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远了,太久了,要出了点什么事他都赶不过去,要是……
他还在皱眉想着各种万一,言安却冷不防踮起了脚尖,当着众人的面捧起他双颊亲了下去:“这样行了吗?这下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喜欢你了。”
启墨:这一个月他都不想漱口刷牙吃饭了。
///
言安不在的时候,不想独守空房的启墨便经常跑到王宫里去。
王也没少揶揄他:“啧,朕都抢不过言安,要是言安在城里,朕想见你一面都难!哪像现在勤得很!不知情的人以为你谋划着什么!”
“臣没谋划什么,防着别人谋划什么倒是有。”启墨老实道。
说实话,王现在的健康状况着实令人堪忧,几乎每天都有太医进出寝宫。
因为每况愈下的身体,大臣们在傅宰相的带领下请求他赶紧立太子,好安定大周。
“瞧瞧这帮人,朕还没死便开始替朕算计了。”王叹了口气,“得了,朕不就是想多看看,多想想,挑个最合适的人选嘛!”
“不管陛下选了谁,臣都会倾力协助。”顿了顿,他轻笑,“再不然臣就和言安搬到乡下种菜去,他说这样日子很惬意。”
“别别别,你走了可是大周的损失!给朕好好干到退休为止!”王随后转移了话题,问起了十四皇子,“十四快回来了吗?”
“嗯,十四殿下这两天应该能到京城了。”启墨恭敬地回道。
言安那时候问他既然和众多皇子一起长大,那和谁最要好,他想都不想就说:“十四殿下。”
小妻子拉着他问为什么,他想了想说:“他性格最好,值得深交。”
现在想来,王也深有同感所以最后把太子之位传了给备受人民爱戴的十四皇子。
立旨的时候,王传了好几个高官,包括启墨和傅宰相,一笔一字在几人面前写下了大臣们心心念念的圣旨。
得知王位将要被传给十四皇子,傅宰相最先坐不住了:“可最聪明也最威武的不是九皇子吗?”
王没有生气,只是看了傅相一眼:“王不需要是最聪明或是最威武的,他只需要懂得用人,因为显然朕也不是你们之中最聪明的,论武艺朕也打不过启将军。”
顿了顿,王又道:“朕选择太子的标准为理智,有远见,并且爱惜子民就行,其余的朕相信爱卿们都会用心辅佐太子的,对吧傅相?”
离开了宫殿了傅宰相脸色比吃了屎更难看。
经过对方身边时,启墨毫不意外地被留下:“是你干的好事吧?启将军?”
他停下了脚步,不客气地回呛:“我才是要问傅相,哦,不对,应该说是傅家人好大的胃口啊?想要一家独吞三国?”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再加上王的从旁协助,他们终于顺藤摸瓜找到了傅家的根源。
是元国皇室。
八十七年前的三国混战,元国差点被灭,而所有人都以为战场上的三皇子已经死了,可其实没有。
他隐姓埋名,换了身份,重新在大周像一个普通人一般生活,开枝散叶。
而九皇子的生母便是傅家的远亲。
于是九皇子不仅仅是大周九皇子,更是元国皇室流落在外的子嗣。
目前九皇子知不知道自己身上流着元国皇室的血他不清楚,可撇去对方的身份背景,这位皇子显然不是当王的好人选。
自知身份都被扒了出来,傅相没有否认,只是道:“将军,有远见的人应该都知道统一天下才是长久避免战争的办法。”
启墨耸了耸肩:“或许是吧,可你不仅背叛了王还伤害了我爱惜的人那就很抱歉,我得和你对着干。”
看了眼这个他曾经敬重的长辈,他叹了口气:“收手吧,傅相。”
第20章
王立了太子以后,结果第一个赶回京城的不是新晋太子十四皇子而是不满的九皇子。
他入宫找王讨说法:“父王,就算不是儿臣,那至少也得是七哥吧?凭什么轮到这常年不在城的十四弟?!”
“他最合适,从性格脾气三观来说,而且和朝堂大臣们也合得来。”王没有发怒,好脾气地解释了一番,甚至还哄他这个闹腾的儿子,“你是比你十四弟聪明,武艺也比他更好,但王位不仅仅是靠这两个特质就能胜任。”
九皇子开口就要打断却被王伸手制止:“想要金钱赔偿还是哪家千金父王给你找,反正别惹事,当朕说废话?让你别惹事你瞪人家启将军干什么?”
好无辜的启墨继续当木头:都怪王啦,和你好大儿谈话非让他在里头守着干什么?无端被扯入战场啊!
“朕先警告你了,别想动启家,要是因为你的私人恩怨还是意气用事而伤了国之根本,那将来大周有什么事你就是千古罪人了。”
王说得严厉,听得他都很是汗颜:国之根本?不好吧,这么捧他们启家?尤其是现在有了他家安安,他更想弃国回乡种菜了啊!
他瞧瞧瞄了一眼九皇子铁青的脸色,显然后者还是很不爽啊!
果然,下一秒便听九皇子抱怨道:“到底是才是您的儿子啊?!”
“朕那是实话实说,你别犯胡涂,你以为现在对你阿谀奉承的人是真心对你好?”王摇摇头,“很多事父王不对你一一说明是不想给你增添烦恼,如果你真如此不满,那你和启将军打一架,打赢了我就考虑换你当太子。”
启墨:??
他的武艺是全国之最,别说大周,就算是大言还是元国都没几个能在他手下撑过几招的,好面子的九皇子自然不会应下这挑战,只能怒气重重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