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茶媚嫡女花式开撩,摄政王扶腰(165)+番外

作者:半夏果果 阅读记录

碧云开心的出去了,打听八卦的事情,她可太喜欢了。

在街上过没过多久,就跟三皇子府的一个采买针线的丫头搭上话了。

在碧云的有意奉承下,那丫头被哄的五迷三道的,答应每日出来把府里发生的事情说给碧云听。

碧云紧握着双手,压抑着自己的激动,这样她每日都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说给姑娘听了。

白清欢准备去明月院给娘分享这样的消息,还没有出门,珍珠回来了。

“姑娘,圣上向吏部问责了。”

“吏部?可是抚州的官员出了什么问题?”

“姑娘真是料事如神,吏部主要职责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抚州出现如此大的纰漏,圣上问责也在意料之中。”

这话说的白清欢云里雾里的:

“出了什么纰漏?”

珍珠一拍脑门:“昨夜得到的消息,因为太晚,没来得及跟姑娘说,今早出去打探消息,忘记说了,奴婢该死。”

“无妨。”

“抚州知府李凌苍挖了地下仓库,藏了百万石粮食。”

白清欢倒抽一口冷气:“百万石?”

那么多的粮食?他都敢私藏,不要命了呀。

“王爷发现的?”

“是的,王爷明察秋毫,地下的仓库竟然也发现了,真是厉害呢。”

她在姑娘面前给王爷刷存在感,要不然时间长了姑娘把王爷忘了可咋整。

白清欢深以为然:“确实厉害。”

一般人的想法就是粮食不能受潮,肯定是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存放。

谁会想到粮仓会在地下?

这李凌苍着实狡猾。

“吏部确实该整顿了。”

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端倪,吏部是干什么吃的?

尸位素餐啊!

如果商人囤积那么多的粮食,可以认为他们奇货可居,想趁着雪灾捞一笔。

官员屯粮,性质就不一样了。

往往屯粮的官员,都跟谋反都脱不了干系。

不谋反,屯粮做什么?

“圣上怎么处理的?”

“圣上以失职之罪,罢了吏部尚书陈炎的官,贬为庶民,责令三日之内,全家离开京城,回老家去。”

“吏部的左右两位侍郎,也被贬去看城门了。”

“那陈青蕊呢?”

陈青蕊可是刚嫁入三皇子府。

才一日的功夫,娘家就发生了如此的变故,不知她可承受的了?

“圣上没说,应该是没有处理的,娘家获罪,只要不是诛九族的大罪,出嫁女都是不受牵连的。”

“这样啊。”

白清欢直觉自己之前的猜测是对的,圣上果然在针对池卓煦。

“正妃的祖父致仕了,两位侧妃的父亲还都获罪了...”

池卓煦登基无望!

哈哈哈...

她就算嫁不成池暝,也不至于逃离京城了。

等娘亲和离了,还可以去封地住,日子不要太爽歪歪呀。

今日真是个开心的日子呢。

随即她再次问道抚州的情况:

“你说那一百万石的粮食够不够抚州的老百姓过冬呢?”

珍珠对抚州的灾情还是有所了解了,把池暝对李凌苍等官员的处置还有上去村子的雪灾说了一下。

“这么严重?”

那就是说百万石粮食也是不一定够的了?

灾民们可是要吃到明年有收成的时候啊。

北方气候寒冷,开春晚,春耕更晚,等到庄稼成熟,就到秋天了。

几乎是一年的口粮啊,可不是个小数目。

还的让老百姓自力更生才是啊。

她努力的想着前世的东北有哪些可利用资源,准备整理一份单子给池暝送过去。

没过几个时辰,就又听到一个消息,圣上下旨,减免抚州三年的赋税。

抚州的老百姓听说后想来会感谢皇恩浩荡的。

三年,让抚州老百姓休养生息。

只是人口暂时还回不到之前的盛况。

在古代,有时候土地没有人重要。

要不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刘皇叔去哪儿都会把地盘上的老百姓都带走。

只要有人,就能开垦荒地,就有粮食,就有兵丁的来源。

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这段时间她通过看书,预估了一下东曦的人口,也就一亿左右。

而东曦国的面积,跟华国的三分之二差不多,人口密度远远的比不上前世。

人,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这封信,给王爷送过去吧。”

珍珠开心,姑娘终于又想到王爷了,她刚才的好话没白说呢。

信送出去,她也没闲着,继续写自己的商业计划。

这些日子,京城的荣安堂,无论是冻伤膏,还是其他的一些药膏,还是她给看的病人,效果都是相当见效的。

尤其是冻伤膏的名声短短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不少来往的商人都联系荣安堂的掌柜,想高价进货,贩卖到西北去。

她都没有同意。

第135章 三皇子府热闹

一是因为那些商人手里有了货之后,必定会抬高价钱,西北穷苦,老百姓怎么能买的起。

二是她准备往西北方向开分店了。

西北的幽州知府好像是大舅舅的好友,她就把分店开在幽州,有知府的照应,一定不会出乱子的。

写好计划书,她交给翡翠。

翡翠能干,短时间内就培养了一批得用的人,并且是签了死契的。

她只需要让人把药膏制出来,然后坐等收钱就行了。

要说为何她的药膏在这古代这么管用,那绝对是因为药材。

在现代,同样的药方,是配不出一副药来的,因为其中的很多已经列为了国家保护动植物,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