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年代:女配觉醒了(17)

作者:不要忆往昔 阅读记录

“知道了,误不了。”

娘俩到达晒谷场的时候,这儿已经有好多人了。

大队长拿着个大喇叭站在戏台子上,看到人来的差不多了,就喊道:“都安静,听我讲。”

喊了好几遍,底下叽叽喳喳的聊天声才小了下来。

“咱们大队来了五位知青,今天就要开始和大家一起劳动了,我们欢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农村人一起进步。”

“另外,我要说一下,昨天半夜,咱们大队突然出现了一些大字报,介绍了这几位知青的情况,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咱们,知青们来到这儿,是来搞建设的,不是来谈对象的,让咱们社员,尤其是青年社员和知青保持合理的距离。不要谈对象。”

“我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件事。具体的内容等会你们自己看。我知道有的人不识字,所以,我安排了几个识字的人在每个点守着呢,你们要是看不明白,就问。行了,散了,都去看看,等到下次敲锣,就去上工。”

大队长说完,大家就地解散,聊天声又响了起来。

“谁贴的啊?”

“可能是知青吧。瞧不上咱们泥腿子,一来就警告咱们,让咱们别挨人家太近了!嫌弃咱们呢。”

“拽什么啊?都下乡了,还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呢?省里的专家都来和咱们一起种地,他们不过就是些刚毕业的小兔崽子,还能比专家厉害?”

“厉不厉害的不知道,反正人家瞧不起咱们!”

有人已经看过了完整的大字报,对于这些说法不太认同:“我感觉不是知青贴的,那上面说,李知青全家下放了,这要是知青贴的,能写这个?”

“说不定是别的知青贴的呢!”

“那倒也有可能。”

第12章

70被抛弃的原配(11)

全村人都集中在晒谷场谈论这件事,营造出了一种人声鼎沸的效果,村里人普遍嗓门大,正常说话都跟吵架似的,更何况是这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呢。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吵得人脑袋瓜子嗡嗡的。

宁安看了会现场,就赶紧跑路了。

“妈,我回家了啊。”

“快回去吧。这种场合就不适合你。”

“嘿嘿。还是我妈了解我。”

知女莫若母,这话放在她家一点没错。原主喜欢安静。宁安更受不了这种嘈杂。这种场面会让她有种在原世界里遇到了变异兽群的暴躁感,有点想战斗。

宁安挤出人群,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大队长又迈上了戏台子,拿着大喇叭喊道:“不要都挤在这儿。大队部门口、小学门口、路口,全都有,分散一下,去那儿看。挤到一起能看到什么啊?”

随着他的吆喝,人群渐渐分散开来。

村里人都在看热闹,一切情绪都通过嘴皮子表达出来了,一点不走心。

知青们的心情就很微妙了。

一大早,听见铜锣声就赶紧出门,出门就看见了贴在知青院门口的大字报。

五个人都愣了!

李长卫心里翻江倒海,谁贴的?谁对他的情况那么了解?是谁想要整他?这些情况曝光对他有什么影响?社员们会怎么看他?知青们又会怎么看他?会不会孤立他?会不会给他安排最脏最累的活?

他想的很多,但是毫无头绪,啥也没想出来。

其他知青的情况比他好多了,他们都是工人家庭出身,没有成份这个大雷点,家里的情况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就是有点奇怪,谁对他们这么了解呢?也没听之前下乡的邻居们提过下了乡还会被人贴大字报啊。

王保红率先发声:“谁啊?连我有对象的事都知道?”

大家:……

看来这人真的有对象,大字报贴的都是真的。

反正关于他们家庭情况的描述都是真的,就跟亲眼见过一样。太特么离谱了!就算是左邻右舍也不见得知道他们家人谁和谁睡一间房!

那么,李长卫同志的家庭问题应该也是真的了。

大家不约而同的挪了挪脚步,离他远了那么一点点。

没有办法,怕啊!

这年头有些人不讲理,你稍微和他走近一点,就有可能被打成同党同类,就会受到牵连。要不有那么多人断绝关系呢!李长卫他自己都能和父母爷奶断绝关系,他们稍微离他远点,他应该可以理解吧?

别看李长卫一直在思考,但是眼角也分了点余光注意着大家的动静,看到大家的小动作,他的心里不由得发出一声苦笑。

看来,他的下乡生活注定不会太轻松了。开局就预示着不顺利。

幸亏来的是他,要是长玲来了,这会指不定怎么崩溃呢。

任这几个人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来这些大字报是谁贴的。但是,有一点,他们意见是统一的:绝不可能是村民贴的。这些情况村民根本不可能知道,而且字体是印刷体,没有村民能写出这么标准的字。

几个知青在门口踌躇了一会,最后还是往晒谷场走去。

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一路上,有社员看见他们,全都恨不得躲他们八丈远。哼!你们不愿意和我们这些泥腿子打交道,我们这些泥腿子还不爱和你们打交道呢!

当谁稀罕你们呢?还不是城里待不下去了,所以才跑到乡下来分我们的粮食!

大队长也适时调整了知青们的劳动安排。本来,他是安排了知青和社员一起干活,让有经验的老农民带带他们,传授一下经验,偶尔还能搭把手,现在看来,这样安排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