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只是想要编制的关系(111)

作者:星渐层 阅读记录

“目前学界并没有对亚历山大的出生具体日期达成共识。”

“哦?真的?”

刘海俐惊讶地挑眉:“那我那天看的那个公众号怎么这么说?”

祁钊:“……”

刘海俐接着道:“说不定是你不了解。你又不是这个专业的,怎么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祁钊:“行。”

刘海俐于是终于得到胜利,唇角高高的向上扬起,眼神里也透露出几分和蔼可亲。

“行了。”她说,随后温柔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累了一天你休息吧,等会儿饭好了我叫你。”

说罢刘海俐转身,准备去厨房看看情况。

然而下一秒,忽然——

“等等。”

像是有一根绳索,将祁钊从虚空中拽醒。

他猛地叫住母亲。

刘海俐一怔,有些意外:“怎么?”

祁钊看着厨房的方向:“今天我们去外面吃。”

但不出意料刘海俐拒绝:“为什么要出去?家里饭不好吃吗?我今天特意还给你炖了鸽子汤。”

说罢,刘海俐又忽然想到:“哦对,小岑还在厨房给你和面呢,这会儿应该差不多好了,我去看看。”

说着她脚步一抬,仿佛下一秒就要走进厨房的时候,祁钊的呼吸也随之变得前所未有急促。

只差一刹那。

祁钊就要拉住母亲。

这时,一道轻快的声音从厨房门内传了出来。

“来来来,刚出锅的长寿面,小心烫!”

话音落下,岑康宁面带笑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面汤的热气蒸腾而出,笼罩着他的笑脸。

本就精致漂亮的一张笑脸像是被加了滤镜一样,更让人生不出半点儿讨厌。

更何况,他手里还端着纯手工和面的长寿面。

有这样的一个儿媳妇。

刘海俐怎么可能不满意?

果然,刘海俐在儿子那里受挫的情绪得到充分满足,勉强对着岑康宁也挤出一张笑脸。

“不错。”

她正要这么说。

但头一低,看到白瓷碗里奇怪的面条形状——

“怎么把长寿面下成这样?”

刘海俐差点气晕。

这是长寿面吗?

是面疙瘩才对。

一团团疙瘩状的面满满当当漂浮在碗里,像饺子,也像汤圆,总之不像长寿面。

虽然岑康宁还很有心意地给这碗面里加上了一颗荷包蛋跟几根青菜叶子。

但连最基础的面条形状都不对。

怎么能称之为长寿面?

而且青菜也老了,荷包蛋形状不够圆。

刘海俐越看越生气,说:“你到底会不会做面。”

岑康宁老实交代:“不太会。”

刘海俐:“……”

岑康宁却很快眨眨眼,乖巧道:“要不阿姨您教教我?您这么厉害,教我的话下回我一定就会了。”

刘海俐气得直撇嘴。

但她也承认,的确,如果从前不会和面揉面,的确是无法做出合心意的长寿面来。

而且岑康宁夸她厉害。

“算了。”

刘海俐深呼吸一口气说:“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不中用,还好我提前有准备。”

说着,她走向厨房,带上自备的围裙。

岑康宁看着她转身的背影,正要松口气,刘海俐:“你不是要学?”

岑小媳妇aka尽职尽责打工人:“这就来!”

无暇顾及祁钊的任何反应。

岑康宁紧跟着刘海俐再度走进厨房。

不得不说,刘海俐虽然看上去是那种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妇阔太太。但当她带起围裙,又撸起袖口,将那双手伸进和面盆里的时候,一瞬间,一个专业形象立刻被立了起来。

岑康宁下意识地追随着她手部的动作,观察她和面的每一个细节。

此外当然也认真聆听她的各种经验。

虽说,经验没听多少句,跑到耳朵里的大部分是有关她儿子祁钊的种种细节。

“祁钊小时候最喜欢吃我手擀的长寿面了,一回能吃五碗。”

“我一开始不同意,哪有人长寿面吃这么多碗的?但后来听人说,这证明这孩子以后福大命大,也就不拦着他了,让他尽情地吃,能吃几碗就吃几碗。”

岑康宁不由得惊讶:没想到,祁钊竟然这么爱吃面。

那平时怎么不吃?

因为不是手擀?

可不对吧,现在以手擀面为卖点的面馆也不少。

尤其是不考虑预算的情况下。

买什么样的面条买不到?

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刘海俐用手腕关节处捋了捋头发,不经意间说出一个重点:“对了,这手擀面呐,最重要的就是揉面力度。力度不对,什么都不对了,面条也不筋道,这点你做做笔记,最好记在备忘录里。”

说话的时候,由于侧对着岑康宁的缘故。

手腕上的伤疤暴露出来。

那伤疤看上去已经是多年前的痕迹,经过岁月的洗礼与医学手段的治疗,已经略有模糊,但依然明显。

至少站在岑康宁这个距离完全看得清。

岑康宁愣了下,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直到刘海俐不满地催他:“怎么还不记?”

“好的好的。”

岑康宁方应声着拿出手机,又是拍照又是文字的记录所有细节。

刘海俐终于对岑康宁好学的态度有些满意,很快,再度爆出另一个重点:

“另外你记住了,煮面条的汤底很重要。再筋道的面条没有高汤也不好吃,这回我带了鸽子汤过来,下次你也可以试试其他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