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寡嫂出逃后,疯批权臣强娶豪夺(71)+番外

作者:绾湘 阅读记录

他们是四皇子的人。

当时皇帝重怒,下令将四皇子圈禁,又剥去了他的皇室身份,降为了庶人。

而当时的二皇子,也就是现在的太子,顺利被立为了储君。

太子太傅三年前开始辅佐太子,应当是发现了这件刺杀案的疑点。

只可惜还未禀明皇帝,仅仅辅佐了太子短短两月,就在家中遇害。

到现在都没有抓到凶手。

太子太傅原先在朝中任翰林院学士,又与谢家是世交,是谢寒照的启蒙恩师。

只可惜,三年前谢寒照还没有弃武从文。

他入了刑部后,第一件事便是私下查探了太子太傅被杀案与皇帝被刺案的卷宗。

案件疑点诸多,这一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新的证据,案子只是表面上已经结案。

一直到前些日子六皇子归京,案子又重新被人拎出水面。

如今皇帝虽然没有明面上对太子起疑,但心里已经对太子有了隔阂。

这个节骨眼上,宫里的几位皇子全部虎视眈眈,想趁着这个机会夺嫡。

谢寒照这时候是得回去了。

他看向若风:“你拿着我的鱼符,去宁邑。让宁邑知县严查这几日进城之人,进出城要有专人把守,按照画像逐一核对。”

柏年县知县和若风都是一惊。

鱼符可是证明官员身份的信物,由朝廷派发,就这么让一个侍卫拿着走了?

还只是为了找一个女人……

若风不敢接:“小侯爷,这……”

谢寒照没空与他扯闲篇,他直接将鱼符朝着若风扔了过去。

若风虽然不敢接,但是更不敢让鱼符落到地上。

他稳稳的接住了抛过来的鱼符。

谢寒照已经翻身上马,“有消息的话,让人去上京城送信给我。”

若风只得接令:“是。”

临走前,谢寒照又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江知年。

江知年冲他拱手。

他什么话也没说,扬起马鞭离开了柏年县。

呜呜泱泱的一群人,又从江知年的家门口散开了。

他总算是能喘口气了。

“宋昭”口中的人根本就不是荼州的人,也不是什么纨绔。

而是谢寒照。

怪不得他能命令荼州刺史。仅仅用了三日,便将画像送到了各县邑。

江知年呆立的站在原地,一时还没有从刚刚的压迫中回过神。

杨月荷与祝妙清一起吃完饭后,祝妙清亲自送她出了门。

杨月荷刚出来,就瞧见了站在家门口发呆的江知年。

她站在祝妙清的门口,朝他问:“江县丞,你在门口站着想什么呢?”

他回过神来,浅淡一笑:“没什么,宋姑娘呢?”

听到声音,祝妙清探出了头:“江大人。”

“宋姑娘,我有事找你。”

祝妙清送别了杨月荷后,便直接去了江知年的家中。

他没请她进屋,直接站在院中开门见山:“宋姑娘,我刚刚见到谢大人了。”

祝妙清惊慌的抬头看他,听到“谢大人”三个字,一时心跳如擂鼓。

她僵在原地,从头到脚一阵寒意袭来,“在哪里见得?”

“他刚刚来了柏年县,现下已经走了。”

听到他走了,她才从巨大的惊慌中稍缓过来。

江知年蹙眉,慢吞吞的开口:“宋姑娘,真正要强娶你的人是……谢大人?”

都这时候了,她也没有瞒下去的意义了。

而且江知年帮了她不少忙了。

她说了实话:“是他,不过我的身份……着实尴尬,无法在他身边周旋,所以才躲到了柏年县。”

她没说她是谢寒照的长嫂的事情。

这层关系,太难以启齿。

而且,是受世俗千夫所指的。

“江大人,这些时日你帮了我许多,我实在无以为报,却也不能继续给你添麻烦了。我今晚便——”

“宋姑娘,你不必如此紧张,谢大人已经回京了。”江知年打断了她的话。

祝妙清表情滞住:“回京了?”

“嗯,我瞧着京城来了人将他叫了回去。他让自己的手下拿着他的鱼符去了宁邑。这些时日你先安心在这里待着,宁邑是荼州最大的县邑,又处在两州交界,来来往往的客商很多,他们就算是逐一排查也要查一段时间,更何况,他们只能私下查探。”

祝妙清感谢的话还没说出口,屋中忽然传来了一阵咳嗽声。

江知年赶紧回了屋。

她只好先等在外面。

江知年的母亲周氏透过窗户,瞧见月色下站了一道人影,一看便是个女子。

她咳了两声后问:“是租你姑母家院子的那姑娘吧?”

江知年点头:“是。”

“人家一个姑娘家独自在异乡,你能帮衬就帮衬些,别让她在咱们这里受了委屈。”

“我知道,娘。”

他将刚刚熬好的药喂给周氏喝下后才出去。

“宋姑娘,你安心住下就可,纵使他手眼通天,权势滔天,他到底也是朝臣,大邺的律法定能牵制住他。”

第62章 他偏要强求

祝妙清回去后,还余惊未了。

明月见她脸色苍白,忙问:“姑娘,您怎么去见了一次江大人,回来就这样了?”

她表情木讷:“刚刚谢寒照来了。”

“什么?!”

她半垂着眼帘:“江大人又帮我瞒了过去。”

明月叹气:““咱们这才到了几天,江大人也帮了咱们太多了。”

比起这些,她更怕的是,若是谢寒照发现了江知年骗了他该怎么办?

祝妙清收回胡思乱想,说道:“我刚刚听着江大人的母亲好像病了,明日你戴上帷帽,去买些补品替我送去吧。”

上一篇: 喜缠金枝 下一篇: 上京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