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年代:女配觉醒了(234)

作者:不要忆往昔 阅读记录

老邻居们痛快的在说明上签了名字,证明谢宁安确实不是谢家的孩子。还有人闲着无聊跟着老太太一起去办事,吃瓜看戏呗。

谢晏和宁安也是她们看着长大的,现在两个年轻人就要修成正果了,她们也跟着高兴。

老太太证件齐全,还拿着宁安写的委托书,所以宁安本人不到场也没影响,关键是,宁安的户口从谢家迁出去,有可以落地的地方。

谢晏老早就给她买了一栋房子,离谢家不远。当时那户人家因为工作调动要搬走,谢晏就把他家的房子买下了,过户到宁安名下,一直放在那儿。

这回正好用来给宁安落户。

等户口迁完,附近所有人都知道了,宁安已经从谢家独立出去了。

老太太随即又广发请帖,给谢晏和宁安举办了一个订婚宴,周围邻居也全都来参加。

结婚还有的等,但是订婚随时可以进行。

当年亲眼见证了宁安被谢家领养全过程的张敏也来参加了订婚仪式。她觉得这简直就是缘分天定,谢晏和宁安,都是被老天爷眷顾的人。

张敏小姐姐拿的是女强人人设,当年和容志安退婚之后,专心向学,毕业后作为公派留学生去了老大哥那儿深造,回来以后留在京城,在化学工业部生产调度局工作,现在已经是副局长了。几年前才刚刚结婚,嫁的是自己在化学工业部的同事。

工作和生活都是一帆风顺。更衬得当年在感情上摇摆不定的容志安灰头土脸。

他被退婚之后,被李心莲以退为进轻松拿捏,不顾家人的劝阻娶了她。

容家人非常果断,既然你这么执着,那就搬出去自己生活,家里给了他一笔安家费作为初始资金,以后的生活过成什么样全看你们小夫妻自己。

容志安没什么大本事,李心莲又只会汲汲营营斤斤计较,一点格局也没有,婚后的生活那是一地鸡毛。

宁安每次看到这个对比都要幸灾乐祸一番。

这次看到张敏,她又想起这事,跟谢晏嘀嘀咕咕的骂了一番容志安,又夸了夸张敏的大气果断。

谢晏陪着她骂人,又跟她说:“哥哥绝不会做任何对不起安安的事。”

老太太行动力很强,订婚宴办完,十一月还没过完呢。

宁安只是户口独立了,别的事情都没有变化。他们一家人还是住在一起。

谢晏和宁安经常光明正大的腻腻歪歪,让全家人的嘴巴都越来越毒了。经常动不动就对他俩发起人身攻击。

好在俩人脸皮厚,子弹打不透。

这个时候,国家迎来了又一批华侨归国热潮。

大家都是回来捐钱的。

不是投资,也不参与国家规划和发展,先捐一笔钱再说,做足了爱国者姿态。

温建邦也回来了。

回到老家越州,捐了一笔钱,身份过了明路,就去寻找自己的女儿。

他在越州市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温家老宅,这里现在被街道办征用为办公地了。陪他来的工作人员还有点不好意思,温建邦摆摆手不以为意,“闲着也是闲着,能为政府做点贡献,也是这房子的价值所在。你们尽管用。”

要是没人住,这房子说不定都塌了。

他现在不知道宁安想不想要这房子,所以没有开口说捐出去的事,要是宁安不要,就把它捐了。

然后,他又找到了之前补偿给齐敏芳的那个小院,齐敏芳依然住在这里,和她后来的丈夫一起。

她的丈夫,还是那个姓赵的。

当年俩人从沪市回来,心里还有点忐忑,过了两天,等心情平复下来了,就准备领证结婚。

在领证之前,齐敏芳想要先清点一下自己的财产,她并不是个一点心眼都没有的人,心里还是有成算的。嫁人之前的财产是属于她自己的,清点好了,以后怎么花、花多少,她好心里有数,避免被丈夫一家占便宜,至少不能让他们占了便宜还卖乖。

结果这一清点不要紧,箱子笼子都在,但是里面的东西全都没有了。温建邦临走之前留下的财物没有了,她之前攒的温建邦给宁安的抚养费也没有了。连宁安的玩具、衣服,她之前留下的照片都没有了。就好像这个孩子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样。

齐敏芳当时就要崩溃,这些都是她赖以生存的资本。她虽然离婚了,但本质上还是靠温建邦养着,自己并没有去工作。温建邦留给宁安的这些东西,养活她们娘俩也是足够的。

她气疯了,质问姓赵的,是不是被他拿走了?

以后她该怎么生活?

姓赵的也是又气又失望,他看上齐敏芳,不就是想跟着她一起过好日子吗?结果,就这?

但他比齐敏芳理性一点。

“带孩子出去之前,咱们俩刚刚检查过这些东西,当时都还在。咱俩出了一趟门,把孩子丢了,回来这些东西就都没有了。你和我都没有把东西拿走藏起来的时间,咱们俩是一直在一起的。这是遭了贼了!”

齐敏芳喃喃道:“这就是我丢了孩子的报应吗?”

俩人报了公安。温建邦给的钱也算来路光明正大,不怕让别人知道。

要是有人问起孩子,大不了就说她自己走丢了。

公安也很重视这个案子,组成了专案组进行调查,但是查来查去,什么也没查出来,实在是一丁点证据也没有。

邻居没听见任何动静,没有任何可疑人员出没,房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按照报案人的说法,装东西的箱子上着锁,也没有被撬开。

公安甚至怀疑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是她幻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