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穿越时拿错了剧本(216)+番外

作者:圆不溜啾 阅读记录

村长敷衍地笑了笑,指着前面的店铺道:“公子,这是米铺。”

小九原本只算买自己一个月的口粮,等进了铺子后,临时改了主意,一口气买了六七袋大米。光是这些,小尾巴拉起来就很吃力了,更别说还有其他东西没买。

村长有些为难,不过,不等他开口,小九直接让人去驿站雇了几辆马车运货。

连同孙阿婆买的那些,一起送到了雪松屯。

几人坐着骡车返回。

大夫开了一堆药,小九拿过来看了一眼,都是些镇静安神的药,想来用处也不大。

他将药递了去,一路也不曾说过什么话。

等到了村子,小九把自己买的东西分作七份,拿走了自己的那份后,让村长将其余的送到村里其他人家。

这些东西可值不少钱。村长有些犹豫,收下吧,太贵重了不太好;不收吧,今年地里没多少收成,怕是要过个苦冬了。

小九没给他回复的机会,拎上东西直接出了村长家门:“若是不想要,就扔了。”

“我一个人吃不完,放着也只是坏掉。”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收下就有些不识趣了。

村长千恩万谢地送走了小九。

雇来的车夫将东西送完后,准备离开,返回县城。

小九在村口拦住了其中一人,递给了他两封信和银两:“麻烦到城里帮我寄出去。”

车夫收下信,看了一眼,一封是寄往北安城,另一封竟是寄往帝都的,心中不由猜测起这位公子的身份。

小九再次经过田地时,心情却与昨日大不相同。

这个村里没有年轻力壮的人,没有耕牛,就算有百余亩的良田,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点荒废,无法种出养活自己的粮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田地,竟没有人来抢夺,多半不是周围的村民良善,而是其他村也和雪松屯的情况差不多。

食物分到了众人的家里,可村民看起来和平日里并无区别。小九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仍是那种空洞的眼神。

在小九的印象里,他父母还在世时,只有过年家中才会如此奢侈。能吃到丰盛的饭菜,应当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小九看着仍坐在田埂上发呆的李老头,有些茫然。

小九不是一个会主动与别人交际的人,而雪松屯的村民也仿佛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绝了其他人的靠近。哪怕小九同李老头住在同一个院中两个月了,两人对话的次数屈指可数,和陌生人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在这种冷淡的氛围中,雪松屯终于迎来了它的冬天。

鹅毛大雪几乎将整个村子都埋了起来,唯有青松直挺挺的矗立在天地之间,傲雪凌霜。

那样的雪景确实有些壮观,可它也带来了足以冻碎人骨头的寒冷。

家家户户烧起了炕,躲在屋中足不出户。

小九坐在门窗紧闭的屋中,饶是他极为擅长忍受孤独,此时也觉得无聊枯燥得像是死了一样。幸好屋里还有些书籍,勉强能拿来打发时间。

小九不由看向李老头房间的方向,突然有些好奇:他在做什么?他连书都没有,一个人在屋里会做什么?

小九裹上厚厚的冬衣,拿起一罐灯油作为借口,敲响了李老头的门。

屋内没有人应声,小九顿时有些担心,直接推开了门。

李老头坐在炕上,就像他平日坐在田埂上,望着斑驳的墙壁,如同雕塑似的一动不动。

“老伯?”小九唤了一声。

李老头这才缓缓转过头,许久应道:“公子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给你送些灯油。”

李老头下床,接过灯油,道了声谢。

小九没有离开,而是在床边的板凳上坐了下来。

李老头静静站着,没有撵人,也没有寒暄。

小九先起了话头:“冬天这么无聊,你不去找其他人窜窜门吗?”

李老头给小九倒了碗热水,坐回炕上,回道:“去谁家呢?”

姮娘家不方便,王阿婆又聋又哑;村长的媳妇瘫在床上,他得时时照顾;周家的弟弟稍微受一点刺激就闹,哭天喊地;陈先生爱说教就算了,还总是用些之乎者也让人听不懂的话说教。

这一村的人,竟凑不出能在一起唠嗑的两家人。

小九又不知该说什么了,干坐了一会,便起身离开。

第126章 番外——小九篇(下)

就在小九觉得自己快疯了时候, 他等的人终于到了。

小七带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出现在了村子门口。

那时天已经渐渐暖和了。虽然偶尔还下雪,却不会特别大,至少马车进村不是问题。

小七穿得像个球一样, 身上还披着貂, 就算如此, 牙还是冻得直打颤;反倒是她身边的老人,只是外衫里面多加了件袄子,身形挺拔,面色红润。

“小九这个让人操心的混蛋!”小七咬牙切齿地嘀咕了一声, 随即大声喊道,“小九, 人呢?出来接姑奶奶!”

李老头家在村子中间, 自然是听不到。幸好村长还没耳背, 辨认了几遍,确定自己没听错,赶紧起身出门,一眼就看到了村口的两人。

村长快步迎了上去, 惊讶道:“两位怎么会这个时候来雪松屯?”

小七拱手客客气气地行了个礼道:“你们这两三个月前, 是不是来了个长得虽然不错,但一脸阴沉的男人。我找他。”

村长恍然, 心道:也是,这位姑娘一看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肯定不是村里认识的人。

“那位公子住在李老头家,小老儿我带二位过去?”村长自我介绍道, “我是这里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