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枷锁和盛筵之间(125)

作者:Monrina 阅读记录

而拥有影响力的人则讳莫如深,瞬间变成秘密的持有者,在得到它的那一瞬间福至心灵:保持沉默,不要使用。

老师说她演的角色是一个普通人。

是的,记者就是一个普通人。

而她演不好一个普通人。她没能理解、共情一个普通人。

她需要花钱,找一个人告诉她教她什么是普通人。

她觉得自己是个接地气的艺人,其实早就不是了。

她以爱惜羽毛为由,脱离群众。

巫雨清想不起来这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想不起来自己的心何时飘浮空中,不染尘埃,真正做到了“专注自身”。

可笑。难堪。羞耻。惭愧。

巫雨清把账号切换到大号,大号关注的人比小号少多了,全是圈里人和一些官方账号。

明星的关注列表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东西,关注与取关都有人截图。

热搜榜上什么都有。

一个阅读量2879.1万,今日讨论3024条的话题却不在榜上,需要关键词搜索才能找到:#多地儿童失踪#

各省份的儿童照片,失踪前的活动地点、衣着描写,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巫雨清三天前在小号上刷到这个话题开始,就一直关注着。

5小时前,有人实名举证。举证大眼目前是话题里的头条,标着“热门”。

巫雨清阅读此人的举证,用时7分钟,然后给她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报备:

“从今天起,我会时不时转发一些社会新闻。要是准备说什么会提前跟你们商量好的,不会擅自行动。”

明星激情开麦,工作人员通宵达旦擦屁股,营销号欢天喜地冲业绩的事屡见不鲜。巫雨清心里有数,绝不自作主张。

“就那个儿童失踪的新闻。”

工位上的员工一边和巫雨清聊,一边在电脑上联系蒙佳:“佳佳姐,巫老师想转发社会新闻!”

半小时后,巫雨清如愿转发大眼,不是那条举证的,而是公安部发布的公告:已立案,已联系举证人,正在追查。

她的转发评论是经过小组讨论后的四个字:持续关注。

——

宗政航下班后在单位开临时会议。

两小时的无中断会议结束后,宗政航接到巫雨清的电话。

她说要来接他下班,已经快到了。

沃尔沃缓缓驶近办公大楼。

雨夹雪在车灯前坠出白色的线条。

宗政航坐进副驾驶,调整座椅,注意到后排有他的行李箱。

“进组前我得住到南城那边的房子。”巫雨清说。

沉浸式体验记者的日常。笨办法。她没有别的办法了。要是没有要紧的事她甚至不会开车,就依靠城市公交系统出行。

下课后巫雨清联系了导演,把自己之前对人物的理解、老师对人物的分析都说了,并讲述了进组前的计划。

她需要一个真实的环境去学习、体验、模仿。

导演自然乐于见到演员下功夫,电话里语气很好——他在片场外儒雅随和,一坐导演椅就变成暴君——说会帮她找实习单位。

巫雨清以为工作单位的消息起码要等一两天,挂了电话就乘着劲头,在衣帽间找符合角色人设衣服与配饰,往行李箱塞。

正纠结带三双鞋还是四双鞋时,消息来了。导演人脉广办事快,回电不是他亲自打的,而是他的助理,说巫雨清后天就能去单位报道。

她收拾出三个行李箱,里面没有假发、巨大的化妆包、首饰、专用麦克风、耳返等往常赶通告常备物资。

她需要和宗政航面对面解释。手机通知然后径直离开别墅,鬼知道会发生什么——好吧,其实很好猜到。

“我带了你的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今晚要和我住吗?”她问。

车依然停在办公大楼前。如果宗政航想回别墅休息,现在下车就能走到他自己的车旁边。

“和我住的话,我明天早上送你上班,”然后找个地方突击一下新闻学。她的作息马上就要规律起来,向朝九晚五看齐。

“和你住。”宗政航说,“明天我让人把衣物和日用品送到南城。”常住的话,出差专用行李箱里的那些东西不够用。

他留意到巫雨清现在穿的不是早上出门时的那一套。晚上的服装更普通,常见的通勤装,深色耐脏,面料也好打理。

用卷发棒卷好的头发也不像早上那样披着,而是盘起来。

“饿不饿?要不要去吃夜宵?”她转动方向盘,车子进入机动车道“明天早上我们吃三明治可以吗?”

“嗯。”

雨刮器有节奏地升起落下。

天空不再下雨,雪粒打着旋儿飘落。

车里没有放歌单,电台的新闻主持人口播今日新闻快讯。

前方红灯,巫雨清慢慢踩刹车。

晚间新闻播报完毕,结尾曲是一段电子琴独奏,很长,叮叮当当从音响里淌出来。

“进组前不要让保镖跟着我。”

“我会让他们不出现在你眼前,但会跟着。”

巫雨清忍不住皱了下眉,身上陌生的气场一下子灰飞烟灭。

掠过的思绪太多,宗政航一时间抓不到确切的。

音乐上,他承认,甚至说叹服巫雨清的才华。可对于表演,他认为巫雨清只是一个敬业爱岗的从业者。

普通观众对于表演,也许说不出个一二三,但演员的几斤几两是完全能看出来的。

巫雨清的演艺之路很顺遂,从未翻车。团队会挑本子,找的都是她能够诠释的。

表面上看每个角色的人设不同,但这些人物性格都是巫雨清能理解,能在自己的经验中找到,或是能想象并顺利代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