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首辅(1838)+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宁王此人野心勃勃,在京城一直沽名钓誉,收买官员为自己说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应该连同那些为他说话的官员一起严惩。”

这样的论调甚嚣尘上,可出人意料的是内阁没有太大的动静,就连陛下这几天也格外安静。

“宁王上了申诉的折子,说他们之前因为怠慢王妃祭日被他狠狠责罚了,故而心生怨恨。”宫内,朱厚照随意把折子递了过去,随意说道,“还说他对王妃念念不忘,历来对她的祭日格外看中,只可惜这么多年膝下无子,无法大办特办,所以对这些人怠慢之事格外愤怒。”

阎顺等人跪在下面连连喊冤:“宁王和王妃感情格外生疏,当日王妃薨了也不曾去看过,这些年从未举行过什么祭奠。”

“当年还碰巧碰到先帝驾崩,王妃第二日就下葬了,匆忙到就连家人都没见到一面。”

“王妃死后,她院中伺候的人这些年我一个都没见过,完全不似他说的这般睹物思人。”

“王妃和王爷成婚第二年就依然离心离德,很少说话了,王爷也不再踏入内院了。”

几人七嘴八舌把宁王府的事情翻了个底朝天。

“听上去宁王妃的死有蹊跷啊。”朱厚照嘟囔着,“他家王妃我记得是娄家的旁支,读书人家,书香门第,怎么这些年一点动静也没有。”

江芸芸把这份折子仔仔细细看了一眼,随后合上,颔首说道:“他是亲王,哪怕有宗藩条例,就是杀了你们也有豁免权,顶多是让陛下停放几月岁禄,又或者申斥一番。”

阎顺等人脸色大变。

朱厚照撇嘴:“他的鬼话我可是一个字都不信的。”

“据锦衣卫说,王妃死后,娄家和宁王府不再走动。”江芸芸突然说道。

朱厚照不甚在意,甚至促狭道:“那些读书人不是很重清名吗?李阁老的续弦不是也是成国公之女,成婚后和成国公也鲜少往来,少有几次也都是因为你呢,就连后来李阁老的女儿嫁给衍圣公,他也是当年办公时经过山东才看了一眼。”

江芸芸笑了笑,但很快又笑不出来了。

因为在李东阳兴冲冲借着公办,有了光明正大理由,能去看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后没多久,年仅二十八的小女儿就溘然长逝。

两人当年在孔家会客厅慌忙见到的一面,却成了父女两人的临终一面,为此李东阳还大病一场,为自己本就久病多年的身体雪上加霜。

“娄家女当时嫁于宁王,风光无限,郎君们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只可惜在她死后,却没有人愿意为她哭一哭。”最后,江芸芸神色寂寥地喟叹一声。

宁王妃死的如此蹊跷突然,偏这些年一直都无人说起,让人恍惚以为宁王府的后院还禁锢着这样沉默无声的女子。

她即伤心这位不知名的娄家女子因政治而死于非命,又庆幸当年并非娄素珍去滩上这摊浑水。

朱厚照不笑了,立马一本正经坐直身子。

“你们的家人锦衣卫还在寻找,只你的女儿,不知为何,一直找不到。”江芸芸说回正事,扭头去看阎顺。

阎顺脸色大变。

江芸芸环顾这几人的面容,有庆幸也有惊惧,但更多的是迷茫和不安。

“一开始早就该自己安置好的。”朱厚照忍不住嘟囔着。

那些人低下头不再说话。

江芸芸在心底叹气。

早早安排好家人,容易打草惊蛇,可若是不早早安排好毫不知情的家人,那就是把他们亲手往火坑里推。

这自来就是两难的选择。

如今,她自己也处在这样的煎熬中。

江芸芸把手中的折子递到一边的小太监手中,平静问道:“我再问一遍,你们当真是自己出的江西?”

—— ——

宁王府

深夜,但府中灯火通明,渐凉的晚风中桐油味刺鼻浓郁。

校场上密密麻麻跪满了人。

“周仪,我就问你,是不是你主使那些叛徒入京的?”朱宸濠站在正中那人面前,垂眸,淡淡问道。

跪在正中的是一个头发半发白的男人,他衣衫凌乱,一言不发,眉头紧皱间神色严肃,一看就是平日不苟言笑之人。

“罢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是枉我对你如此信任,不曾想竟然是你背叛我。”朱宸濠惋惜地叹了一口气,深深看着面前之人,“我本想着好好待你的,你年少读书时总是惋惜陈公台死在白门楼下……”

一直沉默的周仪抬头,注视着面洽的王爷。

“我自然都记着呢,我们以前关系还不错,不是嘛,你读书好,脾气也好,只可惜你年纪轻轻就被你爹送来做了宦官,一股子傲气,连着陈宫的大门都进不去,我大发慈悲让你做了承奉。”

周仪只是盯着朱宸濠看,听着那些充满讥讽的笑来。似乎有些不可置信。

“殿下以前……”他怔怔开口,但直到耳朵迟钝接收到这几个字,瞳仁中依旧倒映着这样狰狞讥讽的面容,到嘴边的,那些几乎要澎涌而出的话就这么突兀地停了下来。

还是宁王世子时,以前很是温和谦卑的,怎么,怎么现在突然变成这样了。

他茫然地环顾四周,看着那些跳跃的火光几乎要刺痛他的眼睛,突然惨笑起来:“当年二殿下死了,在屋中你抱着二殿下的尸体哭,可后来,一出屋子,你就面无表情,你说我和他们关系不深,你甚至说因为有了弟弟,爹都不再看他一眼,所以你也很难过。”

朱宸濠神色微动。

“我原是心疼错你了。”他低声说道,声音轻得只有面前的朱宸濠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