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问心台(156)

作者:春来秋往 阅读记录

一股无力感充斥着她的全身。

这条路比她想象中的要难走的多,一个屹立储君之位多年的人,又岂是这般容易对付的。

与他交锋数次,都并未占到多少上风。

木清辞梳洗完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宋夫人上吊自尽的消息也适时传来。

这件事本就在木清辞的预料之中,她也只是很平静的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

她心情十分烦闷,在这里待着也睡不着,便想出去走走,但又不想流空跟着她,思虑片刻,她扯过一旁的外衣穿上,翻窗出去。

这时候的街道上早已空无一人,木清辞身着白衣,披散着头发独自走在街道上,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道要去哪里。

就像她所要追寻的真相,跟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样让人看不清,摸不着。

过了一会儿,天上竟然又开始下起了雨,木清辞眉头轻蹙,觉得老天也见不得她好,心中越发的烦躁起来。

她不想回去之后还要再沐浴,便想找一个地方避避雨,前方刚好有一处破庙,她走过去推开门,恰好这时,天上闪了一道惊雷,骤亮的光线让她看清楚了里面的场景。

这间破庙里面,约莫有二十来个人,正齐刷刷的盯着她看。

突然,一道孩童的啼哭声打破了沉默,很快就被一只大手捂住,只发出呜呜的声音。

自己的出现确实会让这里的人感到不适,木清辞轻声说了句“抱歉”就退出来帮他们把门关上。

木清辞轻吐一口气,也没打算瞎折腾,准备回客栈了。

刚走没几步,她就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声音,“大晚上一个姑娘家都敢到处乱转,说不定是什么杀人如麻的魔女,你要是哭了惹恼她,等会儿她把我们全杀了怎么办?”

木清辞笑着摇摇头。

可是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她的脚步顿住了,“若不是当年长平公主谋逆,我们也不会受到牵连,如今只能过这种日子。”

“谁说不是呢,当年我儿子在靖康军,我还高兴了许久,谁曾想后来发生了那等事,光宗耀祖没成,反连累全家。”

“当年的箫将军一直主战,他自己倒是屡立战功,威名远扬,可苦的还是百姓,赋税增加,有些人交不上被活活打死,最后他竟然还谋反,真就应该将其挫骨扬灰,这才能解大家的心头之恨。”

“就是。”

木清辞驻足原地,心中浮现出一股极强的怒意,她很想冲进去与他们理论,她想告诉他们,阿娘没有谋反,当年若是不战,边境百姓根本没有活路,若是陵台关大捷乘胜追击,与临越的争锋根本不可能持续那么多年。

可这也只是她的片面之词,有谁会信呢?

且他们方才的话也没有全错,他们确实是因为阿娘而受到牵连,当年阿爹是守住了边境的安宁,可摩擦不断,所需军费数额较高,百姓的赋税也随之增高,部分人家确实承受不住。

就连她现在,为了洗刷当年的冤屈,加剧党争,惹得朝堂动乱,又何尝不是在这岌岌可危的江山上又添了一把新火。

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又有谁说的清楚?

不过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评判罢了。

木清辞此时有了一种自暴自弃的想法。

反正她也没多长时间可活了,真相当真就这般重要吗?

这些人过得怎样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她想要报仇,直接去把当年涉事之人杀了不是更好吗?

就算不知道幕后之人是谁,那她与木翎泽合作,等他登基,率兵直指南靖,将南靖朝堂的官员全都杀了不就行了吗?

她费那么大劲是为了什么呢?

木清辞眼眶早已通红,她越想越迷惑,好像自己做的这一切,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姑娘。”

身后传来一道略显沧桑的声音,木清辞回过头,迷茫的看着从屋里走出来的一位老奶奶,她手里拿着一把油纸伞朝她走来,离近了就拉起她的手将伞柄放在她手中,“这里人多,我不敢擅作主张留下你,但马上要下雨了,这把伞你拿着,大晚上的淋了雨容易感冒。”

木清辞没有说话,就睁着眼看她。

老奶奶也没有与她多说什么,似乎追出来就只是为了给她这把伞,对她说了一句“快走吧”就进去了。

木清辞盯着手中的伞看了片刻,这把伞看起来很破旧,但是对于他们这种生存本就艰难的人来说,能够拥有一把伞已是很不容易。

她为什么要把伞给她这么一个毫不相干之人?

这么些年经历那么多白眼与谩骂,她竟还愿意对别人付出善意吗?

木清辞心中的戾气渐渐消散,她最终也没有把这把伞带走,而是走回去将它放在了门口,转身走出了破庙。

没走几步,木清辞就看到撑着伞朝她走来的沈榭,她加快脚步朝他走去,“你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

“下去看了看,除了一些兵器和金条还在,其余的全都被炸毁了,一个人都没活下来,我不放心你,就让慕容珺留下善后,我便提前回来了,结果发现你人不在,以为你又要准备跑,这不赶紧出来找了。”沈榭伸手摸了一下她的头发,见没怎么湿才回答她。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木清辞小声问。

“你哪次心情不好不是一个人偷跑出来乱逛,且从来都不知道拐弯,顺着直线一条路走到头。”

木清辞:“......”

沈榭伸手牵起她,“走吧,先回去再说,大晚上穿成这样,还披头散发的跑出来,也不怕吓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