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曦冷脸看着他,声音低沉而冰冷。
“怎么可能!”
宋三百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
名单和其他证据可是关乎他的命!
他连忙解释道,“我没有骗你!”
“你还告诉过谁?”萧云曦冷冷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怀疑。
宋三百脑子里疯狂回想,半天想不出来,最后只能摇头,声音颤抖地说道:“没有,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有没有什么亲近之人?”
萧云曦继续追问,眼神紧紧盯着宋三百。
“没有,我只身一人来到京城,无亲无故。”
宋三百连忙说道,说着脸上露出了犹豫的表情。
“硬要说的话,我有个红颜知己,在我失意时一直书信抚慰我,给我鼓励和信心,而且她才华横溢,经常在我写不出文章的时候,给我帮助,我对她极为信任,但也从未告诉她这些事。”
宋三百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温柔,仿佛想起了那个红颜知己。
宋三百的故事让萧云曦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那些为利益驱使、被欲望蒙蔽的情节,像极了她曾经历过的某些事。
她微微皱眉,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名字,试探着问道:“汐儿?”
“郡主认识她?”
宋三百满脸惊讶,眼中写满了疑惑。
果然,十有八九就是宋云卉。
这个名字一出现,萧云曦便知道,所有腌臜事又和她脱不了干系,她就像一团甩不掉的阴霾,总是在暗处搅弄风云。
萧云曦没有多解释关于宋云卉的事情,只是详细询问了宋三百与她相识的细节,确认心中的猜测后,便不再浪费时间在宋三百身上。
“我会按照约定送你出京城。”
萧云曦的声音沉稳,天然的便让人感觉信任。
听到这话,宋三百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萧云曦若信守承诺,自己便能暂时摆脱死亡的威胁。
萧云曦让人送来了纸和笔,递到宋三百面前,眼神中带着一丝催促。
“把你记得的人名都写下来。”
宋三百接过纸笔,手微微颤抖,在纸上写下一个个名字。
这些名字,承载着科举舞弊背后的黑暗交易,也将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线索。
萧云曦带着这份残缺的名单,来到了大理寺卿府上。
大理寺卿对萧云曦的到来十分意外,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警惕:“郡主表哥的事情,下官无能为力,我如今——”
他以为萧云曦不死心,想为程疏琅求情。
“大人误会了,本郡主今日前来并不是为了寻求大人的帮助。”
萧云曦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而是想和大人做一次交易。”
大理寺卿一听,轻轻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嘲讽,“下官只会查案子,没有什么好跟郡主做交易的。”
“大人不用急着回复,先听完交易内容再做打算。”
萧云曦的语气笃定,仿佛早已料到他的反应。
“郡主怎么知道下官会答应?”
大理寺卿反问道,眼中带着一丝探究。
“因为大人虽然养了一双不懂事的女儿,但自己却足够聪明,而且一心一意为大周。”
萧云曦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充满了说服力。
能在大理寺做事的,还是寺卿,不可能是草包。
如若真是,他儿子也不至于费尽心思对亲爹弄出一副自己很有文墨的样子了。
挑明了,有父亲帮忙不是更好?
“哦?”
大理寺卿挑了挑眉,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大人何必如此兜圈子,你我都是聪明人,明明猜到了那日大典的凶手,却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萧云曦的这句话,一针见血的大理寺卿的心思,也算是向他证明了他的猜测。
大理寺卿一愣,“凶手果然是你。”
他长叹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
他查案二十多年,从最底层做起,什么样的案子没有见过?
最棘手的莫过于真假参半的证词,能说出来的都是真话,避而不谈的才是真相。
而萧云曦的那些话,看似毫无破绽,实则暗藏玄机。
只是,实在没有证据。
正如萧云曦所料,大理寺卿正直却不迂腐。
他对曹、武公子两人早就深恶痛绝,间接或直接死在二人手上的人不少,这样了结也算对得起被他们残害至死的人。
“现在大人可以考虑我提出的交易了吗?”
萧云曦再次问道,笑容中带着一丝自信。
……
随着萧云曦的讲述,大理寺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的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愤怒,“荒唐!这群人将科举视为何物?将大周律法视为何物?”
“多少寒门子弟的一腔热血毁在科举之中,若是再无人阻止,恐怕……”
剩下的话无需萧云曦多言,大理寺卿自然明白她的意思。
谈好之后,萧云曦就等着消息传回来。
她回到王府,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眼神望向远方,心中默默盘算着下一步计划。
皇宫之内,御书房里的气氛如死寂一般压抑,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无人敢吭声。
“谁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萧珣脸色铁青,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震动起来,“一个春闱居然能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底下跪着的大臣们噤若寒蝉,头低得几乎要贴到地面,不敢看萧珣愤怒的眼神。
“皇上,当务之急是要安抚这些学子情绪,微臣提议不如彻查程疏琅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