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的很是平静,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态度。
王鏊把茶盏放在她的桌子上,随后拿起折子看了眼,只是借着拿折子的时候顺势看了一眼正在看其他折子的江芸。
“这事我们说了不算,要陛下说了才是。”江芸芸想是察觉到他的想法,笑说着,“回头我让人送到内廷,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事要交接给谁了。”
“张永呗,还能是谁,我还以为会是冯三呢。”王鏊把折子合上,笑说着,“谁知道他自请要去兰州了。”
江芸芸抬眸:“他要去兰州?”
“对啊,开了边贸,各地都需要守镇太监,他一个大好的司礼监大太监,本来可以掌管东厂了,突然说打算去兰州替陛下看着门面。”王鏊笑说着,“你不知道啊?”
江芸芸沉默,随后摇了摇头。
“哎,你在写什么?”王鏊也没多说,看她笔迹未干的折子,不解问道,“你不希望废除刘瑾的政策。”
江芸芸也不遮遮掩掩,把写好的折子递了过来:“刘瑾这些年施行的政策也有可取之处,没必要因噎废食,像是裁革官职就很有想法,只是方法有些不对,需要改良。”
王鏊挑眉:“陕西三边总制在内,因地势紧要,政务繁多,本来人手就不够,他竟然裁革了七十员,难道还可取。”
“但非属要地,事务简单的官员也裁革了五十九员,还裁革了天顺以后添设的通判等官,达四百四十五员之多,上半年还裁革了部分地方官府添设的县丞、主簿等以及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的流官。”江芸芸解释着,“我看过这些名单,有些人在地方盘踞多年,若是借此机会换了一波人,也算是好事情。”
“那你是打算接着刘瑾这个事情,清理官员啊。”王鏊咋舌,“瞧着要挨骂的。”
“平日里也没少骂啊。”江芸芸笑说着。
“还有这个恩荫,你怎么也觉得好啊。”王鏊皱眉,“这次刘瑾能这么倒霉,身边的人都被清算了,这些人在暗中可出了不少力。”
“抑制恩荫是正确是节省开支的思路,在官员封赠上面缩小文官及勋戚的加赠范围,又在群臣荫子方面,则严格限制官员荫子的标准,别的不说,你就说这两年的户部是不是充裕了不少。”
王鏊欲言又止:“到底是同僚……”
“那更要明白户部的钱的紧张性,应该流去更有用的地方。”江芸芸平静说道,“河南大旱的折子,您应该也看过了,户部正在筹备钱银,但我也听说实在捉襟见肘。”
王鏊叹气,又指了指第三条:“翰林官调部属、外任,你也觉得好?”
江芸芸心平气和地看着王鏊。
内阁目前的四位阁老都是纯正的翰林,这辈子都在熬资历上升,从未出过京城。
朝廷上一直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话,自来的内阁阁老都是从翰林里选的,唯一一个出挑的,大概就只有百年来第一个冒出头的江芸。
但算起来江芸也不是没当过翰林,她正是从翰林院里出来的。
“每三年能进翰林院的人都是经过三轮大考,又经过内部选拔才能入选的人,都是人才中的人才,这样的人留在小小的翰林院太可惜了。”江芸芸声音惋惜,但神色平和,“百姓需要靠谱聪敏的主官为他们遮风避雨,而官员也需要倾听百姓的声音,才能明白自己的路怎么走。”
王鏊沉默许久也没有说话,只是最后把折子递了过去:“那你送去吧。”
秋天黑得早,江芸芸把焦芳挤压的折子都看完了,这才回家后,幸好巷子口挂了一盏灯笼,她穿过小巷回了家,只是一进门,就看到院子里坐着一个熟悉的人。
“找你的。”黎循传听闻动静便站起来说道,“你们先聊吧,我去检查知知和穟穟的功课。”
江芸芸看着讪讪站起来的人,平静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第四百九十章
院子里很快就只剩下两人。
天色昏暗, 走廊上被挂上了灯笼,只是秋风瑟瑟吹得光影到处晃荡,院中树枝的倒影便好似活了过来, 开始到处张望着热闹的人间。
江芸芸脱下披风,洗了手,便心平气和走了过来,而冯三早早站了起来, 看着她的背影,等看到她朝着自己走过来, 整个人都颇为紧张,手指来回扣着。
“坐吧。”江芸芸说。
冯三没动,低着头没说话, 他穿的很是朴素,那身深蓝色的衣服衬得肤色格外细腻红润,养尊处优的日子让他本来粗糙黝黑的面容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芸芸见状,便也跟着站在, 打量着面前的司礼监大太监,如今走了一个刘瑾,司礼监的权力再一次被分配, 冯三能得到的自然不会少。
“现在这个节骨眼,你来我这里不是好时机。”江芸芸先一步开口。
冯三抬头,嘴角微动, 随后不经意地走进一步, 最后目光往下垂落,只是盯着江芸芸腰间的玉佩, 小声说道:“我要走了, 我要去兰州了。”
江芸芸颔首, 神色平静:“今天听王阁老说过了。”
冯三一听这话就充满期冀地看着她,可她却没有继续说下去,眼睛里的明亮不由逐渐黯淡下来。
“我……老师不能再原谅我了吗?”他眼眶泛红,眼底似有水光闪过。
江芸芸顺势沉默下来。
她对冯三实在是太过难言的感情。
这是她第一个徒弟,当时收他也是一时兴起,看他每日一个人捧着最简单的启蒙书,读得抓耳挠腮,却还是没有放弃,总是不厌其烦去找那些看不上他的中书舍人问问题,哪怕被一次次拒绝依旧不放弃。