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问心台(265)

作者:春来秋往 阅读记录

芳嬷嬷上前一手扶着太后的手,一手拖着她的背,将太后从床上扶起来,又从一旁拿过枕头垫在她的腰间,让她坐的舒服些。

太后靠着床栏,喘了好一会儿气才平静下来,偏头看着芳嬷嬷,问:“今日的大婚可还顺利?”

芳嬷嬷红着眼点头,“顺利,十里红妆,满城哗然,跟娘娘之前预想的一样。”

太后笑着点点头,随即又开始叹息起来,“可惜啊,本该是一件十分高兴的喜事,她的身边,竟无一亲人送嫁。”

芳嬷嬷劝慰道:“若是郡主知道娘娘一直在牵挂她,定会心生欢喜的。”

说着说着,太后的眼睛竟也开始有些湿润起来,“是哀家对不住她,哀家答应过华冉会护好她的,但连她的大婚,都没办法出席。”

“娘娘......”芳嬷嬷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她,想起太后自从看了那封信就病情加剧,现下也忍不住问,“你那晚收到的那封信,里面究竟是什么?”

“一开始哀家以为皇帝只是疑心过重,不愿意给华冉一个解释的机会,结果现在才得知,那件事竟然是他刻意为之。”说到这,太后就觉心中一阵悲痛,捂住胸口咳嗽起来,芳嬷嬷忙递上手帕,拿下来时,手帕上洇着一滩血迹。

芳嬷嬷脸色骤变,立即道:“娘娘稍待片刻,奴婢去江太医进来为您诊脉。”

太后拉住她的手,摇了摇头,说:“不用浪费时间了,哀家的身体自个儿清楚。”

现在能醒过来,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芳嬷嬷低下头啜泣,肩膀一颤一颤的。

太后看了一眼就移开了目光,自顾自地说着,“那日在大火中看到她,哀家一眼就认出了她,那时候哀家后悔极了,为什么一开始没有认出她来,或许这样,就能多陪她些时间了。”

“可是等第二日醒来的时候,哀家就猜到了她这次回来的目的,想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哀家竟然不敢跟她相认,我怕日后看到他们相残,会接受不了。”

后面发生的事也确实如她之前所预想的那般,瑄王晋王还有小皇孙,一个接一个的离开,这也让太后越发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木清辞。

她没资格劝她放下仇恨,但也没办法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在自己眼前离世,所以皇后的葬礼,她也没有回去。

木清辞大婚,她本想回去送她出嫁,可临行前她就收到了那封信,信中所写,宣宁帝忌惮自己的亲姐,指使崔泰宁设计欲除之而后快。

知道这个消息的太后,更加的没法接受。

她甚至在想,是不是自己上辈子作孽太多,这辈子竟然让自己的一双儿女自相残杀。

“是哀家对不起他们,”太后一脸懊悔道,如果之前她没有应下朝臣所求,执意立济王为帝,亦或者是临越要求嫡子为质时,她拼尽全力阻拦,将宣宁帝带在身边好生教导,后来发生的这一切,兴许都能避免。

“娘娘,这件事跟您没关系,您莫要跟自己过不去。”芳嬷嬷跟了太后几十年,自是明白她心中在耿耿于怀什么。

太后方才情绪过于激动,现在头又开始疼起来,好像有无数双手在她头上敲击,疼的她险些晕厥。

芳嬷嬷见状站起身轻轻为她按摩,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她减少些痛苦。

“芳兰,这辈子跟着哀家,委屈你了。”太后轻声道。

宫里的宫女到二十五岁之后就可放出宫自由婚嫁,芳兰是她从娘家带进宫的,她本想为她寻一个靠谱的夫婿让她余生可依,可高化帝在位的期间,卫家因为与朝中大臣争权落败,父兄被贬,她在前朝没了支撑。

宣宁帝又在临越为质,后宫嫔妃虎视眈眈,芳兰不放心她一个人,就一直留在她身边帮她,一来二去,等朝局稳定下来后,芳兰年纪也大了,就劝太后歇了这个心思。

“当年如果不是因为小姐心善,奴婢的母亲和妹妹早就死在那个寒冬了,小姐这些年待奴婢极好,能够待在小姐身边,是奴婢的福气。”芳嬷嬷握住太后的手,坚定的摇摇头,神情无比认真,就连称呼,都换成了之前在卫府中的那般。

太后扯唇笑了笑,“这辈子你跟着哀家一直待在宫中,等哀家走后,你就四处去走走吧,总不能也一辈子困在黎安。”

“奴婢跟了您那么多年,没有您在身边,奴婢心中不踏实。”她从知道太后时日无多开始,就已经准备好去皇陵为太后守陵。

太后看着她眼角挂着的泪,喘了好一会气才又开口,“芳兰,今夜有星星吗?”

“有,今晚的星星很多,月亮也很亮。”

“哀家从前在府中的时候,最喜欢晚上坐在院中的躺椅上看星星了,你去把窗户打开一些,我想再瞧一瞧。”

“好,”芳嬷嬷应了声,转身的时候抬手擦了一下眼角的泪,走到窗边把窗户开到最大,回头问太后,“娘娘可看得见?”

太后轻点了下头,芳嬷嬷这才又折了回来。

太后透过窗户看向外面,这些天她重病昏迷,住持一直带着人在院外诵经,微弱的诵经声入耳,结合这静谧的夜空,就算再浮躁的心,也会渐渐静下来。

在皇宫中待了许多年,太后早已厌倦那里的尔虞我诈,所以这几年一直待在此处,就连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后,也不想回去。

一回到那个地方,总会不自觉的想起许多的伤心事,她想就这样在寺中安静的离去,也希望下辈子能够远离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