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叔宠我入骨(1829)+番外

作者:十四晏 阅读记录

这老人家看起来年纪不小,却没想到还能说出这番话。

一时之间,群臣也不能奋起而攻之。

但元武帝可不惯着他的毛病,开口就怼得他气都喘不过来。

“朕冲动?你什么时候在哪里用哪只眼睛看到朕冲动了?朕这是深思熟虑的后果!”

“眼睛不好使,就找个好大夫看一看,现在宫中御医闲着没事,给你指派几个也行!”

“另外,先帝交给朕的担子,就是统御群臣,挑起大秦的大梁,可你们也瞧见了,朕三灾五难得,这样一副身子,怎么能做到呢?”

“再者边疆未定那就去定!难道是朕让它乱的不成?定国安邦乃是文臣武将与千万将士之责,怎么能指着朕一个人?”

说完,元武帝两手一摊:“朕还只是一个少年呀!你们不去指望战功赫赫的太叔,不去指望正直青年的皇叔,怎么能指望朕一个少年呢?”

“难不成你们认为少年很了不起?那么诸位列公正值朕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们又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如果没有,那就不能要求朕去做,朕除了这身上流淌着长孙家的血脉以外,与尔等并无不同!”

说完,元武帝摆出一副羸弱的样子。

那模样,仿佛颤巍巍的元老喘口粗气,都能把他吹走。

但这份示弱里,又多了几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味,一副“我就是身体不行,这个皇帝我就是不想当了,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态度。

见元武帝耍起了混,一众老臣也无甚办法。

他们连自己的纨绔大孙子都管不好,怎么去管当今天子?

眼看就要到高老致仕,含饴弄孙的时候,总不能一头撞死在这里,断送了以后的大好时光。

但是那些即得的利益,他们又放不下。

于是就这么僵持着——元武帝不能弄死他们,而他们也不弄死自己,互相耗着对方。

风先生抱着玉圭咳了几声,随后慢慢开口:“跪着就要说话嘛!话都不说,这不是耽误时间吗?”

“几位老大人哟,陛下难得上朝一次,你们就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好不好?”

“再说了,这冬日寒凉,大殿的地上冰冷,你们也不怕跪太久,回家关节痛呀?”

直逼灵魂的问题,叫一众元老不由得捂紧自己的膝盖。

而他们不由自主的动作,也叫元武帝有了发挥的机会。

他挥挥手,一群内侍鱼贯而入,将元老们扶起来,贴心地放在椅子上。

这不跪下了,也就自然不能陈情。

几位原来也舍不得让自己这双老寒腿,再去磕那冰冷的地板。

只能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揉着已经酸麻的膝盖。

于是众元老的嘴,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堵住了。

这时,元武帝忽然一改先前的态度,变得无比郑重。

他正襟危坐,目视前方,顶天立地的姿态与头顶的正大光明交相呼应。

他沉声开口:“朕欲禅位储君长孙焘,择日举行禅位仪式与登基大典!钦此!”

第1571章 尘埃落定

元武帝说完后,便宣布了退朝。

众人尚且反应不过来,便看到元武帝离开了大殿。

陆明邕迅速跟上,随侍在元武帝身后。

朝堂上一片喧腾,都在对适才的决定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

长孙焘与风先生对视一眼,随后一同走了出去。

风先生抱着玉圭,抬眼看了一眼天色:“这年关将至,虽然现在寒风凛冽,但翻年后就会变天了。”

长孙焘负手于身后:“事情倒是比预计的顺利许多。”

风先生笑了:“不顺利也得顺利,殿下众望所归。”

长孙焘没说什么,只是负手缓缓走着。

他没有看周围的任何情景,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如此熟悉。

由于是父皇最小的儿子,他生来就注定得到父皇的宠爱。

他记得那时候他还很小很小,父皇把他扛在肩膀上,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指着江山黎庶告诉他:“这些将来都是你的。”

父皇的话言犹在耳,然而时光已飞逝多年,中途历经两帝,没想到兜兜转转,最终证明父皇一语成谶。

长孙焘负于身后的手握住:“先生认为,在本王之后,还有谁可堪大任?”

登基不过是为了让帝星之命成为既定命格,为了对付命师所做的准备。

但是万一呢?

万一他们输了,这大秦的江山交给谁?

谁又能扛起这副重任?

风先生掷地有声:“若是真有那一日,我自当先扛起这副担子,辅弼下下一任君主。”

这话实属大逆不道。

但长孙焘一点也不生气。

若是他和晏晏不幸走了,这大秦的重担,也只能交由风先生,直到培养下一任帝王长成。

如今长孙宗室,没有人拥有帝王资质。

能被寄予厚望的,也只能是大宝和二宝。

最后,长孙焘拍拍风先生的肩膀:“有先生这句话,那我便无后顾之忧。”

风先生笑了笑,不再说什么。

元武帝回到紫宸宫,脚步都轻快许多。

面对宫人的行礼,他笑容满面地回应。

推开门的刹那,他唇角高高挂起,柔声呼唤屋里的人:“吱吱!”

蓝灵灵正在用羽毛逗弄一只如同透明蛾子的蛊虫,听见他的声音,将头抬起,露出一抹笑意:“回来了?”

她整个人得感觉都不同了。

更加美丽,也更加沉静。

一看就与之前有所不同。

元武帝快步走到她身后,轻轻拥着她的腰,把下巴搁在她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