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271)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饿殍遍野,容易引发疫病,盗匪横行,容易带来暴动民乱,易子而食……丧失了人性,就是一群毫无底线的魔鬼,谁知道魔鬼会做出什么事儿?不要觉得他们还离咱们很远,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甭想躲过去。”

孟平顿时白了脸,“我家在村子里,村民们大都手无缚鸡之力,这要是让灾民们冲进去,那后果……”

不堪设想。

许怀义道,“我们村已经组织了巡逻队,白天晚上都有人值守,进村的路口也竖上了屏障,就防着有人闯进来作乱。”

听了这话,孟平都坐不住了。

赵三友眼睛一亮,“你们村还挺有眼光,也知道团结互助,不错啊,有巡逻队,就能挡一挡。”

许怀义笑道,“这都是逼出来的,逃荒的时候,不这么干,晚上压根不敢睡觉,一开始,村民们都老实,手里拿着砍刀也不敢见血,后来,又是山匪又是野狼,如果不狠点,命早就没了。”

赵三友唏嘘道,“怪道说逃荒是九死一生呢,确实不容易,你们也是福大命大,一个不落的都保住了。”

许怀义随口道,“我们走的早。”

李云亭却转头看了他一眼,走的早是其一,却不是关键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许家村有许怀义在吧。

孟平忧心忡忡的再次问道,“有啥别的办法吗?”

许怀义摇头,“除非朝廷出面赈灾。”

赵三友低声道,“想都别想了,据说国库空虚,连给西北筹措粮草都有心无力,那些官员们天天在朝堂上嚷嚷哭穷,还有人说,旱灾是因为那啥,让皇帝下罪己诏呢,皇帝气的都罢朝了。”

许怀义好奇的问,“哪位大人这么猛啊?”

赵三友冲他意味深长的笑,“左都御史曾大人,跟你还有点关系。”

“跟我有关系?”

“曾大人是孙钰师傅的岳父,你说有没有关系?”

“……”

行吧,这关系还真牵扯的上,而且,要说近还挺近,他以后得喊曾大人的闺女为师母,当亲娘一样孝敬,对曾大人,势必也要当长辈供着。

好嘛,认个师傅,得多出一大帮子亲戚来。

赵三友又道,“所以大家伙儿都眼红你,你这个师傅认的可真不亏,拜一个师傅,立马拥有大半个朝堂的人脉关系。”

许怀义干笑,“你咋不说认个师傅,还多了一大堆责任呢?”

赵三友不傻,很快就反应过来,“倒也是,这世上,就没有光占便宜不付出的道理,有利就有弊吧。”

孟平不想听这些,他把话题又拉回去,“朝廷没法赈灾,那其他人呢?就没有办法让那些高门大户出面吗?”

王秋生叹道,“难!”

高门大户里,谁家也不傻,眼下朝廷都空虚了,他们要是一个个财大气粗的,那不是扎皇帝的眼吗?

就是有粮,也得装穷。

李云亭冷不丁的道,“有个挑头的就好了。”

赵三友道,“苏家咋不挑头呢?作为皇商首富,苏家指定不缺粮食和银子啊,这会儿站出来,等灾荒过去,百姓谁不念他的好?苏家的声誉必将更上一层楼,这对二皇子,可是大大的好处,竟然按兵不动……”

王秋生若有所思,“难道是在等时机?”

赵三友哼了声,“还能啥时机啊?是觉得眼下的情况还不够糟?再等下去,人都死没了,还赈济个啥?”

气氛一时凝滞。

片刻后,王秋生苦笑道,“算了,这些事儿我们都掺和不上,还是老老实实的抓紧训练应对月考吧。”

许怀义点点头,“王兄说的对,不过今晚上,我得请个假。”

“请假干啥?”

“去看宝灵寺大师念经啊,心诚则灵,万一再次出现神迹呢。”

第240章 打雷二更

许怀义的提议,没得到相应,赵三友和王秋生都表示不想去看,孟平倒是会请假,却也是想回家做下安排、

至于李云亭,他压根不信神佛。

下午上完课,许怀义就换下学院服,拎着个包袱走了,除了他,学院今晚还有不少人都请了假,他们倒是没出城去宝灵寺,而是上了春江楼。

春江楼在京城非常有名,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而且收费也没有高的很离谱,寻常人狠狠心,也能进去潇洒一晚,当然,只能在一楼转悠,有钱有势的才能登高临顶,站在七楼的观景台上,俯瞰京城。

当然,为了避免有窥探皇宫的危险,春江楼建的位置离着皇宫很远,反正以凡人的目力,是甭想看清啥。

随着夜色一点点黑下来,城外倒是比城里还要热闹,大量的灾民聚集在宝灵寺附近,等着慧信大师念经解救他们于苦难之中。

许怀义从学院离开后,先进房车换了身不起眼的短打,脸上做了一番伪装,这才闪身出来,随意找了个处地方,喝了碗羊汤,吃了几个白吉馍,从店里出来时,街道上灯火通明,尽显风流繁华。

他低着头,打听了昌乐侯府在哪儿,便直奔而去。

昌乐侯府住在东城,地段显贵,但那是祖上的荣誉,后来就透出几分颓败之势,直到家里的庶出姑娘从侧妃扶正,世子从仅次于苏家的皇商赵家里,选了个姑娘当妾室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有了权,又不缺钱,日子自然就好过了。

今晚,侯府里正办家宴,当家主母李夫人的寿辰,只是碍于眼下的紧张形势,怕大操大办碍了皇帝的眼,更怕督察院的御史弹劾,便没有光发请帖,只自家人聚在一块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