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村长听的一头雾水,“啥意思?”
许怀孝更是不懂,“修文,你说的明白点儿。”
刘修文反应过来,只好用大白话又说了一遍。
这次徐村长听懂了,“也就是说,先考策论,策论通过后,去考武艺,武艺分三项,骑马,弓箭,拳脚功夫,对吧?”
刘修文点点头。
徐村长转过头来问顾欢喜,“怀义会写策论不?”
顾欢喜斟酌道,“粗浅的懂一点,但报名时,他问过武学院的人,这是进学考试,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多,只要略懂文墨就可以,重点是体能、武艺,其他的等进去后,会有专门的老师教授。”
听了这话,徐村长心里总算踏实了,不止他,许怀孝和刘修文对许怀义的武艺都非常的有信心,毕竟是能一招击败镖师、还能砍死狼王的人,武艺还能差了?
被几人议论的许怀义,此刻才踏进精武学院。
今天来考试的并不多,连上他在内,才十五个人,许怀义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圈,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平民百姓,穿着深色耐造的粗麻短打,甚至,还有几个人的衣服上打着显眼的补丁。
他心里诧异,眼下搞不清为啥,后来才知道,那些权贵子弟靠祖辈荫庇,不用考试就可以入学,还有三品官家里的子弟,也有相应数量的名额,所以,所谓考试,只针对平民百姓,是普通人进阶的一道门槛。
至于为啥人数少,则是因为平民百姓在这个圈子里吃不开,虽说有制度压着,要求学院里的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但真正能做到的却没几个,平民学生就是低人一等,被欺负了,也不敢找老师告状,不然会遭到更严重的报复。
久而久之,导致普通百姓对精武学院望而却步,再羡慕向往,也不敢轻易尝试,受不了那个委屈,也怕等不到武举就被折腾残了。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跃跃欲试,无他,精武学院里不管是教授兵法的先生,还是教授武艺的师傅,都是当下最厉害的一拨人,名师出高徒,意味着将来武举上榜的希望就大,另外,进了这里,也意味着一脚踏进了贵族圈子。
虽然不好混,可一旦混出点名堂,那就是一步登天啊,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还是值得搏一把的。
当然,能搏出头的,凤毛麟角。
倒是被折腾的待不下去,中途退学的大有人在。
这也是为啥许怀义临时来报名,都能被热情招待的原因,因为平民学生太少了,而开国皇帝曾定下规矩,为了防止这里的资源被权贵子弟都侵吞霸占,平民学生的比例不得少于三成。
眼下,许怀义不知道这些内情,只猜测或许是精武学院的束脩太贵,才导致报名的人少,老话说穷读书,富学武,是有道理的,家里不够殷实,想练一身好武艺,太难,除了请师傅指导,还得吃的好,讲究点的,还得用药材泡浴打熬筋骨,不然容易伤底子,另外,兵器、弓箭,马,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支持,便是衣服鞋子,都耗费的多,没钱,这些东西从哪儿来?
他出神的空当,他们这十来个人已经列好队,点好名,简单查验了一下,就给带到了一间宽敞的屋子里,准备进行第一场的考试,也就是笔试策论部分。
屋里有二十来张桌子,他们自行挑了把椅子坐下,直到笔墨纸砚都摆到了眼前,许怀义还有点茫然,这么简单草率吗?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电视上的演的可不是这样啊,都没搜身,也不是一人一间小号子,当然,此刻屋里前后都有监考的人盯着,他们想打小抄也做不到,但许怀义还是觉得这考试有点不太正规。
看到试卷上的题目后,这念头就更强烈了。
题目太简单,简直白瞎他之前挑灯奋战的那番心血了,亏他还担心会考策论,夜里做梦都愁眉不展,结果就这?
跟闹着玩似的,许怀义一边答题,一边吐槽,要不是精武学院的家底摆在这里,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啥野鸡大学给忽悠了。
第181章 考试一更
笔试的时间是俩个时辰,时间很宽松,实际上许怀义一个时辰就把所有题目都做完了,他耐着性子又小心翼翼的誊抄了一遍,对于答案,他很有信心,唯独毁在那手字上,着实不咋好看,有点扯后腿了。
一笔一划,跟小学生初学写字一样,他忙活完,愣是累出一头汗,掏出怀里的帕子随意擦了擦手,这才有闲心逸志去旁观别人。
其他人还在认真的答题。
他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圈,有的愁眉不展,有的绞尽脑汁,有的从容不迫,有的胸有成竹,观其表情,便知晓对方的水平高下了。
“答完的考生可以提前交卷。”
许怀义冷不丁听到这么一声,还愣了下,莫非是在暗示他?抬头看过去,眼神对上,好家伙,还真是冲着他说的。
他本无意出这个头,毕竟人生地不熟的,随大流才不容易出错,但此刻,被人盯上,他再装傻就不合适了。
只能顺势而为。
于是,他假装忐忑的拿着答卷,恭恭敬敬的交给对方,表现的不出彩不显眼,怎么寻常怎么来。
然而,有些人的锋芒,天生就遮掩不住。
对方接过他的答卷,并没急着看,只扫了眼名字,“你叫许怀义?祖籍青州人士,怎么到了京城求学?”
许怀义解释道,“青州大旱,学生所在的村子,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不得已,只能一路逃荒到京城,精武学院赫赫有名,学生早就心生敬仰之情,安顿下来后,便想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