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这个时间算不算快。
对面敲了敲午时的钟声,黎风装模作样地提着篮子来发食物。
一人一个馒头,一碗茶水。
“一个馒头一碗水,三文钱,若是要小菜,要十文一碟。”他对着江芸芸说。
江芸芸大为吃惊,随后摆手:“不吃。”
哄抬物价!
她把两篇写好的文,小心翼翼放到一侧,这才擦了擦手,准备开始吃馒头。
一口咬下去,顿时皱了皱脸,馒头是素菜的!
无肉不欢的江芸芸不高兴地把馒头吃完。
三文钱发我一个素馒头!
太黑了!!
她愤愤地吃好馒头,又喝了水,让黎风把东西都收走,这才继续看第三道题,也即是最后一道题。
一道五言六韵律诗。
只要符合平仄规律,词性句法对仗,便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五言就是一句话五个字。
六韵就是指一首诗里要有十二句,六个韵脚。
黎循传给的是‘桑’字韵,也就是押的韵都要是‘下平七阳’韵中的字,又给的是一个‘冬’字,要求写冬日诗句。
她想了两刻钟的样子,这才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自认过关,韵脚符合,这才誊写上去。
因为卷子一旦誊写就不能更改,所以她读了一遍,也不再做过多的心里挣扎,直接摇铃交了。
此时不过刚过午时四刻。
黎风也有些吃惊,上前看了看几张纸,字迹优秀,内容详实,乍一看不像是胡乱写的,他麻利地收好东西,示意耕桑把人带走。
其他考场的三人忍不住抬头去看,只看到满满当当三页纸,不由大为吃惊。
江芸芸背着手,笑眯眯地从他们身边经过,仇恨拉满。
——怎么会有人写的这么快!!
江芸芸出了小院,远远就看到廊下坐着黎淳,便溜溜达达走过去。
黎淳一盏茶还没喝完,见她走了过来,下意识追问道:“题目很难,你写不来?”
虽说县试比较简单,但考试的人也大都是这个水平,哪怕有水平高的,也不至于一早上就写好了,按照他多年监考的经历,写得快的人不是天才神童,一气呵成的,要不就是不会写,自暴自弃糊弄一下的。
“还行吧。”她谦虚说着。
这个表情,黎淳一眼看穿。
骄傲的小表情就差摇尾巴了。
“休息休息,等会考第二场。”他端着茶,过了一会儿,忍不住反复再确认一遍,“你真的是十岁才开始读书?”
第五十四章
第一场模拟考一共花费了三日, 江芸芸花两天半写了五张试卷,隔壁三个考乡试的三人,却都因为题目太多,只能一天一张卷子, 保持良好的节奏。
批改卷子是倒着交叉的, 出卷是顺序是江芸芸出黎循传的, 黎循传出祝枝山的, 祝枝山出徐衡父的,徐衡父出江芸芸的, 现在批改的顺序则是倒过来。
江芸芸改徐衡父的, 徐衡父改祝枝山的,祝枝山改黎循传的,黎循传改江芸芸的。
所有人的试卷都被送到他们的案桌前, 江芸芸打算挑灯批改, 争取今日事今日毕。
三人也跟着留堂学习了。
刚考完考试, 所有人的精神还格外亢奋, 忍不住讨论起自己的那套试卷来。
“我那个易经的题目好难, 我有两道不会写, 我完蛋了。”徐经焦虑说道。
“别说了,我那个四书考了大学, 我大学学的最差了!”黎循传也跟着哀嚎。
“我的诗经题也太刁难了。”祝枝山无奈说道。
只有江芸芸最是镇定地坐在一侧,慢条斯理开始分发试卷。
“你写的这么快,怎么还能写的还这么满?”黎循传看着属于江芸芸的那套卷子大为吃惊, “我出的你都会写?”
县试是没有具体字数要求的,只要你言之有物, 圣人之言, 字迹端正, 但就这样的考试,一场考试大概也就不到三十人能通过考试。
它是连考四天,但每天考完都会在第二天出成绩,只有通过的人才能参加第二场,依次筛选下来,可能一开始一两百人的考试,到最后一场只剩下四五十个人还坐在号房里,就这样,大概也只录取一半的人。
“是你下手轻了,这几道题都比较简单。”江芸芸笑眯眯说道。
黎循传欲言又止。
——不是,他也是卯足了劲的,你这样说这样显得他很没用。
“乡试的考试也是考一场走一场吗?” 江芸芸看着他们的卷子,随口问道。
“乡试考试分为三天,从八月初九开始为第一场,第一场最为重要,五魁首的选择大都以这一场为标准,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经义一篇限五百字,四书一篇限三百字,十二日为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章、表各一道,其中论限三百字以内;八月十五日考第三场,试策论五道,策论要求‘务直述,不尚文藻’,须一千字以上。”祝枝山解释着,“和之前的考试并不一样,他是择优而取。”
“这个诗经里的题目有些难,出出题目为难人还行,真要是评价好坏……”五经中治易经的徐经为难说道,“我有点看不来。”
“不如五经的内容让黎公看看。”一直在边上不说话的黎风见缝插针看看。
屋内四人大为吃惊,面面相觑,没一个先说话的。
“虽说如今重四书,但五经到底关乎魁首。”黎风继续说道,“难道你们不信黎公的眼光。”
大家自然连连摆手。
“黎公不是正在给你们出试卷,也正好摸摸你们的底。”黎风紧接着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