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我带着颂雅进宫,颂清以陪圆惠师傅为借口不来。
牡丹阁里确实开了一些花,春风料峭,花匠们为了迎我入宫,也是费了工夫的。
颂雅对宫中已经很熟悉了,东西还没放下,就要去向父皇问安,父皇正在小朝会,听到她腰间的金铃因为跑动发出的响声,竟然就认出了颂雅,让大监将她带进去。
我这才知道,原来颂雅已经不是第一次坐在父皇的龙椅上看他批阅奏折了。
在茶房等候时,我遇见带着点心来的荀贵妃,由宫人扶着和她互行了礼。
她看我的表情不太自然,我见她身后宫妃打扮的年轻女子,想起她提拔了自己的两个宫人给父皇,心中也觉得怪怪的。
她这日子真不知道是给谁过的,看族人脸色,看前夫脸色,看女儿脸色,看现任丈夫脸色。
一个贵妃,净干些跑腿打杂的事儿,我要是父皇我也不敢扶正她的。
我和她实在没什么话好说,她很快带着人进去,之后片刻颂雅就出来了,手里还捏着咬了一半的糕点。
「娘亲,姥爷说要给小姨说亲,问我哪个叔叔做驸马好。」
我牵起颂雅的手,问她:「你怎么回的?这是你小姨的大事,可不能乱说。」
颂雅把最后一口点心扔进嘴里,「我说,天下俊彦就像匣子里的点心,不吃一口怎么知道合不合胃口?若是一般女子也就算了,小姨是公主娘娘呀,我劝姥爷要不别选了,咱们全都要,一股脑儿送给小姨,让小姨慢慢试……嗝……哪个好吃,喜欢哪个就要哪个。」
颂雅偏着头,嘴角还有点心屑,圆圆的眼睛睁大了,懵懂地看着我,「娘亲,我说的不对吗?」
「不太对……」
「哪里不太对?姥爷也没说我不对呀。」
「他是不是一边笑一边夸你?」
「是啊。」
父皇,不带这样的,你就这样教你外孙女?!
我还在思考怎么找个机会,跟父皇好好谈谈颂雅的教育问题时,父皇却先下手为强,让我们不知所措。
他给建御公主府赐了三个侍官,都是良家子弟,相貌无一不美,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三个人放一排,那衣袂飘飘的样子如出一辙,个个都像是萧琛亲弟弟。
父皇给他们领了从五品衔,也不说干什么。
反正,公主想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呗……
我在宫里看热闹看到一半,正在感叹姚若准「好福气」的时候,牡丹阁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景雎,前朝户部尚书之子,景大人被奸人所害,景雎本该被流放,因擅音律,被灵帝钦点进入宫中做乐师。
父皇入京后本想放了景雎,可这小兄弟实在好看极了,笙箫琴弦样样精通,父皇便让他依旧在宫里,不过不是做乐师了,父皇大方地给了他官身,封了个澄上大夫。
父皇觉得自己不能厚此薄彼,给了姚若准三个侍官,也得给我一个,于是把今年刚刚十八岁,美若好女,艳若春光的澄上大夫景雎给我了。
父皇觉得自己是个很公平的父亲,因为景雎他好看,一个顶仨。
我看着抱琴而来的景雎,不由得握紧了颂雅的手。
「娘亲,我不会告诉爹爹的。」
「颂雅,给我离父皇远一点!」
36
景雎五官生得精致,一双瑞凤眼潋滟风情,眼尾一颗朱红泪痣,抱着琵琶弹奏的模样,就像画上的仙女。
京中的美男子不少,至少我身边就没一个是丑的。
比如宣太傅,身受重戕,顶着异样目光重入朝堂,看着温润如玉,白衣翩翩佳公子一般,但偶尔还是会暴露狷狂的本性,如玉有冷锋,让人不敢亵玩。
又比如姚斩,百战之身,大将军王,身上的杀伐气很重,如今天下平定了,他得端着皇子之威,但偶尔光是用眼神也能把人凌迟,所以美则美矣,女子们看都不敢看。
又比如亓剑铮,能让鄄御和炎炎都倾心的男子,天生一张不过分好看却让人觉得舒服的脸,看起来可太温柔了,一举一动都透着「妥当」,以至于大多数人说起他,压根儿不谈他长什么样子,只说「永信侯爷是个可靠的人」。
可是景雎的好看已经超出了以上范畴,他好看到……只剩好看了。
就是说,看着那张脸的时候,你不会去辨别他的琵琶有没有弹错拍,笛子有没有吹岔气,你只会想:
这人怎么长的?
这还是个真人吗?
颂雅天天拉着我听他演奏。
「娘亲要多看美人,这样生下的妹妹也长得好看。」
我面露难色。
颂雅又补充道:「放心,我不让他们说出去。」
我隐约觉得颂雅不是不懂,她是太懂了。
毕竟生长在邢寡妇偷汉子、嫁土匪这种事层出不穷的乱世中,颂雅经过见过的,不比宫里贵人们少。
对此,她还振振有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景雎听到颂雅小嘴叭叭的,停下手中动作,没有涂抹胭脂却比女子盛妆后还要嫣红的嘴唇,随着轻笑抿成迷人的弧度。
他放下琵琶,缓缓像我走来。
一阵风吹过,我额角的碎发被吹得在眼前乱晃,而好看的人连风都会对其温柔些,景雎的青色纱衣下摆被吹得如同涟漪泛开,层层叠叠,他慢慢走来,仿佛踏水而行。
要不是我见识过十几岁的宫季卿,这谁能顶得住啊。
在他离我很近时,一股松木油香传来,我捂着胸口干呕。
他掏出手帕递给我,「殿下,用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