长话短说。”
程疏琅也知道此时不是叙旧的时候,他整理了一下思绪,三两句话将自己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叙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