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年代:女配觉醒了(289)

作者:不要忆往昔 阅读记录

1988年,国产无线电话通过各项测试,开始生产销售。夏兴华的成品已经是比较小巧的手机了,在国际市场迅速风靡。

夏兴华一下子成了国家的大功臣。

(二)

改开之后,媒体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宁安的一些工作不方便见诸报端,但是夏兴华的工作不存在这些问题。

媒体特别喜欢报道夏女士的事迹。

烈士遗孀,即将退休的时候转行搞起了家电研究,并且很快就出了成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他们乐此不疲的采访夏兴华,隔段时间就给她来个专访。

夏女士也非常给力,隔段时间就出成果,维持自己的热度始终不降。

而夏兴华的每一次采访,对于裴东骏来说,都是一次公开处刑。

虽然时隔多年,记得当年事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他身边的人总是记得的。

每次夏女士见报,裴东骏就会接受一波微妙眼神的洗礼。

更关键的是,他内心的煎熬与日俱增。

他是真的没想到,他妈竟然是那种大器晚成的人才。人生的前半段虽然也很优秀,但也就是普通优秀,谁能知道她年过五十之后,会突然起飞呢?

一想想自己上辈子做的混账事,让国家损失了这样一个人才,裴东骏就愧悔难当。

他觉得自己如果一直按部就班的工作、捐工资,几辈子也弥补不了自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

所以,他辞掉公职,下海了。

他跟小桔子商量,在他积累原始资金期间,先暂停捐钱,等以后再多捐。

小桔子也不怕他耍赖,答应了。

裴东骏靠拾荒积累起了第一桶金,这是个无本买卖,只要肯吃苦就行。

然后,他开始涉足餐饮、零售等各个行业,大笔大笔的捐钱,自己每个月只花少量的钱,维持基本开销。

任谁看见他,也不会相信这是个大款。

他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裴东骏跟小桔子说,他觉得自己不配过好生活。

这一辈子,裴东骏没有结婚,一直不停的赚钱、捐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

赵春兰在谭蕴的监督下老老实实的干了十年。

不是她听话,实在是谭蕴太厉害了,她在她眼皮子底下,什么也干不了,一切小动作和小心思都无所遁形。

谭蕴对她连消带打,让她只能老老实实的在那儿打磨东西。

1984年1月,她终于还清了欠军属帮扶委员会的钱。

那是赵春兰这辈子最轻松的一天。

她想跟谭蕴说,她不欠她了,以后也不用谭蕴来看她,不用那些军嫂们来帮她教育孩子,来陪她聊天了。

她终于要摆脱这些人了。

但是没等她说话,谭蕴先开口了,她告诉她,因为丈夫工作调动,她也要跟着一起走了。

赵春兰:“……”

谭蕴笑着夸她:“这十年多,你做的很棒,希望你以后继续坚持下去。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赵春兰:“……”

她真的好想撕破谭蕴那张虚伪的脸!

这一年,陈玲玲已经15岁了,正在上高一。

陈玲玲没有考上中专,但是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她跟赵春兰说:“妈妈,再给我三年时间,等我考上大学,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我听说,上大学不用交学费,还有补贴。等我以后工作赚了钱,都交给你。”

赵春兰只能接着在工厂努力干活,供女儿上完高中。

她想着,快了,其实就只有两年半了。

1986年,陈玲玲17岁,考上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是个大专,但学校确实有补贴,而且毕业后包分配,会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对于她来说,这是个不错的出路。

赵春兰也跟着她去了学校所在的城市。

这一次,她是被逼无奈的。她之前工作的那个木器厂干不下去,倒闭了。这对她也不是一件坏事,木器厂的工作不是什么重体力劳动,但也算不上好,尤其是长时间的闻油漆味,对身体损伤很大。

她在城里找了个住家保姆的工作。

1989年,陈玲玲大专毕业,分配了工作,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赵春兰也辞掉工作跟着她去了工作地。

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赵春兰情况的小桔子问宁安:“要让她觉醒前世记忆吗?”

宁安点了点头,“觉醒吧。”

以她现在的身体状况,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

1989年秋天,赵春兰突然晕倒,抽搐、呕吐,再也没有醒来。

二十天后,因重度脑溢血去世。

第196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

1978年1月6日,早上七点多。

清晨的温度有零下十几度,平原省新洲市延辉县东津公社徐家屯大队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个穿着灰色斜襟棉袄,黑色棉裤的老太太,正拿着大扫帚在清扫院子。

老太太名叫周秀云,是个勤快人,哪怕昨天晚上被三岁的孙女闹了大半宿,也依然按时按点的起床了。

只是脸上的表情不太好看,嘴角下垂,表情微苦,扫地的动作显得有些凶残。

不久前,她那城里来的知青儿媳妇,考上了大学,拿着录取通知书走了。临走前,跟她儿子离了婚,把孩子也留下了。

孙女平时就是她带着,白天陪玩晚上陪睡,她本来以为孩子对妈妈的离开不会有大反应,但是没想到,她对妈妈的依赖比她预想的要重的多。

不管她们平时相处的多不多,亲不亲,妈妈存在于她的生活里,和妈妈不存在,对孩子而言,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