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被猛兽盯上,你一个不注意,就会扑上来撕咬你的皮肉。
“那可咋办?”
“谁知道呢,咱们能帮着管一管城外的灾民,已经是尽了全力,登州、青州那边,实在鞭长莫及。”
“怀义,你说呢?”
许怀义道,“朝廷总会有办法的,如王兄所说,咱们再着急,也鞭长莫及,咱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帮了城外那么多灾民安置呢,几万人的生死存亡,还有京城的安稳,都有咱们的一点功劳,足以问心无愧了。”
赵三友张张嘴,还要说啥,就听许怀义话题一转,“其实,我是有点想不通……”
他下意识的接话,“想不通啥啊?”
许怀义眉头紧锁,“想不通,从青州来的灾民为啥比其他受灾府城都要少。”
赵三友纳闷,“有这回儿事?”
王秋生接过话去,“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确实青州的灾民要少,按说,受灾的那几个府城,青州的人口可是最多的,但实际逃难来京城的,还不如别的州府一半……”
“也许,是青州赈灾做的好,他们不需要逃难?”说完,赵三友触到许怀义无语的眼神,一下子反应过来,“嘿嘿,把你给忘了,要是赈灾及时,咱们咋会遇上呢?”
苏喆状似随意的问,“这么说,青州也没什么可行有效的赈灾措施了?”
许怀义含糊道,“我们在桐县,离着青州府城还远着呢,城里是个啥情况,属实不知道,但我们县里是没啥救济的,去县衙问,就是朝廷没拨粮食,他们有心无力,粮食都征调去了边疆,只出面抓了些小贼,但没啥大用,偷抢粮食的事儿,时有发生,还有越演越烈之势,粮铺也都关了门,拿着银子都没地方买去,我瞅着不对,这才说动村里人,提早一步进京。”
赵三友满脸庆幸的道,“你们提早走就对了,省下多少麻烦啊。”
后走的那些,统计一下每家每户最后活下来的人数,就知道经历有多惨了。
苏喆又问,“你们没去青州府城看看?”
许怀义道,“路过那里时,停了一会儿,城门外大批的灾民等着善人施粥,据我所知,青州受灾情况比相邻的几个府城还要严重,不过城里富户多,几乎都存有余粮,还有水井,日子倒是不算难熬,但也有离开的。”
“青州也没开仓放粮吧?”
“没有。”许怀义假作不解,皱着眉头自言自语,“所以我才想不通,那么多灾民都去了哪儿呢?总不会都死在了路上吧?说起来,我们许家村,前几天,还又来了一拨人,就是后走的那十来户,活下来了也有三分之一呢。”
让他这么念叨,其他人都觉得了不对劲。
李云亭忽然道,“我听说,有些黑矿,会私底下抓人去干白工。”
赵三友闻言瞪大眼,“你的意思是,那些灾民在半道上被人抓去开黑矿了?”
李云亭瞥他一眼,“我可没说,我只是猜测,会有这种可能性发生。”
赵三友,“……”
当他傻吗?
王秋生皱眉道,“可灾民那么多,一个黑矿用的了吗?而且,一下子消失那么多人……就不怕被人发现?”
谁会有那么大胆子啊?
许怀义意味深长的道,“若是普通百姓,一下子少那么多,肯定会被人起疑,但灾民却不会,你们没逃荒不知道,我亲身经历过,路上乱着呢,我们走的早,尚且还遇上好几桩麻烦,后走的那些,天天睁眼闭眼都是打砸抢盗,要不咋死那么多人?若是有人冒充山匪劫道,抓多少人去,也不会有人起疑,更不会有人关心,自身都难保,谁还管得了其他?”
第315章 养兵?一更
许怀义的话,足以让屋里的几人浮想联翩,但再说下去,就有点过于敏感了,恰好伙计端了菜来,苏喆便热情的张罗起来,众人顺着他的话,纷纷举起筷子开吃。
春水楼贵有贵的道理,菜品不但做的精致,味道也是极好的,一时间,几人都顾不上再闲聊。
菜过五味,有个小伙计进来,凑到苏喆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等他出去后,苏喆也没瞒着,“楚王世子来了,就在咱们隔壁的包间里吃饭。”
楚王是当今皇帝的叔叔,可实际年龄,俩人其实只差了一岁而已,楚王是开国太祖爷最小的儿子,还是嫡子,可惜太祖爷驾崩时,他年纪太小,皇位便给了当时的贤王,也就是先帝,先帝在位二十多年,后又传给当今建兴帝。
建兴帝是嫡次子,长兄因为腿疾,错失皇位,被封了秦王,平时养养花草,溜溜鸟,过得很是逍遥自在。
说起来,如今京里封王的,就那么几个,却都很是低调,身上也没什么差事,只楚王担着个宗令的头衔,管着宗人府的大小事宜,却是个老好人,整天笑眯眯的,皇室中的人都不怎么怕他,不过,这些年,皇室倒也没拿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
这位楚王世子,跟他父亲很像,人缘很好,谁都不得罪,说话三分笑,待人十分亲和。
不过再亲和,也不是他们眼下的身份,可以随便去结交的,所以苏喆说了后,众人都没啥反应,该吃继续吃,该喝继续喝,只敏感的话题不再提了。
防着隔墙有耳。
谁想酒足饭饱,众人离开时,刚出了包间的门,就撞见了楚王世子元廷。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生的风流多情,一看就是情场上的高手,大冬天的摇着把扇子,颇有些些意味深长的看着他们一行人。
那眼神,属实叫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