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叔宠我入骨(1169)+番外

作者:十四晏 阅读记录

元武帝道:“他被朕算计,自然是不高兴的,不用在意。”

卢公公害怕地道:“陛下,您这样做,也不怕淇王报复。”

元武帝笑道:“朕是拿准皇叔的性子,他这人吧,怎么说呢?就是被毅勇侯教得太好了,他放不下江山,放不下百姓,就算明知朕有算计他为储的意思,他也无法拒绝。”

卢公公道:“陛下,奴才不是很理解,您为了灵灵姑娘放弃皇位这种做法。”

元武帝道:“朕不是为了吱吱,不止是为了吱吱,因为朕还有母族阻碍,只要他们还在一日,朕便会有被他们利用的风险。”

“赢了,朕是孤家寡人,输了,朕死于非命,朕不想因为自己,断了祖宗的基业,朕更不想为了坐稳皇位,只得把所有人杀光杀净。”

“皇叔身上虽也流着萧家人的血,朕的外公,甚至还是他的舅舅,但萧家人动不到他头上。”

“因为他没有一个眼盲心瞎的母亲,他有风相、越国公还有荥阳王。甚至,几乎所有的兵权。”

“你说,谁还比他更适合做皇帝?”

卢公公道:“奴才不懂那么多,但奴才觉得陛下是位好皇帝。”

元武帝笑了:“朕是长孙家的子孙,大秦不能亡于朕之手。”

长孙焘离开承明殿出来,见陆明邕正在门口护卫陛下,他郁闷地冲陆明邕点点头,算是打招呼。

不远处,司马玄陌正和几位大臣扯皮,这些大臣被他三两句忽悠得几乎找不着北。

陆明邕揶揄道:“皇叔,好歹笑一笑,免得别人说你装模作样。”

长孙焘淡淡地扫了他一眼:“好歹把笑容收一收,免得别人以为你当值时摸鱼。”

陆明邕耸耸肩,笑得更欢实了:“本来就是。”

长孙焘甩甩袖子,去政事堂找风先生商量填补官员空缺之事。

二人商量许久,确定好官员的来源,一是从淇州属官中找,二是从荟英书院的学生中挑选。

本来小吏接连被刺杀,应该会引起朝廷一阵动荡,就像桌椅的钉子接连被拔出,桌椅会散架一样。

但不得不说,风先生这只老狐狸很有先见之明,在他再度拜相时,早已制定了轮值制度。

除了核心部分,各部官员都对部门中的其他事务了如指掌,虽然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但把公务分摊下去,短时间也不会出太大乱子。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从其中获利不小——把旧的官员换成一批年轻朝气,心怀抱负的有志之士。

而这些人,是他们的人。

第1006章 真相浮出水面?

长孙焘把风先生已经拟好的名单过了一遍,沉默了许久,才道:“没想到,你竟然悄悄留了这一手。”

是的,昨夜他还在为大秦痛失这些小吏而心痛,烦心该去哪找如此合适的钉子迅速填补这些空缺。

直到今日他才发现,这老头早有准备,如今各部官员虽然会忙一阵子,但不至于运作不了。

风先生轻声笑了:“淇王以为臣这十数年都在做什么?每日教导学生治国之策,经世之学,很多想法早已在不知不觉成熟。”

“臣回归朝堂之后,便将那些策略不动声色地用下去,臣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

长孙焘如释重负:“你这老狐狸,昨日还说没办法,今日就给了本王如此大的惊喜。”

风先生道:“虽然都是自己人,但也不该什么话都说,那多没意思。”

长孙焘指着名单问他:“这些人你确定可行?”

风先生道:“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臣亲自挑选出来的,有些是我的学生,有些与我素昧平生,但他们都是万中无一的可造之材。”

“十数年前,殿下把青鸟和金鸪送到臣身边时,告诉臣治国先治吏,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荟英书院,这些年,臣一直致力于培养可用之人。”

“臣虽不保证荟英书院的所有学生都会成为栋梁,但臣可以向殿下保证,这一批人都可堪大用,因为他是臣这十数年积累下来的财富。”

“臣一直等着,等奉您为主那一日……而这些人,就是臣献上的诚意。只不过他们被提起拿出来而已。”

长孙焘亲自给风先生倒了杯茶递过去,道:“本王很庆幸,十数年前留住了先生。”

风先生笑了:“臣也很庆幸,二十年前,向惠帝建议把殿下送到了陆骁那里。”

长孙焘眸色微惊:“原来本王那些年挨的揍,都是先生害的。”

风先生道:“当时殿下真的是猫厌狗嫌,除了陆骁,臣想不到谁能治得住你。”

长孙焘笑着把话题拉回来,道:“这些人的详细信息,整理给本王一份,本王也要把把关。”

风先生东翻西捡,很快就递给长孙焘一摞厚厚的公文,道:“昨夜都备好了,王爷请看。”

四下都是自己人,长孙焘说话也没有顾忌,他边翻边把“群国谱”一事说了出来。

风先生默默地听着,半响他一针见血地问道:“殿下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人在十数年前,甚至更久已经埋下。”

“那么先帝在位时期,为何并不活跃,反而到了这个时候,才频频出来搞事情,这一定有一个契机。”

长孙焘眸色骤凝:“先生,你的意思是,这些人的出现,需要特定的时机?”

风先生道:“正是如此。臣年长殿下许多岁,经历了惠帝与嘉佑帝,对于本朝的了解,或许比殿下还要多一些。”

“殿下,臣认为就算有人仿制了《群国谱》,那人也应该是大秦人,又或者说,那人在大秦生活了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