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快穿年代:女配觉醒了(291)

作者:不要忆往昔 阅读记录

她性格拧巴,爱钻牛角尖,想不开,放不下,无法从过去走出来,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怨恨和不理解,是个阴暗扭曲的角色。

徐宁安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至少在学习方面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她没考上中专,也没考上大学,普通高中毕业以后,托关系找路子在村里小学当了个代课老师。日子过得并不算好。

但即便如此,江明华多年以后联系她,想要补偿她,也被她骂了个狗血淋头。

读者们欣赏女主,他们觉得,女主摆脱了时代和社会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

【凭什么母亲一定要为了孩子牺牲?】

【江明华想过好日子有什么错?她想离开农村有什么错?她跟徐佑军离婚有什么错?徐佑军本来就配不上她!难道非要她为了徐佑军搭上自己的一生才行吗?】

【江明华首先是她自己,她不需要为了任何人牺牲!】

【徐宁安为什么那么自私?她难道想让她妈妈一辈子困在农村她就高兴了吗?】

……

宁安这次的身份,就是这个“阴暗扭曲”的徐宁安。

原主确实想不通,江明华说她在乡下结婚是权宜之计,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已做出的妥协,但是,徐佑军不知道啊,他是想要和她过一辈子的。这不是骗婚是什么?

既然你迟早要走,而且不打算带走自己的孩子,你干嘛要生孩子呢?

摆脱枷锁不能以伤害别人为前提吧?别人活该成为你的踏脚石吗?

但是读者们不这样想,她们觉得,与其说这是某个女人的问题,不如说是社会层面的问题,社会现实就是:一个结了婚的女人,如果多年不生孩子,她就会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不是她想生,是这个社会强迫她生!她是被逼无奈的!

这是【系统性不公】。

他们觉得,徐宁安与其怨恨自己的母亲,不如去和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做斗争,她的母亲也只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她和她父亲的悲剧,与其说是江明华造成的,不如说是时代导致的。她没有与社会和政策作斗争的勇气,却对自己的母亲恶语相向,这是欺软怕硬!

还有读者拿出了“理中客”的态度,说江明华唯一错的,就是没有给徐宁安支付抚养费。离婚是很正常的事,孩子不管是归父亲还是归母亲,另一方只要按时支付抚养费、尽到抚养义务就行。

【这世上有那么多不爱孩子的父亲,也没人批判他们。母亲不爱孩子怎么就天理难容了?没人规定母亲一定要爱孩子,江明华不爱徐宁安怎么了?不爱又不犯法,她唯一错的就是没给抚养费。】

【那么多夫妻离异,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像徐宁安一样憎恨自己的母亲啊!江明华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失职,想要补偿她,她什么态度?江明华当年也是迫不得已,又没有把她扔了,她跟着自己的父亲和奶奶,没有挨饿受冻,日子过得不算太好,但也没有太糟,她哪来那么大的戾气?那些被抛弃的小孩还去寻根呢,人家也没像她一样!】

第197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2)

徐宁安在小说里的戏份连个女N号都算不上,却承担了读者的大部分批评和指责,直接把她骂觉醒了。

她是江明华不愿提起的人生污点,是她不能触碰的伤痛,也是她觉醒之路上的隐性绊脚石。

她许下的心愿是,过好自己的一生,再也不要把江明华放在心上,不要再为江明华掉一滴眼泪。如果可以,她想要比江明华过得更好!

昨天半夜,宁安过来的时候,原主刚哭完……

老太太拿着温热的湿毛巾过来,盖在了宁安的眼皮上,又在她后背垫了个枕头,拖着她起来靠坐在那儿,叮嘱道:“别睁眼,敷一会就好了。”

“那我不想坐着,我想躺着。”

“你刚才不是说饿了吗?躺着不能吃东西,容易呛着。”

宁安吸了吸鼻子,“鸡蛋糕?”

“嗯。昨天下午,你桂英婶子送过来的。”

老太太边说,边把鸡蛋糕掰下一小块,直接塞到她嘴里。

宁安似乎想起了什么,一边嚼着鸡蛋糕一边瘪嘴,说道:“桂英婶子说我妈妈走了,不回来了。”

老太太叹气,这咋又想起来了呢?

昨天说了那半天都白说了。

“嗯,走了,不回来了。”

紧接着,她使出转移话题大法:“安安呐,早饭想吃什么呀?”

“吃肉。”

“一会我去代销点看看,要是有新鲜的肉就买点。”

“爸爸呢?他也走了不回来了吗?”

老太太:“没有,你爸爸出去干活了,过两天就回来。”

“干什么活?”

“县里不是要弄什么高标准……园田化还是田园化样板田吗,你爸爸他们都去那儿干活了,听说县委书记都去指挥了。”

“哦,我还以为他也走了,不要我了呢。”

“瞎说,你和奶奶都在这儿,你爸能走哪儿去?他要是敢走,奶奶打断他的腿。”

“打断腿!”

“他没走。”

“哦。奶,渴了。”

“等着,奶奶给你倒水去。”

“糖水。”

“行行行,给你加一大勺白糖。你舅爷前两天刚给我送来的白糖,有半斤呢,够你吃一阵的。”

“奶,舅爷家里有罐头,他没给我吃。”

宁安大声告状。上回去舅爷家玩,原主看见橱柜里放着罐头,想吃,舅爷说要走亲戚,没给她开,只给她吃了饼干。原主当时就想回家告状来着,忘了。这会她又想起来了。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