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367)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苏喆没听清,追问,“你说什么?”

许怀义大声道,“我说天太冷了,大家伙儿只穿一身棉衣不抗冻啊,你的小厮借我用一下呗,让他帮我跑趟腿,去湖田村,找我媳妇儿,从庄子上,拉一车羽绒披风来,还有手套,袜子,鞋垫,口罩,给同窗们分一分,算我送的。”

今天肯出来的,不管出于啥目的,都是支持他工作,他不得表示一下、暖暖人心?

苏喆作为商人,深谙此道,一听就明白,但他却不得不承认,他想的总比许怀义慢了一步,就如现在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便没能抓住。

他心底漫过叹息,面上却痛快的应下,吩咐跟随在侧的贴身小厮,去帮许怀义传话。

周围离得近的学子,听到这话后,纷纷表示感谢,没想到出来一趟,还能白得这么大便宜。

如今羽绒披风卖的很火,价格自然也贵,据说穿着轻薄抗风,要风度有风度,要温度有温度,特别受那些达官贵人们欢迎。

许怀义无偿送给同窗,可谓是大手笔啊,今天报名的学子,可有三十多个呢,几百两银子没了。

许怀义道,“你们别谢我,我是借花献佛,做披风的羽绒,都是苏七少让人寻来的,织手套袜子的毛线,也是苏七少费了大功夫,从西北让商队带来的,他才是功臣呐,就口罩,是我家出力做的,哈哈哈,那个不值几个钱……”

众人对其他的东西,都还算熟悉,唯独不知道这个口罩为何物,等到许怀义从怀里掏出来,大刺刺的戴到脸上后,一个个的惊讶不已。

这咋跟大晚上的去干坏事,为了被人认出,戴的那蒙面巾似的呢?

白天戴这个真的合适?

许怀义一路上不厌其烦的跟他们科普口罩的用处,强调了好几遍能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等到了灾民新村后,总算有那么一半的人愿意配合了。

他终于不再特立独行,像个显眼包似的,被人围观。

新村的受灾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那些临时搭建的窝棚几乎全部被大雪压塌,灾民们无处安置,裹着破旧的被子,躲在背风的墙根处,哆哆嗦嗦的哀嚎,升起的火堆,也抵挡不了寒风呼啸,所过之处,沙哑的咳嗽声频频响起,听的人刺耳朵,还有人已经发了热,却只能靠雪来降温。

画面凄惨,便是心硬的人,也不愿多看。

许怀义找到负责这里的官员,说是官员,其实是末流的小吏,有门路的谁愿意留在这里活受罪?好在对方态度不积极,却也勉强愿意配合他的调派,敲着铜锣,一番吆喝,让所有灾民知道,需要重新分配住处。

已经出现咳嗽、发烧症状的,都安排在一间屋里,之前捐的药,还有存底的,先熬了紧着这些人喝。

至于其他人,只能尽量挤一挤,等度过眼下的困境后,再另行分开。

原本住在土坯屋的人不愿意,好言好语相劝后,若还是不同意的,便只能强制执行。

这些工作零散琐碎,做起来十分麻烦,许怀义等人四下游说巡查,着实费了一番心血。

还有盯着有人闹事生乱子,其中辛苦和难处,唯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好在,有付出便有回报。

忙活一上午,灾民们暂时安稳下来,至少有了个遮挡的地方,热乎乎的粥也没断了,生病还能有药给治,那些因为大雪崩溃、无助、绝望、寻死的种种负面情绪,还没来得及发酵,便被按下去了。

中午,精武学院的学子,凑在一间屋里吃饭,这会儿,人人都有羽绒披风,手套、口罩,也是全员皆配备齐全,吃着香辣的火锅,大冷的天,硬是热出一身汗来。

苏喆的小厮去湖田村传话后,顾欢喜就毫不迟疑的让卫良去庄子上,装了一车羽绒披风,以及手套、袜子、口罩等物,给许怀义送了去。

顺便还带了火锅底料,切好的羊肉片,大白菜、豆腐,还有些能涮着吃的干货,怕一群大男人吃不饱,又装了一袋子馒头和几瓶腐乳,馒头切片,放在火上烤的焦黄,抹上腐乳后,味道不比吃肉差。

众人吃的心满意足,皆赞顾欢喜贤惠能干、想的周到。

许怀义对别人夸自己媳妇儿,向来没啥抵抗力,来者不拒,全都笑纳,还顺便自己又炫了一波。

众人自此,对许怀义又有了新的认知,这就是个妥妥的媳妇迷儿啊。

第323章 匹夫有责一更

顾欢喜可不知道,许怀义又给他拉好感了,她一上午忙的很,就没个清闲时候。

吃完早上饭,见雪还没停,就去库房,整理家里的存粮,估算了一下还能撑多久,粮食是足够吃的,腊肉、白菜、萝卜啥的,也都不缺,只鸡蛋、鲜肉,还有鱼啊,是不好买了,不过,还是给了抱朴几两银子,让他去附近的集市上转转,看还有人摆摊子吗?碰到吃的东西,不拘是啥,都给买回来。

家里虽是不缺,但庄子上还养着不少人,总不能光叫他们吃窝头、咸菜,隔三差五的,还是要做一顿荤腥的补充下营养,毕竟,他们干活都挺卖力的。

她还教着卫慈如何快速的生豆芽,大冬天缺菜,豆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便是吩咐卫良多烧些木炭,不光家里用,多余的就给许怀义送去,这些时间,他要去灾民新村那里执勤,少不的得挨冻,有木炭,点个火盆,也能少受几分罪。

最重要的还是去找焦大夫说用药方换取药材的事儿,焦大夫听完后,几乎不做考虑,便痛快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